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

  大成文字

  《曾国藩家书》正式的名称为《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死后,满清朝廷给他上的谥号为“文正”,所以,后人称其为“曾文正公”。这本书是由李翰章汇编,李鸿章校对的,全部是曾国藩生前写给家里,写给兄弟,写给儿子的家信。李鸿章,大名鼎鼎,都知道,后来的内阁总理大臣,权倾朝野。被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不过,他还有一个身份――曾国藩的得意门生。那么,李翰章是谁呢?他是李鸿章的哥哥,是曾国藩生前关系比较好的属僚。所以,这本书由他们兄弟两个整理出版也就不足为奇了。

  曾国藩,湘军的创始人,当年湘籍官员政治势力的领军人物,后来为世人所公认的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涌现出了很多湖南籍的人才,影响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他可以说是这些人当中的第一个。湖南人津津乐道的“无湘不成军”,大概就是从他开始算起的。他创建湘军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即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本书里面没有直接写战争的场面,却可以使人十分明显地感受到战争的艰辛与残酷。曾氏兄弟也都因此积劳成疾。在他的《家书》中,有一多半的篇幅是在与太平军的战争期间写给他的弟弟的,他有三个弟弟参与了这场战争,其中最有名的是书中的“沅弟”曾国荃,曾国荃一路凯歌高奏,披荆斩棘,最终打下太平军的老巢金陵,立下赫赫战功。而他的另外两个弟弟就没这么幸运了,一个弟弟直接战死沙场,一个弟弟病死在粮草运送的任上。曾国藩一直在践行“长兄如父”的职责,他给他的弟弟们叮嘱最多的就是,做人要低调,遇事懂得隐忍,持家要勤俭节约。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这样的,战争期间不克扣军饷,不往家多寄一分钱,战争过后立马解散湘军,为得是明哲保身,以免遭人嫌话。他非常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常以清正廉洁自居。只可惜,越是这样越有人看不过去,在其功成名就却又疾病缠身的晚年,清廷把处理天津教案的任务交给他。谁都知道,那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差事。在这个事件中,民众已经群情激愤,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起更大的抗争,而得罪不起的洋人又不依不饶,坚持要求处决本无直接责任的府县官员。曾国藩陷入两难,里外不是。最终的处理结果,使得曾国藩积累了一生的名望毁于一旦。在当时的士子当中,尤其是湖南籍的朝官当中兴起了一阵倒曾风波,曾国藩最后郁郁而终。不过,曾国藩在去天津赴任前写给儿子的家信收入书中并公之于众。在信中,他已经意识到这将是一滩不得不趟的浑水,为了替朝廷解围,他宁可身败名裂,死而后已。这多少使很多后来的人对他的看法有所改观。我相信,这也是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整理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有意为之。

  当然,这本书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最后面部分,即曾国藩专门写给儿子们的信,这些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信中他专门提到,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字应该怎么练,应该学习哪些名家的字帖,每个名家的字有什么特点;诗应该怎么写,应该怎么吟诵;文章应该怎么写,写好文章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不管他是在北京做官,还是在江南打仗,他都要求他的两个儿子定期寄字给他看,寄文章给他批改。等到后期,他儿子的字和文章已经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了,他专门将这些字和文章交给身边在文学方面非常有造诣的朋友点评修改。可以说,他虽然一直为官在外,孩子不在身边,但他对孩子的教育却一刻都不曾停止。并且很有自己的一套。他的大儿子最后能成为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二儿子能成为晚清著名的数学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