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策略30讲》读后感1500字
孙 琼
2017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孙铁龙校长编著的《语文教学策略30讲》一书。暑假前选书的时候,这本书的题目就吸引了我,当时我就想:我一定要一讲一讲地看,看看有哪些策略能为我所用,统统拿来!通过暑假慢慢地品读,这本书着实让我收获不少,不仅让我掌握了不少语文教学的策略技巧,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不少我对高段教学的惧怕。
孙铁龙,陕西省骨干初中校长,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显校长,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副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全国第二届课改成果博览会专家评委。长期致力于学校管理和语文教学研究,主持国家、省级课题研究。孙校长在序中就指出:只有学习,才能有不同的视野和胸怀,唯有大胆实践,才能成就不凡的事业。
全书共三章,二百多页。第一章是理念与教学策略的定位,共七讲;第二章是专题与教学策略的设计,共十三讲;第三章是课例与教学策略的把握,共十讲。附录里有两篇课堂实录。整本书读下来我收获最大的是前半部分。下边我回顾一二与大家分享。
孙校长在第三讲审美情趣中指出: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教学中诵读可分几个步骤进行:一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二是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文章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三是涵泳性阅读,深入到作者的意境之中,细细地涵泳品味,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四是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真是道出了以读代讲的心声啊,真是一读解千愁啊!将朗读贯穿于整体感知、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每次读前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用朗读加深理解,又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地朗读和表达,并将朗读与理解、体验、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可谓掌握了朗读指导的真谛。也就是说,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用好朗读、朗诵、诵读、吟诵、背诵,读就可以帮我们解决太多的问题。
话说孙校长在阐述"多种媒体刍议"一讲提到运用多媒体的几个观点:1、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和手段,像黑板、粉笔一样,只是辅助工具,不是万能的机器,需要时再用,不能用它代替其他工具,正像犁地用犁,而收割用镰一样,不能干什么都只用犁。2、运用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应该把多媒体当作主体,代替文本研读,为用而用,不能用硬用,削足适履、适得其反。3、不能把用不用多媒体当做评价优质课的标准,正像不能要求大家干什么活都要用犁一样,不用多媒体也可以把课上好,用了多媒体也可能把课上砸。4、需要就用,尽量少用,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完全用课件代替板书的做法不宜提倡, 更不能把整节课都用多媒体的做法当成示范课、盲目推广。随着电脑办公的普及,班班通的普遍使用,似乎哪节课不用多媒体,就是没认真备课一样。每逢公开课,好像谁的课件没配上精美的图片、动画,没配上音乐就降低了课的档次一样。是时候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了,我们制作的课件里的每一张、每一处都是必要的吗?难道真得就没有一丝哗众取宠的味道吗?做人要实在,做事要踏实,做课件也要切实有用才行啊!
孙校长还在"成功导课策略"一讲中提出:那种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检查生字词,再默读课文的课堂设计思路,是初上语文讲台的教师课堂设计中比较典型的通病。稍一分析就知道,检查生字词穿插在创设情境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中间,显然是切断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削弱了教师创设情境的激趣作用。因此关于检查生字词的方法和顺序,孙校长建议调整为:最好把检查生字词放在朗读过程中或是开课伊始,然后再导课、默读感知,以保持激趣的有效性,思维的连贯性。想来,孙校长说得蛮有道理的。其实很多老师平时都有以上说的初上讲台的语文老师的通病――导课、识字、学文,殊不知犯了这么大的罪,还犯过那么多次,真是罪过啊!我立誓马上改正错误,开学后还要告诉我的同事都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暑假里,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了一遍孙铁龙校长编著的《语文教学策略30讲》这本书,又用了几天的时间回顾了一遍,然后写下了以上的感悟。但是我觉得我对这本书的学习还没有结束,这本书值得我不断地回味,翻阅,直到它的思想永驻我心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