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语文教师读后感2篇
读《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有感
王翔
提起作文话题,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害怕,总觉得很难,无话可说,无料可写。其实,作文教学也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面临的难题。但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学科的成功与否。抓好了作文教学,即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管建刚老师的这本《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书中提到儿童作文的核心能力是“故事力”,然后讲了它的操作策略。其次讲的是“敏感力”的训练。人的心灵的敏感,它就是先天的,也是可以训练的。我摘录如下:1、心理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2、体察内在的活跃的语言。3、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4、有一种内心叫推理。5、矛盾,普遍的心理活动。6、突如其来的内心体验。7、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8、敏化心灵的“心灵物语”。最后讲了“美感力的训练”。好的语言它具有现代感、娱乐感、含蓄美、勇感、节奏感、音韵感、新鲜感、个性感、细腻感。思考着的实践者才是真正的智者,管老师是从学生中走来的,他是从师生交互中走来的,他是从训练场里走来的!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看得见、听得见的世界;一个内在的,看不见、听不到的世界。后一个,即人的内心。作文写得好的人,拥有两个世界;作文写不好的人,只有一个外在的世界。教作文,不能只忙文字上的活,要使学生确认,人,还有一个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关注外部世界总是简单,关注内部世界却很难,或者说内部世界更容易被忽视。做早操时,是认认真真地做还是滥竽充数?上课时,是积极地思考还是神游教室之外?回家做作业时,是先玩再做还是先做再玩?生病时,是向老师请假在家休息还是带病坚持上课?人,常常处于纠结的选择中,有选择,内心就有矛盾。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善于把“内心”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写出来,时刻让孩子问一问自己,我关注自己的内心了吗?这样文章就会更丰富,我手写我心,也更能打动别人。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就好像一位导师,为我排忧解难,为我指点迷津。没有陌生感,没有距离感,有了这本书,就好像有了方向。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情感的共鸣,如一束束烟火,灿烂了我的世界。
树自行车分割线
不幽默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朱丹
暑假里一个毕了业的学生在微信上和我聊天,她说很喜欢现在初中的语文老师,原因是那位老师非常幽默,总是给人意外的惊喜,课堂中笑声连连。正好看了《班主任幽默施教100篇千字妙文》,我与那学生的感受倒是不谋而合。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课讲得好,而且还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授课的过程中,当学生昏昏欲睡时,当学生思想开小差时,自然而巧妙地“加塞”上一段幽默语言,能解除学生的疲劳,并能在欢快的气氛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利于学生接受和消化讲课的内容。
学生的姓氏和名字,本来都是很平常的。但是,如果老师细心的话,在需要点到学生的姓名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修饰、点缀,往往就能引出一种幽默的效果。红学家、教育家吴宓教授,有一年他上课的班级上有一个女生名叫金丽珠,吴教授上课点名点到她的名字时,故意拖长声音说:“金――丽――珠!”接着他又用英语说:(多么美丽、多么浪漫的名字!)他笑了,同学们也笑了。
学生有很强的探求欲,老师先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不失时机地点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就会获得松弛后的愉悦。有一位新调来的年轻老师面对陌生的学生说道:“同学们,我们班新来了一位成员,他姓李,男性公民,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他。”学生们一下子愣住了,相互张望。老师接着说:“告诉大家,他就是我。”
上课时,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偏见、陋见,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审美观念等巧妙地和学生交流,也能达到幽默的效果。有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师,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遭到嘲笑,这位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能博得大家开心一笑,证明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取你们之长来弥补我短,提高提高自己!”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在这位老师的轻松点拨之下,巧妙地应付过去了。
这种方法就是指教师不言明说话的真正意思,而是以一种曲径通幽的方式表达出来。如,从似乎与表达意图毫不相干的角度发问,让学生在不明其宗旨的情况下顺着老师设计的思路走,直至境地。这能让学生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批评或受到教益。有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上课,但学生们喧哗不止,便问:“请问大家一个问题,辛弃疾的词‘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下句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听取蛙声一片。”随即明白了老师的意图,便在开心地笑后,马上安静下来。
老师在上课时,结合有关知识,通过联系设置一个悬念,然后再“顺理成章”地说出理由,就能造成一种“出其不意”的幽默感。有一位老师在讲家蚕的有关内容时,对学生们说:“蚕是伟大的‘爱国者’,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它自身,它以不辞辛苦的默默劳作,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争了光、添了彩!”看着学生们疑惑不解,老师接着说:“不是吗?我们的祖先最早养蚕织绸,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声誉。这能不说蚕是伟大的爱国者吗?”
老师在讲授有关知识时,蕴含幽默、揭示哲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位老师在讲授遗传和变异同等重要,少了哪一个都不行。试想,如果没有遗传,我们的下一代说不定像什么东西,如果没有变异,恐怕我们今天还是拖着长长尾巴的那个猴子样!由此可见,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样一讲,学生们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假痴不傻不是故意搞笑,而是在笑中含有目的的――让学生明白某种道理。有一位老师在教《游园不值》时,一个学生“砰”的一声破门而入,径直入座。老师未予理会,继续就诗句问其他学生:“‘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拜访朋友,为何用‘小扣’,而不用‘猛扣’呢?”学生答道:“因为诗人有教养、懂礼貌。”然后老师轻声问“无礼”的学生:“你说大家说得对吗?”诗人用“小扣”一词,不能简单地用礼节观念来解决,这位老师只是以之为契机,既巧妙地教育了迟到的学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倏手法,也能造成幽默感,给学生以趣味横生的感觉。一位老师在讲到人体内白细胞不怕自身死亡吞唾病菌、保护人体健康时,使用拟人手法设计了如下一段话:“档不要小看白细胞这位‘人体卫士’,当人体某处受伤、病菌入侵时,他们就会闻风而动,纷纷冲出毛细血管,与病菌展开殊死搏斗,直到将病菌消灭为止。一些白细胞由于吞食了大量病菌,自己也壮烈地牺牲了,表现了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这番生动活泼的话语,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无疑是大大有利的。
老师在上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既幽默风趣又带有某种知识的问题,这能让学生于轻快中长见识。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出了一个小题目:“张三廉价购进了一批质地优良的汗衫,准备去阿拉伯沙漠地区出售,请问张三这趟买卖大约要付出哪几项成本?”同学们随口应答:“本金、运费、房屋租赁费、食宿费等。”老师微笑着,似乎还在期待着什么。同学们窃窃私语,又勉强列出税金、意外损耗等几种“成本”。最后老师说:“同学们,有谁见过阿拉伯人穿着汗衫到处跑的?那儿的太阳很毒,外出的人基本上是一袭长袍,头上还扎着布――别以为热的地方,人们就一定得穿汗衫。”同学们恍然大悟:那就滞销啦,卖不掉!老师说:“所以,最大的成本你们没有说,那就是――无知!”
幽默使人快乐,更显智慧,愿幽默与我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