《城市意象》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城市意象》读后感1000字

  原创: 小健

  记忆也是累赘,它把各种标记翻来覆去以肯定城市的存在; 看不见的风景决定了看得见的风景。

  --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意象》是一本薄薄的书,一天便可以读完。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与其说这是一本城市规划的专业书籍,不如说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城市漫步游记,就好像一个懂得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老朋友,带你穿梭于美国上世纪中叶的城市之间,用极富磁性的烟熏嗓给你讲述城市的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广场。

  凯文・林奇第一次把环境心理学引进城市设计,并通过多年细心观察和群众调查,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三座城市做了分析,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五大组成因素。他认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凭借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自出生以来对城市的观察和直觉,一直认为对城市的规划要通过平面图,对城市的设计要用人视角度的透视图。一个城市的设计有与建筑设计相同之处,但也有区别,人的参与度更高。人作为城市的发明者和创造者,用自己的生活活动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的气氛与文化。城市如何设计才能更符合人类高度进化的大脑?城市如何刚方便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城市如何才能提升人在其中的生活品质?凯文・林奇以宏大的视野,剖析了在城市的建设中,营造城市意象的重要性与可变性。

  可能如今我们经常说栖居在诗意里,在水边安家等等,那些重要的城市意象和街道、边界、标志物一起扮演着角色……我们被亲近或者疏离。似乎我们是天生的对城市意象敏感之人。但是第一个提出城市意象的人――凯文・林奇,才是五十年后这些众人皆知的城市意象的开创者。其中对"公众意象"的发现最令我惊奇。"在此首要阐明的就是‘公众意象’的定义,它应该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即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以达成一致的领域。"我不禁思考: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公众意象"会怎样?对于一个游客和市民来说,"公众意象"是否相同?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www.lieshai.com)一个城市与一个城市如何才能区别,是否各具特色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城市必然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地域、气候、文脉、水文、历史、方言等必然不同,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字,急。我们太急于求成了。一个城市没有任何思考去规划和建设必然会没有好的"公众意象",我们不得不反省。

  书中所得,"好地方"是通过一些对人以及其文化都非常恰当的方法,使得人能够了解自己的社区、自己的过去、社会网络,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我们对环境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其结构良好,而且它还应该充满诗意和象征性。它应该涉及个体及其复杂的社会,理想和传统,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中复杂的功能和运动。通过一个组织严密的场所,城市为聚集和组织这些意义提供了场地;"不好的地方"混乱、节点不确定、边界模糊、孤立、连续中断、含糊不清、缺乏特征与个性、频繁的改建抹去了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识别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正是我们以往设计所忽略或者因为设计者的臆断所造成的。

  所以对于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我们要静下心来,寻找每个城市独特的的"公众意象",建设更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城市。

  2018.5.22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