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岁月,真实记录
――读孟法金《难忘岁月》有所感
□ 吕本怀
关于历史,我有两点感受,一是必须真实,堪称信史才有价值,二是与其读那些堂皇的官方叙事,不如读平凡人物的琐碎回忆。我拿到耄耋老人孟法金所著之《难忘岁月》,读后感觉颇有收获,同时觉得这本书有特色,有价值。
孟法金老人出生于小康之家,却不幸遭遇乱世,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几乎伴随她的少年与青年时代;幸好父母开明,即使烽火连天也要送她读书,这一点在那样的年代实属难得。因她读了十年书,解放后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但也因读了十年书,反右时与丈夫一起双双被冤枉成了右派。随后的二十一年里,他们一家人可说是遭了千般罪、受了万般苦,她的婆母以及两个女儿都成为时代牺牲品,有的被活活饿死,有的因受不堪委屈而自杀身亡。
书中老人极其真实地记载了她的平生经历,有关于日寇暴行的见闻,有对娘家几起几落的记录,有关于爱情亲情的美好片段,有对子孙后代奋力拼搏的充分肯定;其中最有史料价值的部分,我以为应是她对反右与大跃进详尽而具体的回顾。反右与大跃进,于中华民族而言无疑是两场浩劫,不知让多少人、多少家庭陷入灭顶之灾,也给后来道德滑坡打下了基础。遗憾的是,许多国人今天早已忘却苦难,甚至有人还在声嘶力竭地为左招魂。因此我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本《难忘岁月》,仔细体会这两场运动如何让国家家庭饱经磨难,仔细体会当年"引蛇出洞"与瞎指挥如何扭曲人性,让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良传统一时间荡然无存。
这本书里,还展示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一家人如何相濡以沫,以及在整体人性扭曲的前提之下,那些善良的人如何给予他们温暖与帮助,让他们一家人得以活到今天,并最终辉煌。这些温暖帮助过他们的人中,有作者与她丈夫的双方父母,有陈、孟两个家族的亲人,二十一年里他们一直不离不弃,并不因他们夫妻成为右派而视之为敌,而是一以贯之给予亲人才有的温暖。有他们老家所在村的支部书记,以及一些正直热心的村民,支持他们两口子办私塾,借钱给他们做小生意,让他们一家人一次次摆脱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也有曾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即使当时政治气候高压得令人恐惧,依然还是有一些具有良知的人,他们不仅不落井下石,而且还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照顾与帮助。尤其令人钦敬的是那些本与作者一家素不相识,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如那位在腊月二十九赶回来过年的司机,听说她的情况之后毫不犹豫地帮她搭载搬家的各种杂物,并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分文报酬;如时任华容县委副书记胡炳先,偶然遇到,仅听她汇报一次便帮助她解决小儿子的就业问题;比如在她与小儿子贩卖粉丝时主动帮他们称秤算账的两位农场干部,"杀富济贫"为她多卖了五元钱; 还有宋家嘴圩场那位一再给她递信要她女儿报考农业银行的支书刘惠珍,以及当时华容县人民医院那一群具有人道主义情怀,在一分钱都没有的情况下主动挽救她孙女生命的医生护士。这些好人经过她的笔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人性是无法彻底被扼杀的,雪中送炭是最有价值的,它会让接受者刻骨铭心。
在那个残酷的年代里,必定会有少数人泯灭人性,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从而导致人性彻底扭曲甚至泯灭。比如作者学校里那位告密的工友,在她丈夫任校长时,极其巴结奉承,而在他们落难之后,即使作者将自己过节所分得的一份肉菜送给丈夫,他也要跑去告密,让作者再次受到批斗与凌辱;比如她所工作学校里余支书的夫人以及那位孟干部,作者身为女流之辈却要她整夜整夜地为送信而奔波,而恐惧;还有华容教育局人事股的那位曹股长,在寒天冷冻的腊月,居然忍心让年近花甲的作者在他家窗外蹲上一夜,这岂止是冷漠,简直到了冷血的地步。
作者向我们呈现这些恶,并非记仇,而是为了让人们警醒:千万不要助纣为虐,千万不要落井下石,能帮助尽可能帮助,至少你可以保持沉默,不在别人伤口上撒盐。这应是做人的底线,这道底线一旦被逾越,人也就变成非人了。
当然,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作者视苦难为财富。他们两口子,他们的四个儿女,数十年间可谓饱经磨难,生存的本能却让他们一直坚韧;为了生存,什么样的苦难都默默承受,坚信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他们一家人种过田,喂过猪,放过牛,捞过鱼,办过私塾,打过芦柴,做过生意,最后终于创立家庭企业――鼎鼎有名的克明面业,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坚持的结果;昔日所承受的种种苦难屈辱,不仅没让他们趴下,反而成为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他们不忘回馈社会,回报恩人:汶川地震,克明面业捐款捐物达一百七十余万;金融海啸,他们坚持做到不裁减一个员工;他们不断寻找帮助过他们的那位司机,当得知他已不在人世,便将他的儿子安排在克明面业上班;他们登门专程感谢胡炳先书记,并因他的清廉清贫深深感动;对于乡邻与亲人,他们也尽可能地予以帮助与关照,为老家修路,帮亲戚盖房,亲朋邻居生病时主动看望,孩子读书有困难主动支持。他们一家人真可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作所为令人感动。
总而言之,《难忘岁月》内容真实,所写堪称信史;情感厚实,所道合乎人情;语言朴实,娓娓道来如同促膝;细节充实,可充分还原彼时彼人。就作者所处时代而言,"窥一斑而见全豹",只要认真阅读,不管是谁,都会有较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