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传授人》读后感
张丙涛
作者:美 洛伊丝劳里
没有死的恐惧,何知生之眷恋。
没有痛的苦楚,何知乐之甜蜜。
没有亲情传递,何知爱之真谛。
没有失去之痛苦,何知珍惜之美丽。
寒意
宫西达也先生曾经说过------“绘本是翻页的艺术”,而这部作品如魔力般地吸引着我挑灯夜读,不眠不休,不断产生的疑问,催促着我一路前行。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紧牵动着读者的神经,让人欲罢不能。想尽快知道结果,却又不肯错过任何可以猜测情节的字眼,那种久久不能平息的阅读欲望在心中再次燃起。这部充满科幻色彩的书,可以说是童书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带给读者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对此书的任何好评都不足为过。
作者是一位讲故事的绝顶高手,将一个个悬念提出,让读者不停地猜度,最后依然有一些谜团未被揭开,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社区的人们在不断的同化中,逐渐失去了承担痛苦的勇气,但随之而来的,也对快乐的甜蜜无法感知,再也无法用心灵去体会人生的美景。社区的规则面面 到、滴水不漏,一切已经高度程式化,本来崇尚自由、勇敢直面困难的人类已经成为规则的奴隶,为各种规则所束缚,被各种规则所掌控,无法自拔,人性的光辉荡然无存。
整个社区的生活表面上快乐、宁静、祥和。公式化的语言、公式化的生活、公式化的孕育、公式化的家庭,却让充满灵性的人类生活处处透出死一般的沉寂,感觉不到一丝活力,配偶的选择、命名、新生儿的家庭配置、工作指派等通通经过长老会谨慎、严密地考查。人类不再通过学习历史获得经验;婚姻是综合考量如性情、能力、智力和兴趣后,人为的指定;父母和孩子不再拥有神秘的血缘关系,再也无法因相互需要而产生感情的传递,而只是公式化的变成了一种责任、一种工作,人类得以历代延续的亲情之爱变得淡如清水,这点在《宇宙最后一本书》中伊甸人的生活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青年人不再因为“激情”的冲动而彼此爱慕,人生变得毫无意义。
“解放”这个字眼在文中不断的出现,时时刻刻刺激读者的神经,因年迈、因惩罚、甚至仅仅因婴儿夜间啼哭、为了同卵双胞胎,就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解放”,在社区中人的口中说出这两个字,有时轻描淡写、有时美好如画、有时略带严厉,仿佛如一阵微风轻轻吹过,似乎连平静的湖面也无法产生一丝涟漪,表面是如此的轻松惬意,但带给读者则是内心的无尽压抑,这两个字一次次的出现,也一次次的增加寒意。
在乔纳思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解放”的真正含意后,那种对人性的漠视,使他感觉仿佛有人在撕扯他的胸膛,巨大的痛楚一波波涌现,最后爆发成撕心裂肺的哭感。
社区中,人性日趋麻木,人们已经无法勇敢的面对“痛苦”带来的伤害,只能将所有的“痛苦”记忆集于记忆传授人一人身上,但正是这种愚蠢至极的做法,让人们成为胆小如鼠的懦夫,抑制了大家内心的反思,阻滞了心智的发展,再也无法通过记忆获得经验的积累,无法真正体会人类活着的意义,一系列的做法,将自诩“万物之灵”的人类变成了行尸走肉般的机器。人类已经无法感知美好的东西----------“颜色”、“音乐”,以前人类如此普通的东西,现在变成了超能力。磨灭了直视困难的勇气、丧失了奋勇向前的动力,最可悲的是,人类也失去了最伟大、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东西------“爱”,“爱”在人类心目中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笼统的字,没什么意义,几乎已经废弃不用,“爱”已经变得像一粒尘埃般无足轻重。
乔纳思最后的出走,将各种记忆重新还给了社区中的人们,必将引起人类的恐慌,但也会带给人类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为人类带来新生的曙光,让我们重新正视爱的光芒。
事物的正反两面就如同影子般相依而行,书中教会我们不必刻意回避,坦然的接受,勇敢的面对,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