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任志强自传《野心优雅》有感
言者 哆啦新知
鲁迅先生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过满月,亲朋好友都去庆祝说好话,只有一个人说:"这孩子早晚会死的",结果这人被打的鼻青脸肿出门了。这个人就很像任志强――一个爱说真话又过于耿直的人。
说起任志强,大家都欠他一套房,十几年前听他话的人现在都几房在手、衣食无忧了。一个一直"鼓吹"房价一直会涨的人,在大家普遍囊中羞涩、望房兴叹的年代自然成为众矢之的,一度成为中国人民最想杀的人排行榜前三名,与小布什、小泉齐名。
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以为他是个房地产私企老板,一个为了卖房子不断宣扬房价会涨的奸商。其实不是的,说起来还是自己人――资深党员、国企领导,有行政职务,虽然只对应个处级吧。其所带领的华远其实是个西城区的企业,行政上也就算个处级,其下属的华远地产级别就更难说了,潘石屹笑称华远地产是个"妇科级",是非常有道理的。
看了任总的自传,第一个感觉是这个人其实内心很红。红二代,父亲母亲都是高干,而且是我党早期的那种高干――从不以享受特殊待遇为荣,一直为人民、为国家前途命运着想的那一代人。任的父亲层跟他说:"干部不分级别大小,都是为革命做工作。干部级别只是一种责任的划分与承担,级别越高责任越大,越要努力工作,不辜负党的信任。"从小的耳熟目染、言传身教,后来的到最基层农村去种地,到38军当普通小战士,这些经历都给这个红色家族的后代打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就是对祖国、民族的深沉的责任感。后来各种与体制内不合理的制度对抗,发出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言论,其实并非骨子里反党、反政府,恰恰是"爱之深、责之切".看得出来他是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希望我们的政府尽快走向更完善的"法制",希望我们的党尽快地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复兴大业的。
第二个感觉是圈子的强大。除了一身正气和谜一样的自信支撑外,强大的圈子是任志强敢于说真话、敢于"士之谔谔"的重要支撑。"圈子"一方面是父母给的,一方面是靠自己经营的。诚然,红二代的圈子非常高大上,非常强大,在党政军民学各个领域都不乏佼佼者。但是也有很多红二代碌碌无为,甚至恬不知耻给父辈抹黑丢脸。任总确实得益于本身圈子层次,很早就与汪道涵、王岐山、陈元、马凯、何鲁丽等领导结识,也在80年代初就把刘鹤等人纳为专家智囊团,也因为桥牌打的好跟邓小平、万里、丁关根、曾培炎、李铁映、刘华清等领导过招,以及后来的与俞正声、贾庆林、刘淇、汪光焘等人的不打不相识。其实作为一个副部级领导的后代,算不上真正的"红二代"圈子,与这些领导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之所以能够与他们保持这样那样的关系,跟任志强个人的能力和奋斗是分不开的:如果不是因为能力出众被华远看中,就不会与陈元、马凯等人相识,如果不是房地产领域的领头羊,就不会被俞正声、贾庆林、汪光焘等领导盯上,甚至如果不是行业翘楚,王岐山也很难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朋友圈强大起来,应该干的不是钻营进入什么权贵圈子或者结交什么人,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提高自己。
第三个就是刷新了我对中国房地产的认知。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商品房,1988年北京的商品房大概1600元一平,那是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的工资几十块,如果收入不变奋斗100年也买不起房子,比现在北京的房价收入比还夸张,但后来那个年代毕业的人也基本都买上了房子。1998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变福利分房为货币化分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购房优惠政策,例如上海购房可以减免个税等。1998-2003年期间,房价涨幅实际是低于收入涨幅的。但2003年之后,土地供给政策的垄断使土地价格上涨,才是导致了房价的上涨的元凶。并非大家骂的黑心开发商炒作就能让房价暴涨的,成本和供需才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自传中说到有一个数字很惊人,房价的百分之70是土地出让金和税。任志强是对的,他说"商品房是给富人盖得,穷人的房子应该政府来盖",商品房和保障房确实应该分开对待。在住房制度改革之时,他就提出应该建设相当数量的保障住房给无力负担高房价的人居住,政府应该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加大力度,减少其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甚至应该免除土地出让金。现在北京市似乎开始采纳他十几年前提出的意见了,这两年大力推进共产房建设,甚至提出了多少万套的指标,想一蹴而就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本意是好的,但这样的快节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还值得讨论。另外,共产房的地价也一直居高不下,最近有几个地块流拍恐怕跟高昂的地价不无关系,是否可以探讨进一步降低这些成本?
再说一下政府的调控手段,自2003年以来,政府搞了很多次调控,试图把房价压下来,但每次调控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一段时间的显现效果后,往往迎来的是报复性上涨。其原因在于我们调控的手段往往以堵为主,不是增加供给而是限制需求,每次需求被限制后,价格因为调控政策稍有松动时,人们以为政策的威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以为价格还会继续下降,不愿在这时出手,但一段时间后,价格又开始回升了,人们想出手时价格变得更贵了,那些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再也按捺不住,一拥而上,反倒推着价格更加上升。开发商有大量库存时,政策调控导致不得不适度降价收回现金,解决了现金流问题时,库存下降了,剩余的产品又可以以高价卖出,弥补前期降价的损失,于是价格又开始回升了。因此,面对调控政策,我们应该怎么办?很多人都会问"什么时候买房?"开发商则会问"什么时候买地?"最简单的原则是"低潮时买地,高潮时卖房",就跟以前地主荒年时囤地,丰年时存粮一个道理。对开发商来说最关键的要有充足的现金流,也就是粮食,才能在灾年时候以低价把农民手里的地买进来。同样的道理,我们老百姓应该怎么办?调控政策开始显现效果的时候,恰恰是出手的好时机,不要再奢望还能降百分之30,因为降幅超过前期人们的首付款是会大大影响稳定的,这样的大落是调控政策严防的,一旦触及危险的红线,调控政策必须放松以确保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任志强还提到陈志武教授《金融的逻辑》、张维迎教授《市场的逻辑》都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支付少量的首付款锁定当前房屋价格,用抵押贷款将未来增长的现金流变成今天的消费能力,对市场、对个人都是百里无一害的事,然而社会中大多数的民众却更愿意听到房价的下跌,让他们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大的房子。这其实回答了很多人的疑问,要不要贷款买房?必然是要的。在现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炒房似乎是在作死,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实有很大一块还是住房,因此生态宜居、生活便利、配套完善的高端住宅仍然是全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刚需,还是值得贷款买的。
另外还有几个零散的认识。一是任志强在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薪酬分配等很多管理方面,其实是结合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优点的。例如他提出的薪酬分配,就结合体制内的大锅饭和体制外的竞争机制,并不断试探取得平衡:大锅饭比例过大就会影响竞争、影响企业利益,而竞争比例过大又会影响团结。这样的薪酬设计相对合理,比较适用于我们的国情和我们国人的性格特点,会在以后用的到的。二是一位老领导跟任志强说,要有处长之才,才能干好副处长的活。才要搞于岗位半格才能胜任,不是当了处长才有处长之能。这也提醒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任总已经退休,头发变得花白,而且微博也被禁言,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但至少可以从他对祖国、对党、对父母、对妻女、对朋友、对员工、对陌生人的态度来看,他是一个正直、率真的人。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向这位可爱的老头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