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零到一》有感3000字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读《从零到一》有感3000字

  妃雪飘儿

  明天就是全民剁手节---双十一啦,看到好多人都在买买买,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一来是各种红包,各种定金,各种凑单满减、优惠券看得人眼花缭乱,二来当然还是最主要的原因――穷(qiong)啦~~~(捂脸)

  我每天都很爱看新闻,尤其是财经类的,今天看到一则关于现金贷的暴利相关的新闻。近几年现金贷、小微贷款、消费金融贷款类的公司层出不穷,近20%甚至更高的利润率让各路资本都争相进入这个领域分一杯羹。

  因为我不爱向人借钱,学生时代一直都是我借给别人钱,相反自己很少去借钱。但爱观察的我还是注意到,现金贷的小广告,最常见的就是在大学校园的厕所门上,不少现金贷的商务经理初期也是将校园作为主打目标市场。

  不少现金贷的用户都喜欢拆东墙补西墙,也就是在手机里下载很多个相似的软件,不是有某互联网金融的CEO放出话来吗?”逾期不还的,我们不会追究,就当作福利送给他们,我们的利润能覆盖住这些坏账。“这话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居然还有这种操作??(摊手,吓得我赶紧去查了查自己投资的P2P平台有没有这样画风清奇的CEO)

  好了,言归正传。

  分割线

  上个周末,难得的一天休息,我在家静静地读了新买的那本《从零到一》,作者是硅谷很有名的PayPal创办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其实这本书我在大学时看过一部分电子版,但因为更偏爱纸质书,还是忍不住买了。

  今天想分享一下书中一些被我标注了下划线的段落和句子,以及一些简单的感悟。

  这本书的标题下有句话: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Notes on startups,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如果说过去总是令人怀念,那未来绝对是令人好奇的。

  作者在书的第一章就提到了一个问题,他每次面试应聘者一定会问出的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以前我们在学校接受传统教育时,老师也常常问我们问题,当然那些问题大多来源于课本,或者至少是与教科书有关的内容,一般也只有那些”好学生“才会积极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可那些对人生来说很重要的问题,甚至对世界的未来发展重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至少在当时我身边的同学中,确实如此。

  比如,长大后我们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工作后的你还有梦想吗?如果有,你要如何去实现它?如何从容地面对老去?如何将自己从噬骨的孤独感中解救出来?如何在年轻又一无所有的时候摆脱如影随形的焦虑感?

  00后已经开始焦虑买不起YSL,焦虑如何赚回为了出国留学付出的上百万投资,而95后们竟然都开始焦虑找不到恋爱对象,90后――估计大多数焦虑着如何才能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在一个城市成家立业吧。脱单?不存在的,单身者,恒单身也。

  说到底,和自己相处那么多年了,能不能脱单你心里难道没点13数吗?

  当然,我身边的朋友中,还有不少在海外工作的,他们有很多在自然风光绝美秀丽的非洲,有人在深沉古典浪漫的欧洲,也有人在岁月静好,安逸慢节奏的加拿大和多姿多彩,近期却安全事故频发的美国。

  不管大家身在哪儿,都是各自综合外在机遇、内心想法下做出的最佳选择。虽然,好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恼。是啊,众生皆苦,欲望与能力的不匹配,从来都是痛苦的根源。

  忙碌,迷茫,盲目,概括了很多人的生活现状。忙着工作,忙着赚钱,疏于亲情,没时间恋爱,还有更多的人感觉找不着方向,苦苦挣扎与徘徊。

  工作之后,发现自己瞬间就需要考虑很多问题,父母的健康问题,如何为父母去购买一份靠谱的养老保险和重疾险,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还要应付父母催找对象等各种心事。

  事情总得一件件去解决,生活的重担在慢慢袭来,现在身边的同事也经常面临各种健康问题,陪老人看病,给小孩看病,自己说不定也时常头晕头疼,发烧感冒,可见健康之重要性。

  健康的身体是保证,职业发展和事业呢?更是现代女性绕不过去的话题,也许也是她们更关注的问题。

  我记得自己在高中时很喜欢看陈愉的一本书,书名比较非主流,但我很喜欢看,因为这本书仿佛让我感受到了梦想的光芒,我记得这位亲切可爱的姐姐说了这么一句话:”女人,你要每天笔耕不辍。“

  写作是通往自己心灵的一扇窗口,一旦你开始提笔,你就开始了思考,”我思故我在。“

  我常常想起比尔・盖茨的两句话,第一句是,这个世界在你取得成就前,绝不会在意你的自尊。第二句则是,生活中没有寒暑假,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

  对于”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我一直有个隐隐的看法,那就是未来会有更多女性不再期待走进婚姻,(婚姻这个概念是美好的,只是吐槽一下这个制度),生育率可能持续下降,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出现,财富的分配可能会越来越极端。

  最后一点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出自《圣经・马太福音》)

  而作者在后面给出的答案是: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

  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低头族四处可见,埋头看手机既能缓解两个人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又能或充实或打发一切零碎的无聊时光。

  人们已越来越难以忍受没有WIFI的环境,而倘若你企图摆脱微信去生活一天甚至一周,能坚持下来并安然自若,觉得毫无异样的话。。――我敬你是条汉子!(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在书里,作者对科技有着独特的解释:一切能让事情更快更容易完成的新方法,都可以称为科技。

  一个初创公司就是你能说服的最大数量的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灵活性更重要,而规模小才有思考的空间。

  为了解决出租车车费太贵和车辆空转的矛盾,Uber出现了;为了解决酒店费用太高和房屋闲置的矛盾,Airbnb出现了;为了给大学里的美女打分,找出最hot的那一个,Facebook诞生了,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Linkedin应运而生。国外的手机等数码产品既质优又价廉,同样是苹果手机在国内价格却比国外贵了很多,难道国内不能有质优又价格合适的手机吗?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一家公司悄悄萌芽并发展壮大。

  很多有价值的公司往往起源于发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以及一个”为什么不……?“呢的想法。

  作者在书里还提到了这4点: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坏计划好过没有计划。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不管是在事业上也好,个人投资上也好,大胆尝试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失败,而平庸保守却很可能让你”泯然于众人“,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最怕你一事无成,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我还发现很多人都几乎没有理财意识,在大学时我就喜欢问室友,她们平时怎么理财,大家都是一副“哪有钱来理财"的怪异表情看着我。我也很无奈啊,钱少又如何?在我眼里,存款再少也得关心理财问题吧?

  我还记得很早之前,我也住过那种很多人挤着的求职公寓,人多拥挤,空间逼仄,有一天我偶然问起一个女生,你平时都怎么理财的呢?她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存银行啊“,我有点吃惊,现在再不懂理财的人不是一般也知道放余额宝里的吗?

  理财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要将它置之不顾呢?

  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开始自己慢慢学习理财和投资。也是因为观察到很多做财务的人都太过保守。做过审计的人,知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多少水分,也就不敢轻易碰股票。

  而我记得有个做量化的朋友曾经告诉我,他最爱投资和股市的一点就是,就像踩在钢丝上行走一样,很惊险,也很刺激,既有财富带来的快感和成就感,也同时深怀恐惧步履薄冰地小心前行。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当下中国并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吧,除了一线的房产,真正能跑赢房价涨幅的公司股票有多少呢?要么害怕风险,要么不愿花时间学习投资和理财的知识。

  作者将当下中国的状态描述为”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富有的中国人正努力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出国,贫穷一些的则能省就省,以求储备充足。中国各阶层人士都对未来严阵以待。

  这本书出版于15年1月,而眼观当下各种现金贷和出国留学的热潮,一管窥豹,我想应该可以修正为”富有的中国人正努力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出国,留出一部分投资于子女教育,部分靠放高利贷来获取超额利润,贫穷一些的背负着房贷车贷,能省则省。“

  在写这篇书评之前,我也看了一些其它书评。

  从0到1这个创新的过程很难,且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你可能会发现,后来者可能居上,存在后发优势,你的创新被抄袭后,由于资本规模、用户基数不如人而被反超。

  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更容易让人失去了动力去创新,相比于从0到1,从1到n这个复制和模仿的过程容易得多,且失败的风险也更小。也许当下我们国家还不得放下”诗和远方“,只能屈居于模仿,然而,就像开头的那首音乐一样,即使再难,我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勇士,去勇于创新,大胆想象,小心求证,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天地。

  未来的时代一定是更加开放和美好的。

  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