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第一章有感
黎响
贫困・羞耻・自尊・嘲讽
"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碗里舀。"
他正用窃贼般的动作获取的自己额外的午餐,他只买得起两个高粱馍――最低等的主食――连最便宜的菜都买不起。
自然,贫困给他带来的耻辱是让他不敢在大家面前取食的。人不都是这样吗?把自己黑暗的一面藏在背后――可笑的自尊!缘因可笑的嘲讽!
固然贫困是可怜的,但生活是自己的,也应该活给自己看。纵展示贫困会带来耻辱,但就这么掖着藏着不也是令人心力憔悴的吗?何必呢?
然而,为什么这种描写,能博得人之同情呢?他们情有可原又在于,当今社会炎凉,一起生活时,只有鄙视,没有同情,只有嘲讽,没有帮助,只有未言的耻笑,没有无声的帮助。可笑!
所以谁又愿意做嵯峨 岩前的 呢?
试问但凡有尊严的人,能承受得了吗?病症在于社会。如果我们都是善良的,如果我们都是纯真的,如果我们都是真挚的,那么还有这种可怜人吗?还会有这种疲倦之人吗?还会有这种活给别人看的生活吗?
你说,是吗?
殷佳琪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
在很多人的心中,生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活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作者笔下《平凡的世界》中却有一批默默承受生活打压、毫无还击之力的人。
文段中作者大量地运用细节和人物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孙少平是出自贫苦家庭的孩子,营养不良导致他还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龄所特有的青春光彩,从他的穿着也看的出家庭条件极度贫困。他不敢去奢望什么,哪怕是一顿便宜的午餐,明明正当青春,却无法享受成长的快乐。由于环境的影响,使他的内心变得自卑,害怕贫穷、害怕嘲笑。文中把伙食都归类为甲、乙、丙三中,甲菜有肉,面食是白面馍,吃的起的没几个。而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乙菜―玉米面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丙菜是焦黑的高粱面馍,被称之为下等人的伙食,吃的人也很少。而孙少平总是那个姗姗来迟者。作者巧借不同的饭菜表现出人的地位差异。没有家庭地位的庇护,没有朋友陪伴的孙少平尤为可怜。
在我看来,平凡的生活总是快乐与痛苦并存,孙少平只是这平凡世界中渺小的一员,但他也代表着一支由煎熬生存的人组成的庞大的队伍。他们自卑、无奈生活的不公,但仍然努力争取,我想在这社会地位分化极强的生活中,郝红梅与孙少平的遇见也是对彼此的一种相惜吧。
如今的社会,人人都有追求好的生活的权利与机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懂知足,忽略那些贫苦的人,不理解他们的落泪。当读到《平凡的世界》,作者笔下的人物刻画深入人心,文字却也在冰冷中透露出温情,也让我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沈琦钧
贫穷,不是你的软肋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获得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捧读《平凡的世界》第一章,我跟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了这所县立高中,走进了孙少平和郝红梅的生活。文章通过写一次分发饭菜,让我们感受到两人的与众不同。老土粗布衣,破旧黄布鞋……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位贫家子弟的形象;取馒头的姗姗来迟,饭菜的难以下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家境的贫寒,以及个人极度敏感的自尊。
我想对郝红梅和孙少平说,贫穷不是你的弱点,它并不能成为你的软肋,相反,它会成为你人生的奠基石。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帆风顺的幸运儿总是少之又少,大多都要历经苦难,方能迈向成功的殿堂。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傅说曾经为人筑墙,后被殷王任用为相;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把他举荐给纣王;管仲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白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贫穷成为你人生最丰富的体验吧!
孙逸飞
《平凡的世界》第一章读后感
一个平凡的人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正是一个平凡的人和一个平凡的世界使生命、生活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第一章讲述的是在冬春之际的黄土高原,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一个漫天飞雪的城市,一个异常热闹的学校,一群一抢而散的学生吃着相对当时的好饭菜和最后几个穷学生的扫尾。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人们心中的漫长的贫穷、无助看起来就要离去,可真正脱离贫困却还要很久。
不平凡的人过着一种平凡的日子,做着平凡的事情,就是日常的吃,日常的玩,却不会被这个平凡的世界所束缚。
袁雨萱
《平凡的世界》第一章读后感
对于郝红梅和孙少平来说,这依旧是平常而又令人尴尬的一天。
在所有人都已经领完伙食离开以后,孙少平才慢慢地走来拿走剩下的"非洲"馍中的两个。然后望着穿着破衣裳的郝红梅拿走剩下的两个馍,自己蹲在角落里展开了复杂的内心活动……
"是的,正是因为贫穷,因为吃不起好饭,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才使他们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
看到这里,我的心莫名的隐隐有些抽痛。
他们都有一颗敏感而脆弱的玻璃心,因为家境贫困,仅仅做到能"吃上"地底部就是他们的目标,为了继续待下去,为了自己遥远而缥缈的梦想奋斗,为了以后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孙少平拿馍的那一段,我有些迷惑,为什么他不把馍全部拿走填饱肚子?后来这迷惑便解开了,那是他们的父母省吃俭用所出的钱买的呀!
现在想来,也应是一种同病相怜,一种境遇相同的人之间地同病相怜……
陈雨欣
读《平凡的世界》第一章有感
读完之后,觉得作者写的非常细致,特别是孙少平的外貌描写,让人感觉他仿佛就这样走过来。而且作者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非常客观,感觉他仿佛在和我一起读一样。
作者的语言并不华丽,非常朴实,给人感觉很真实。因为是在陕北,所以地域上的特点也十分突出,陕北那边爱吃面食,住窑洞,卖土豆、萝卜的多。而且1975年的时候,陕北农民较多,作者描写黄土高原上的这么一群农家子弟,也分三六九等。虽然比起现在,我们是好多了,讲究人人平等,什么都统一,但是家长花大价钱给孩子穿体面点去上学这一点是没有变的。
不过我想当时的同学肯定不会浪费食物,这一点也和现在不同,这让我想起我奶奶,我小时候受奶奶影响比较重,她一定让我把饭吃完,碗里是要干干净净的,一粒米也不能留,导致我现在留下这个习惯,每次吃饭到最后都会一粒粒挑起来吃净,到人家家做客,主人看见我这样,说再帮我添一碗,其实我只是不想浪费。老一辈人因为穷,吃过苦,才更懂得珍惜,我们生活在安逸时代,不曾受过食不裹腹之苦,不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更加应该珍惜,因为等到失去了就晚了。
孙少平,我挺喜欢,我喜欢他身上的自尊心,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自尊心类似于面子。可偏偏他又那么穷,尽管再高傲,也是要身体来撑着的,他喝剩菜汤那段看着着实纠心,但是,即使再穷,他也没有屈服,不让眼泪落下来,努力学习(推荐来县城上高中),这份倔强,是弥足珍贵的,是很多人缺乏的,这一身傲骨,注定他的贫穷只是一时。
梁熙攸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平凡的小说,不平凡的奇迹。
用心品读文字,当时的社会情况在我眼前展开,书中的孙少平与郝红梅因为家境贫穷,吃不上体面的饭,当看着别人手中端着热气腾腾的饭,他们心中定是说不出的滋味,饭香在空气中蔓延,无奈在他们心中化开。不仅如此,当他们手中捧着好容易得来的高粱馒头时,班上同学的嘲笑却会又吹凉他们温暖的心。年轻敏感的自尊心驱使他们逃避众人的目光,最后才能领取午餐。书中一系列对孙少平的动作描写,更是写出了他当时的饥饿和对同学嘲笑的恐惧。
但是,他们之所以吃不上饭,之所以被同学嘲笑,是因为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是因为他们是劳动阶级。他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最后领馒头,是因为那是属于劳动者之间的默契,也无疑是其自尊心的敏感。
在现实生活中,像孙少平与郝红梅一样平凡的劳动者不少,他们总因衣着肮脏而被人嫌弃,被人瞧不起。可是我们餐桌上热乎乎的米饭,香喷喷的蔬菜难道不是出于他们勤劳的双手吗?劳动者们虽然穿着不干净,但他们的心是干净的,因为他们的心始终向上、始终火热、始终纯洁。
诚然,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劳动者总是平凡的,但他们总在坚持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成为自己心中不平凡的人,成为别人眼里不平凡的奇迹,希望在如今这个平凡的世界中,多一份关心,少一份嘲笑,因为"富人衣着美丽,可心灵却布满补丁;穷人虽一身补丁,可心灵却洁白无瑕".
张昱涵
《平凡的世界》第一章读后感
事情发生在1975年二、三月间,南方此时已经渐渐温暖,而黄土高原依旧下着些小雪。在这个县立高中里,孙少平家境窘迫,只能吃到最差的伙食。他那破旧的衣服让人感到心酸。他是多么贫穷!
孙少平因为自己的自尊心,不得不回避众多同学,悄悄拿走自己的两个黑面膜和不属于自己的乙菜的残汤剩水。在这个学校,也就只有郝红梅与他同病相怜,郝红梅是孙少平精神上的一点依靠。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像孙少平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他们忍受很多苦楚。不像如今,很多人都处于幸福之中。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飞速发展到了如今美好的年代,也几乎没有了像孙少平和郝红梅那样处于极度贫困的人。作者在文章中写道:"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了,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现如今,那温暖的春天已经到来了,我们也应珍惜这美好的时光,让国家在未来发展得更好!
熊宜靖
《平凡的世界》选段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一群人、一个地方、一个年代的故事,语言很简单,风格很朴素,作者用平淡的口吻啦开了一个如诗如歌的故事序幕。
故事发生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主角是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人们,他们有的来自相对富裕的家庭,有的却来自贫困家庭。在那里,人与人之间的贫富观念差别极为明显,就像是无法跨越的鸿沟。
主角孙少平打饭时细致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到心疼,分明时正当年华的少年却如此不堪。
他脸色黄瘦,两颊塌陷;
我们意气风发,昂首挺胸;
他狼狈地抓起两个高粱馒头;
我们带着嫌弃的神情领过满满当当的盒饭;
他偷偷舀过乙菜盆子里已经冰凉的剩菜汤;
我们将还剩着一半饭菜的饭盒扔进箱子……
这个世界的确很平凡,因为这个场景这个学校,(www.lieshai.com)只是那个时代一个悲哀的缩影。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他们每天扛着农具在田间地头劳作,哪怕有那么几个人燃起了冲破羁绊束缚的念头,最终也会被打压下去。
孙少平却打破了这个观念,从这个角度出发,他该被我们歌颂。
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象主人公孙少平那样对生活从来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
华益慧
《平凡的世界》第一章读后感
当我学习完《安塞腰鼓》这篇课文以后,就认为黄土高原一定是每天热热闹闹的。
但,阅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雨雪交加的日子……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完全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读到这里,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再看看《安塞腰鼓》中的黄土高原,"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可见,1975年的黄土高原条件是多么的差。
‘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一群学生说说笑笑的走出教室,他们的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一菜,其它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菜可就差的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菜,才在里面象征性的飘了几片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这三份几乎都是几毛钱,但因为贫穷,有些人,连最便宜的丙餐都吃不起。而在《安塞腰鼓》中的人们,却吃着红豆角角老南瓜。
当重要人物出场时,作者对人物衣着,神态,动作等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他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但即便是贫穷,他也不太自卑。即便是贫穷,他的心灵也是纯洁善良的。每次都会剩下两个高粱面馍,留给另一个一样贫穷的女孩。
这篇文章与课文大有不同,《安塞腰鼓》所描写的是激情澎湃的黄土高原,而这篇文章却写的是普通平凡的黄土高原,这两种不一样的黄土高原让我有些反感,但不同之中又有共同之处。两篇文章的描写场景都为黄土高原,都由静转动,由动转静,可谓动静结合。这篇文章中,主人公因贫穷没有突出北方人的豪迈,但不变的憨厚,老实却一直在。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世界!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黄土高原!
朱泠颐
《平凡的世界》第一章 读后感
这是一个1975年的冬天,一个平常的日子,黄土高原温暖的春天还未来到,街道上没有行人,整个城市冰冷而又孤寂,但是,县高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个是《平凡的世界》今天我阅读了第一章,觉得很好看,整个故事的地点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前两段写的是城市的孤景,而第三段就与其形成对比,更加显示出这群学生的活泼可爱,在第三段中,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蜂涌而去,纷乱等词、生动形象描绘了学生去打饭时的情形,然后接着作者通过甲、乙、丙三菜,讲清楚了大部分学生的背景与1975年的社会背景。
主人公登场了,作者用一系列外貌描写,从上到下,一身破旧来说明这人不是一般的穷,还有对他穿着的一番细节更加深入"我对他的印象,紧接着他的一系列动作,还有流下的眼泪,都表明他害怕嘲笑,自己根本不愿意、女主人公和他一样,也是最后来拿走属于自己的那两个黑面膜。
看完第一章,平凡的世界给我的感觉相当惊艳,我很喜欢这个类型的文章,作者用优美、富有感染力且简洁的语言把我带入进去,他用对男生的一系列描写让我们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故事充分的反映出当时底层农民的生活,也反映出当时文化大革命的黑暗社会,但这也是黄土高原上普通人民的生活,这让我更有兴趣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