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优秀征文:《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教师优秀征文:《弟子规》读后感

  陈莹

  我是一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我在图书馆、阅览室翻阅了好多书籍,并上网查找教学资料,当我看到在我们学校的大石壁上刻着涂有红字的《弟子规》,心头一动,何不就此作为素材,为了学生喜欢,并乐于学习,我在网上找到了钱文忠教授解读弟子规的视频。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当视频轻声读着弟子规的总叙,她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了24个字,虽然短短24字,却也已经树立了我文明的态度。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向多方面学习。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是《弟子规》“信”部分的开篇十二个字,《弟子规》“信”篇开篇就告诉我们说话要诚信为先。“凡出言,信为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在现代社会,诚心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现代人之间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越来越少。面对诚信的缺失,光靠呼吁道德回归是不够的,还应该从生活的点滴中去规范行为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孩子们更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弟子规》这个部分的核心词或者说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高度重视这个“信”字的,为什么我们今天讲诚信?因为在古人的眼里诚和信、信和诚是一回事。《说文解字》里解释信诚也。而讲到诚的时候。怎么讲的?诚信也。所以在古人的心目中诚信是一回事。

  《弟子规》在讲这个“信”的时候首先要求你怎么说话。《弟子规》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夸张、夸大怎么可以呢?《弟子规》在诚信部分刚开始就是要教大家注意,特别是孩子,你应该实事求是地说话。  “凡出言,信为先”中国传统社会里把这句话和诚信结合起来,光靠呼吁道德回归是不够的,还应该从生活的点滴中去规范行为,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孩子们,更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凡出言,信为先”。中国传统社会里把这句话和诚信结合起来的最有名的一个典故叫一诺千金。但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一诺千金背后的故事。一诺千金是个典故,现在已经是个成语,它出自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里的一句话叫“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与其得到一百两黄金,还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诺言,或者叫一声答应。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弟子规》强调开口说话,诚信为先,也就是说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谦谦君子,虽然人与人之间相互承诺,可是有些人所说的话,却总是无法兑现!  在现代社会里,最让人讨厌的就是不守时。我经常遇到不守时的朋友,当然都有借口,哎哟,堵车。那你也没办法。但是有的时候,比如我约你晚上十一点见面,你也堵车?这个我不信。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强调要诚信,最好是自己首先做到。我们说好几点见面的,希望大家都守时。这一点我们现代人做的远远不如古人。我们现代人都讲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应该很守时,但是要跟古人比差远了。

  有一个故事也很有意思,东汉时有个人叫做陈实,有一次和朋友约好了时间见面。可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还没来,于是陈实就自己出去旅行。陈实的儿子叫陈元方,当时只有七岁,当然不会跟着爸爸去旅行,所以他就站在门口没事干。这个时候陈实的朋友来了,他就问这个小孩,令尊大人在不在啊?这个小孩回答说,家父等候尊驾很久,已经独自出发了。那个朋友很生气,令尊大人这么做不妥啊!和人家约好的又把别人丢下。这个七岁的小孩子陈元方讲尊驾和家父约定是在正午的时候,到了正午还不来,这是没有信你不讲信用了。而这个人还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很不讲理的,你一无信誉二不讲理,你觉得是不是你自己有些不妥?这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

  通过一段时间《弟子规》的观看学习,我发现我带的班级学生逐步的在发生变化,打架现象没有了,旷课的没有了,上夜网的没有了,上课玩手机基本没有了,说脏话的少了,懂礼貌的多了,学生诚实守信,班级风气越来越好,学习氛围越来越来浓,学生团结友爱,课堂气氛和谐,为文明校园增光添彩。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