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寄相思于鸾笺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
吾黄撩生活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这是《查令十字街84号》中经典的文段,让我感受到了这段跨越大西洋的精神之旅,孤独而高贵。
《查令十字街84号》描述了一个嗜书如命却穷困潦倒的女作家海莲・汉芙苦于在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里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书,而按照《星期六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绝版书,从此两个爱书人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书信往来,而这些书信也汇集成为了这部书的全部。
这本书很简短,但内容却很丰富,它是读书人的掌上明珠,更是爱书人的“圣经”。它浓缩了经典读本的精华,它联系了大西洋两岸紧紧依偎的心,它更让我领略了书信的魔力。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缓,一生只够专注于一件事情。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书信成为唯一的通信工具,人们铺纸、提笔,虔诚的写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用浓浓的仪式感传达书信的魅力。当海莲・汉芙字斟句酌的写下第一封求书的信件时,她与弗兰克・德尔的缘分便悄悄蔓延。我想在寄出第一封信的那一刻,海莲・汉芙便开始有了期待,期待对方的回信,期待这间“活脱从狄更斯书店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在缓缓地流逝,海莲・汉芙与弗兰克・德尔的友谊也越来越深。一个竭尽所能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一个不时地给书店的店员们寄去火腿、鸡蛋、香肠等紧缺的生活物资,帮助店员们度过难关。心心相惜在书信的字里行间彰显,英国伦敦中西二区查令十字街84号与美国纽约市东九十五大街14号涌动着涓涓暖流。
时间终止在1969年1月8日,一封有别于其他书信的蓝色信封,带了弗兰克・德尔逝世的消息,这让本就渴望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的海莲・汉芙更加对英国思之如狂。她说“我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电影”,是呀,它就在那里,而他也依然在那里。如果有机会……不,海莲・汉芙已经饱览了英国的文学,也已经瞧见她想看的了,因为有那么一个人,在书信中向她展示了一切。
海莲・汉芙是一个幸运的人,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她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书店,更是找到了唯一一个了解自己的人。弗兰克・德尔也是一个幸运的人,他饱含学识而不吝分享,从而结识了这么一位率性娇俏的女士。温暖的相遇、相识、相知、相信、相伴,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无限延长……
2018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