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

  落尘

  初读九栋,我很费解,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苦心经营的铺陈,亦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有的只是平淡与平和。

  就像是一个小孩子,静静地讲述着他的故事。

  没有太多的情感在其中,大多是幼年的懵懂,好奇,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它只是一本书,一本以九栋为环境的一部日记。

  那是什么让这样一本小说集受人欢迎呢?

  由于它的作者是邹静之吗?

  由于大家对它的宣传的盲目推崇吗?

  我觉得不是。

  有读者告诉邹静之,尽管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书中故事里有一种"本质"的东西,没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唔,本质,也许就是书写时的从容、自然,还有平和。

  对,就是平和。

  平和之处出真实。

  这种平和,真实,作者称之为"自然元素".

  "我个人喜欢带有自然元素的文字。最常规的温暖、幽默,包括苦难都是自然的,而市井的、所谓宏大构思,是非自然的。自然元素穿透时间的力量特别大,它不会因为某个事件和政治形式的过期而使文学丧失光彩。"

  我还是想将它称为平和。

  那些名垂千古的诗篇,如陶渊明,悠然而淡泊;如李白,绚丽而傲气;如杜甫,悲悯与担当;如苏轼,豪放而淡然;如李清照,婉约与幽怨……这些作者,都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而他们用诗篇将这种特点挥洒而出,让世人、后人,叹为观止,心生敬慕。

  平和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种。

  虽不如李白的绚丽多彩,不如杜甫的沉重,不如李清照的婉约,但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不悲,不喜,不怒,不怨,这,也是一种颇为难得的意境。

  我向往平和,它能穿透千年时间,一下子打动一个人的内心,它就是最本质的、接近自然元素的东西,它不被时间左右,不管一千年两千年,总会作用到人的身上。

  《九栋》写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当时邹静之住在爱人单位分的一间小平房里,小平房里隔出来一个小厨房,厨房里有一张餐桌,那里就是邹静之写作的空间。每天上午,家人出门去了,阳光照在餐桌,他就开始在餐桌上用方格纸写作,"所有的语气、所有的感觉是从容的、投入的、沉浸的",邹静之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在后来的写作以及成为知名编剧之后,邹静之常努力寻找当年写《九栋》那些故事时的感觉,却都找不到了。在创作由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剧本《归来》时,他原本觉得在自己很满意的两处写作中也许能找到当年写作的感觉,但最后仍然找不能到,"情调和个人的悲苦都不是《九栋》的特点。"

  不谈情调,无关个人悲苦。

  旨在记录时代,记录一个孩童的所见所闻。

  令人羡慕的平和。

  而这种平和,在我看来,也就是最大的情怀。

  平和不是淡漠,淡漠是漠视生命,不在乎外物,以自我为中心,而平和是释然,恰如佛家的心境。

  我时常在想,什么是真实,我终于在《无问西东》之中找到了答案:

  "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对,平和,与真实是分不开的――浮躁只会让人迷茫,迷茫会让人困惑,分不清虚实,步入虚妄。

  读这本《九栋》,我不能说我得到了太多,但我能感受到平和,发觉此刻的我才是真的我。

  合上书,书中的内容虽有些模糊,但那种平和的心境却挥之不去。

  拈花一笑,万物皆释然。

  提笔一书,真实跃纸上。

  平和蕴真实。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