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逆境求变,铸就不悔青春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逆境求变,铸就不悔青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发行。该书根据29位受访者的口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自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学习,我们深深地被习总书记身处逆境仍然坚持学习思考的精神所打动。

  由于受父亲“牵连”,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带着两只箱子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其他知青不同的是,习近平的箱子里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及衣物外全部是书。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一开始习近平就必须得过跳蚤关、饮食观、劳动关和思想观。此外,他还要想法设法从梁家河走出去。别人都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却不得不从负数开始。尽管身处逆境,面临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困难,但是习近平并没有消沉,反而更加坚强,他决心扎根农村并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把自己看作是梁家河的一份子,始终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与梁家河的老乡们甘苦与共。正是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而黄土高原更是闭塞荒凉。虽然身处那样的环境,青年习近平从来都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对读书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后来习总书记回忆说他的很多知识的基础都是在那个时候打下来的。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总书记始终把读书学习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外,我们还要学习习总书记于逆境中求发展、坚持学习的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勇于负责,不断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切实担负起组织赋予我们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安贫乐道,于清贫的生活中寻求精神的升华;另一方面,我们要将青年习近平的事迹带进课堂,从而鞭策我们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城关中学教师 徐焕萍)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