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心得体会精选
我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土木工程学院 吴小静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访谈录,刚开始是在“河西学子”连载的时候看到的,当时我看了有六章。后来褚书记为我们共享了PDF版本的完整版,共360页,我断断续续看了有近三百页,当然有些章节是跳读的,对于整本书不同章节有个人偏好。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对曹谷溪老先生的访谈--“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还有“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等章节。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当代青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意志
曹谷溪老先生提到了习近平的“难”。他说习近平与其他知青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相对优越的城市到贫困农村,从无忧无虑的学生到辛苦劳作的农民这样一个巨大身份的转变,本来就很难,但与其他知青不同的在于他的身份,由于受到其父亲“问题”的牵连,习近平在许多事情上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他的入党问题,比如他立志为改变陕北老百姓生存境遇和生活状态所做的一些实事和努力,在当时都不被认可,甚至还要面对不公的怀疑和打压。这对于一个不满16岁的年轻人来说,习近平承受的思想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不禁回想了一下我的16岁,我的16岁在做些什么呢?在应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还有,努力压抑自己因为一个帅哥的小纸条而小兔乱撞的心……为此我很汗颜也很惭愧。试想一下我如果遇到习近平这样恶劣的生存境遇和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会怎样?真的不敢想。然而,习近平没有消沉,而是“在困境中完成了从一个迷茫的中学生到一个胸怀为民谋福利的远大志向和抱负的热血青年的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我想,这与习近平小小年纪就已经胸怀“为百姓办实事”的理想和抱负是分不开的。我当辅导员已经近五年时间,我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的困惑,其中最难的一点是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的无力感。因为不管是个别谈话谈心还是对学生干部的集体教育,我在大多数的同学眼中看不到那种渴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光芒,那种各方面都要求积极进步并且目标明确、干劲十足的学生是有,但是并不占大多数。而我们开展的这样那样的活动似乎激发不了他们很浓厚的兴趣。读了习近平的故事,我觉得究其原因还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许多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之后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却模棱两可,甚至专业都是父母给选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更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理想,所以他们没有动力,没有方向,得过且过。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做好职业规划,不负韶华,努力奋斗。
第二、要多读书,勤思考
在整本访谈录中,习近平有一个可贵的品质被多次提到,就是爱读书。“习近平几乎视读书如吃饭、饮水一样必不可少,是每天重要的生活内容。”“习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与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田间锄地,休息时间都在看书。”“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近平痴迷在阅读和学习之中,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当时,我并不觉得什么,现在想起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同龄人都跑出去玩耍,他还能饿着肚子坐得住,能塌下心来看书、阅读、思考,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定力,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习近平从年轻时候一直持续至今的这种积淀,造就了他的理论素质、道德素养和人生格局。再反观一下自己,工作时间疲于应付琐碎日常,别说是创新工作思路,就连常规工作都很少静下心来总结和反思;下班时间更是鲜有阅读的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与思考,更是少之又少。而我们面对的大学生群体,又是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类群体,如果我们不能加强大到国家方针政策,小到互联网+、智能APP等知识的学习,就无法跟上他们的步调,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了。所以,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我们没有理由懈怠。
第三、作为一名团的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习近平在赵家河搞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时,坚持以身作则,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与农民一起修梯田,打土坝,自己翻修建成了赵家河村有史以来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到梁家河担任支部书记后,为了让村民利用沼气煮饭、照明,习近平克服困难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在修建沼气池过程中,习近平既是指挥员又是技术员,遇到的困难都由他来解决”。他的这种实干精神影响和感染了许多人,同时也团结了群众,赢得了民心。我们做学生工作也当如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给学生定的制度自己首先要严格执行,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凝聚学生。就像我刚入职时我的第一任领导,她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时常影响和感染者我,使我终生受用。在此我想借机对她说一声谢谢。
第四,要有德性,宽厚待人,真诚善良
记得于丹曾讲到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志,其中一点就是要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习近平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又仁义的人。习近平到农村后,为人宽厚老实,待人诚恳。能够对一位素未谋面的农村过世的老人,一位老党员的母亲,恭敬地吊唁祭奠鞠躬;对智力稍有缺陷的“灵娃”的宽容;在担任梁家河支部书记后,为方便百姓的生活,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和磨坊;包括后来他一再强调的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都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努力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做实事,做好事的具体表现。这就是一种真正的心系群众,为民着想的民本情怀。我们没有习总书记那样的格局,但至少应该心存仁义之心,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位学生,用心关爱学生。
以上就是我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几点感悟。我认为,这种访谈的形式,对于帮助我们更直观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总之,这本书值得我们细读,反复读。
品知青岁月 尝百味人生
教师教育学院 张晓娟
近日,大家都在品读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一字一句,一章一节都深刻描述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时期的成长历程和学习精神。而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学习习总书记吃苦耐劳、勤奋上进、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习总书记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学习习总书记勤于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或许是他最难忘的经历,因为在那里,他体会到了以前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方式,他在那里修过窑洞,建过大坝,为老汉拉过车,也为村民找过猪,但是他从来没觉得辛苦,也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那样的时光和经历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味道,而且习总书记在那样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依然坚持学习,这让我觉得震撼。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环境里,我们就没有理由放弃学习。作为教师教育学院的辅导员,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生工作的重要性,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人数多,工作任务比较重,工作难度较大,但是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四年多来,我从各位老师和学生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在与学院的各位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作为教师,我们的初衷就是为学生服务,这让我觉得工作是一件圣神的事;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学生时代的气息,学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我的工作内容,他们的坚持与对梦想的执着让我感动和惊喜,这让我觉得工作是一个收获幸福的过程。
学习习总书记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不断克服自己生活中的消极情绪。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生活的那段时光让他十分珍惜和怀念。他们在那里吃不习惯、睡不习惯、住不习惯,就连上厕所都不习惯,还被跳蚤骚扰,可是,不管生活条件多艰难、窘迫,习总书记始终都没有放弃过,他比其他人更懂得生活,也比其他人更积极和乐观。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生活的多不如意,反而为梁家河的村民做了很多事。他深入群众生活,深刻了解和感受了人民生活的疾苦,同时也增进了他与当地人民的情感,这样吃苦耐劳、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领悟。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硝烟,没有疾苦的环境里,但是有时候也会抱怨节奏过快的生活,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学会生活,静下心想想,生活其实很美好。在教师教育学院工作的这四年里,我经历了很多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比如,半夜送学生去医院,并在病房里守着;还有学生因为家庭情况休学,我耐心为他们分析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还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想转专业,我也会认真了解情况后,适当地给他们一点意见或建议……工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事情,遇到了很多喜欢闹事的学生,但是也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遇到了很多很优秀的学生,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怎样的事情,都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生活经历给我的不只是工作经验,更多的是快乐。
学习习总书记的勤于工作的奉献精神,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当村支书的那一年,为当地人民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那个贫苦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经验,沉淀自己,习总书记勤于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在教师教育学院工作的这几年,在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会为学生上就业指导和形式政策课。上课期间,我会发现学生基本不太注重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我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热爱生活。我会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用充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用丰富的实践经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努力成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才。他们是历史的接班人,而我是培养历史接班人的其中一员,我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用自己的力量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看到了一个心系百姓、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国家领袖的成长历史。习总书记的青春,是在不断学习和不断成长中度过的,他在黄土高原上品味知青岁月汗水,在梁家河体味人生百态。而我们更应该学习习总书记不怕吃苦、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实际、克服困难、脚踏实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近平在困境中精神得到升华”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教师教育学院 邓行行
这一段“七年成长”之路,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性修炼之路”,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位大国领袖的成长历程。书中有他忠于理想、忠于信念、忠于人民的责任担当;有他不畏困苦、不惧艰难、不怕吃苦的傲人精神。虽先后十次递交入党申请书遭拒,但他仍然坚持要“以身许党、玉汝于成”;虽肩挑两百斤的担子,但他从来都不换肩,一路直上;虽身处陕北农村,但他从未放弃读书与思考。
七年的知青岁月,他从同去陕北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成长为如今党和人民心中,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一国领袖。他扎根黄土地,于实处用力,用自己的脚步,去亲自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最终,从梁家河这一“学校”荣耀毕业。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从伟人的奋斗历程中,回望自己的成长,同样也可以获得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是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的大三在校生邓行行,来自天水市武山县的一个小村庄。在我尚且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脑癌晚期,最终失去了陪伴我成长的机会。在她生命的最后,将我托付给了外公外婆。从母亲逝世到我成长的二十二个光景里,我便从未与父亲谋过面,他与我断绝了关系往来,并再次成立和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直到我十九岁的那年,村里给我发了孤儿证,我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
从初进学校接受启蒙到二十岁进入大学,这些年外公外婆抚养我成长的路,并不平坦。曾因为家庭经济的局限,外公亲手将锄头交到了同样年幼的小姨手中,而将崭新的课本交给了我。因为他觉得我已经失去的太多,不能再让我失去与同龄人可以赛跑的那条线;2013年,我高考失利。面对高额的补习费用,我走向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在外打工一年后,用自己挣来的钱进入补习班。通过补习班这个跳板完成了漂亮的一跃,纵身一跳,跳进了河西学院美丽的校园里。这个大学,我虽然迟到了两年,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来了。
一直觉得自己是难得的幸运儿,但我知道,那些所谓的岁月静好,是有人在为我负重前行。是一直默默支持和鼓励我的人、是不断进步的社会和安定的祖国,将我生活中的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前些日子,老师问我:有没有勇气,将自己的成长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说实话,当时的我是没有的。一个无独有偶的日子,机缘让我看到了七年知青生活中的习近平、让我遇见了困境中永不放弃的习总书记。是他的故事给了我砥砺前行,直面困难的勇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总书记用七年的时间,给了我们关于青春的答案;而此刻的我想用自己的力量,给在座的每一位直面挫折的勇气。
在我们成长和奋斗的过程中,有缓流也有险滩、有喜悦也会有悲伤,我们虽处优但决不能养尊,虽受挫但决不能志短。我们要永远记住习总书记的话:“干在实处、学在前列、用在前列、走在前列。”,这也许就是我党,为什么能从强大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这也许就是我国,为什么能从繁荣走向昌盛,从羸弱走向富强的原因。
我相信, 一个用善心去行走世间的人,会流传千年,永世安;一个用善行经营的国家,会昌盛万年,永不衰。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土木工程学院 芦阳
“无论何时各地,坚持学习和思考”是读完全书后对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陕西梁家河,在呢个“上山下乡”的年代,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却痴迷读书。上山放羊,揣书,把羊栓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田间锄地,休息室,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习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并没有觉得农村的那七年时光荒废了,很多知识基础是那是打下的”。
反观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学生干部,在学习方面,深感惭愧,自以为不如。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干部”,是帮助老师为广大同学服务的。而作为一名学生,当以学业为重,但自己确实没有做到。上课不认真听讲,考前不积极复习,即使挂科了也安慰自己还有补考。现在想来,着实悲哀。是的,我们不同于其他同学我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工作上,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事,有时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周末。于是我们心安理得的把成绩不好、挂科怪于这些工作,殊不知在这种心安理得中我们沦陷,失去了一个学生的本心。
现在的我已经大四了,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且不说工作做了多少、做得如何。但学习成绩确实是自己的短板,提及心痛。自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惭愧不已,深感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虽然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我还是改过自新,改变之前的学习状态,多读书多思考坚持学习。古人云“朝闻道,夕可死矣”无论何时各地坚持学习和思考让我受益匪浅。可能毕业后自己就不再是学生了,但是学习永不停止,以后的路还长,在未来的路上要向习总书记学习要坚持学习和思考。发扬“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精神。
最后,敬告自己,坚持学习坚持阅读坚持思考。相信会让自己受益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