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有感1000字
周秋芳
1
阅读,贯穿课堂始终
读,贯穿课堂始终,读的方式很多,读的面很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寓意、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2
读写结合,丰满文本
于老师认真抓好读书这一环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和能力;在读写结合 ,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想象能力,增强语言字的感受和运用能力,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把读与写、读与说、写与说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本质内涵。
3
润物细无声的课堂评价艺术
于老师说:"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细细品析他在课堂上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一节课中很难得有重复的,他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好!""棒!"正如于老师自己所言,激励有五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指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及鼓动性原则。正因为如此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总能听到"你写的字真棒!有点柳体的味道。""我很欣赏你朗读的语气,就像说话那么自然!""你居然会正确使用分号,说明你头脑很清晰!"……
在课堂上,我们对孩子们的评价是否太过于随性、单一?这样的单一怎能让孩子们产生成就感?是否真是我们自己课堂上的随意性渐渐削弱了孩子们上课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4
质朴,在语文中扎根
阅读于老师的教学实录,无论是阅读课还是习作课亦或是口语交际,于老师的课堂没有太多的花拳绣腿,质朴而生动,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能读能写、能听能说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于老师的课堂能做到此,所花的精力无需言语,他研究学情,充分考虑到了孩子们的"解读先结构",所以总能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妙趣横生。我不禁反思:为了一节课,我们又花费了多长的时间?我们的设计有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生活经验等?频频更换ppt,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还是早已打乱了孩子们思考的节奏?于老师的实录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面对语言文字就该让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安安静静地思、认认真真地辩。
5
智慧,在课堂中生成
于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随处都能采撷到智慧之花。在《狐假虎威》中,孩子们通过对人物的评说,明白了邻里和谐互不相欺的重要;在《秋天的怀念》中,孩子们通过品读母亲最微小的动作,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爱如茉莉》中,课堂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上……人生真知,于老师总是不着痕迹的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悄然无声中润泽了孩子们的生命。如此高超的教学技艺,能越者何人?
这,就是返璞归真;这,就是大道至简;这,就是大师的风范!正如于老师谈到的教学的三种境界:第一,教过了;第二,教对了;第三,教会了。我们不要满足于教过了,也不要满足于教对了,要经常问问自己,教会了没有。教会,说到底,就是培养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呢?不是课文内容,更不是详细的分析。我们的课堂,最终要看学生会不会,得到没得到。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这不正是我们追寻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轻轻合上于老师的实录集,再次看着封面上这位春风满面,和善可亲的长者,除了崇敬还有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