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读后感
(教师:张芳芳)
读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书中主人公魏书生是个对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无限忠诚,有胆有识,具有非凡毅力,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在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勇闯教育改革新路上作贡献。不是吗?"语文知识树"、"六步教学法"、"班级引出’、"离开‘拐棍’走路"等等,都体现了他的改革创新精神,他的教学效果是神奇的,人们称他是"神".
粗读之后,反复沉思,他为什么会创造出神州奇迹呢?
真诚 ――内燃机
机器的核心部件是内燃机,机器的运转靠内燃机。同样,一个人要在工作中作出成绩,也必须有"内燃机".魏书生的"内燃机"是什么呢?是忠诚!他忠诚于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中华民族,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当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先进的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使中华民族,永远立足于世界文明民族之林,就必须尽快地培养出大批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才。否则,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就会挨打。魏书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毅然决定,放弃人们羡慕的政工工作,放弃有职有权的厂级领导职务,申请去做"孩子王".并且申请达150次之多。这种忠诚的程度,达到了何等地步。这台内燃机的马力,能用数字标出来吗?
内燃机马力再大,没有配套的推进器,威力仍然发挥不了。他的推进器是什么?
胆识 ――推进器
机器靠推进器的不停旋转,生产出产品。同样,事业要靠胆识,才能取得成就。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有胆有识,是办成事业的保证。向传统的陈旧观念宣战,要胆识;闯新路,出新点子,要胆识,变对手为助手,也要胆识。
在传授知识这个问题上,从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到韩愈的传道授业,从凯洛夫的三段五环到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莫不贯穿一条"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则。要冲破这条几千年来人们奉为至宝的框框,没有惊人的胆识行吗?魏书生有!他的课堂教学,用陈旧的眼光看,与其说是"上课",倒不如说是"讨论".他"十余年来没批改过学生一篇作文",十余年来学生作业都是自己看的,"更谈不上批阅了","十余年来都是学生自己出题考试,评卷。"这些,在人们的心目中,简直是严重失职,误人子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魏书生不理这一套,"我行我素",其胆该多么大,其识该多么高呀!
破旧要胆识,立新更要胆识。新的成功了,人们称赞;敢闯新路。声名大振。失败了,人们指责:标新立异。声名狼藉。立新的过程,可以说是衡量一个人胆识大小的过程。魏书生在课堂教学中用"讨论式",在学生自己批改作文,自己出题考试评卷时,提出了数十条方法和规定。每一个方法,每一条规定,都蕴藏着魏书生的胆识。
"板子青山竹,不打书不熟".上期公布十几条校规,下期公布十几条班规,学生"不许这","不许那".这些,老师显然把学生作为对立面来看待的。要把这些对立面里的成员变为助手,消除"怕他们这","怕他们那"的思想,又该需要多大的胆识呀!魏书生对学生说:"我靠啥带班,就靠在座的135位副班主任帮忙,靠在座的135位语文教师助教来帮忙带班教这个班。"多么有胆识的语言呀!
胆识冲破了陈旧观念,胆识闯出了新路,胆识转变了师生关系。"忠诚"由"胆识"一步一步体现出来,它像推进器显示内燃机的功力一样。
"昙花一现"的现象,在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要使取得的成效发扬光大,使新的好的方法坚持下去,像推进器不停地旋转那样,还必须有――
毅力 ――加油站
加油站给机器不断加油,使推进器不停地工作,新的好产品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同样,毅力不断给胆识鼓气,胆会更大,识会更广。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说:毅力是胆识的后盾,魏书生的毅力是坚强的,150次申请当教师。"150次呀!毅力多大!"既看凯洛夫的教育学,也看巴班斯基、赞可夫、苏霍姆斯基的文学和著作;既看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又看批判这一理论的文章;既思考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也分析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二中心"学说"能得心应手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等",并能"把这些知识恰到好处地应用到实际中去".困难该有多大!再克服这些困难,需有多大毅力!(www.lieshai.com)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只有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的人。初中毕业的水平,要读这么多具有高深理论的书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需要怎么样的毅力呢?他"不批改学生作文,不给学生留作业,要学生自己考自己",这种"误人子弟"的做法,竟坚持达十余年之久,这毅力能够思议吗?
"毅力"巩固和扩大成果,为"胆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忠诚"增添了内涵。
魏书生的闪光点太多太多,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这里所说的"忠诚、胆识和毅力",只不过是我学习到的一点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