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耐一的执着
――读《丰田生产方式》有感
曾向阳
丰田汽车操纵之简约与耗油之低值,常让我不得不佩服小日本汽车制造之精良。奔着丰田二字,我翻阅了大野耐一《丰田生产方式》一书,其间,尽管语言 嗦寡淡,亦无高深的理论阐述,却反衬出作者大野耐一这位被誉为穿着工装的管理大师,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生产管理现场,顶住种种压力,义无反顾地摸索推行其倡导的生产方式,终将丰田这一品牌发扬光大。其无需华丽而富有辩证的语言,事实胜于雄辩,丰田生产方式现如今已渗透到世界各个生产领域,且仍在不断发展之中。可谓其言无声,其形高远矣!
大野耐一毕其一生服务于丰田公司,辗转于丰田多个生产与管理岗位,其深谙世界汽车制造的流程与工艺,熟稔丰田公司生产现场情况,更是一位狂热的理想主义者。其一再强调,丰田生产方式的思想来源于丰田创始人丰田吉佐,其不过是实践了这一理念,将之落实于生产的实际。然而,仔细来看,支撑这一思想的两大支柱“准时化”与“自 化”,皆为需精准定位达到理想状态方可不偏不倚的运作起来,这在上世纪40年代丰田汽车创始之初,以当时全世界汽车制造的条件和科技发展的状况,若要付诸实施是何等之艰难!
未曾去过汽车生产现场参观过现代化流水生产的状况,于我而言,一切皆来于影像与想象。即便如此,亦不难理解如文中所言的“准时化”,其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即前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刻,以需要的数量,不多不少地生产出供下一道工序所需的零部件。而“自 化”即为,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流水线一旦发生异常能自动立即停车,有效防止生产次品和过量制造。实现这两者的重要手段则为“看板”,其为传递生产指令信息的简明载体。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即为“杜绝浪费”,降低成本。
思想皆为时代的产物!上世纪前半叶,以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著称的美国福特生产方式居于汽车制造的主导地位,其适应了美国市场需求急剧扩张的需要。然而,在40-50年代的日本,由于原材料匮乏,生产商首要考虑的即为杜绝浪费。且彼时的日本历经二战的耗费,经济尚在缓慢恢复,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一度呈现出“多品种、少批量”的局面。时任机械车间主任的大野耐一有感于生产现场浪费的严重及停工怠时的虚耗,且敏锐地觉察到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生产组织方式必然的变革,便开始思索与尝试一种跟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相悖的生产方式。
这会是一种怎样的生产方式呢?这便是丰田生产方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亦时时受到大自然的暗示,于是狡黠的人类运用这种暗示更为彻底的改造客观世界。大野坦言,其丰田生产方式的灵感来源于其时美国的自由超市。既然超市里的顾客都能在适当需要的时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那么流水线上只要保证各道工序能在需要的时候有需要数量的零部件,既不会因部件过多积压而耗费空间、人力去存储,也不会因工序间的节拍不一致而怠工耗时。
要做到这些,必须一改过去福特生产方式那样循着工序顺序一路往下传料,而应当反其道而行之。按照“准时化”和“自 化”的要求,实行“看板”可视化管控,即从最后总装成品的工序出发,由后一道工序到前一道工序取料,一路反推过去迫使源头生产与供料必须准确及时,这样便保证了整个流程始终处在同一节拍,避免了浪费。而且,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实现“少人化”,降低人力成本。更为重要的则在于,这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指引的生产组织方式,其强调的是“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毫无疑问,汽车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寥寥数语似乎便能概括的丰田生产方式,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除却其过于理想化不说,是否能取得从上至下的支持还是一个大大的疑问。当年的大野在实施之初,便遭到了生产现场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的一致抵触,甚至有人扬言要杀之而后快。只因这种方式要求更为严格苛刻,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且“少人化”的要求,触动了生产人员的神经。其时,战后日本的经济逐步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也是愈发强劲,多批量的生产似乎更能符合市场实际。甚至包括公司高层亦对此抱有质疑,所幸丰田的老板丰田喜一郎慧眼独到给予了其鼎力支持。
然而,这是一个何其漫长的过程!从50年代一直持续到70年代,丰田生产方式才在丰田公司及其相关协作企业逐步推开,这都与大野耐一矢志不移、一以贯之的推动密不可分的。在这一过程中,又相继摸索出践行这一思想,适应复杂的汽车制造流程的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建立起以充分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生产系统。譬如,均衡化生产、五个W等。直至70年代,世界经济因石油危机陷入低迷,丰田汽车一枝独秀傲笑江湖,引发了业界对丰田生产方式的持续关注与膜拜。此后的三十年,丰田生产方式风行世界,渗透到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大的效益与反响。
因此,大野耐一以其实绩一跃成为与理论见长的彼得・德鲁克并驾齐驱的世界管理学大师。大野虽无甚高论,但其提出的效率理念一语中的。譬如龟兔赛跑,兔子虽快却“一寒十曝”,龟虽慢却始终如一,在流水线上不在于过于强调快,而在于均衡与满足需求。当下正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借力于科技的力量无疑可以实现快速,但是协调与均衡的问题亦日益凸显,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抑或此间的人。
大野故于1990年,其执着的实用主义思想却光芒闪烁至今愈发耀眼,留与后人无限的感谓与启迪!
作者:曾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