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名著《青铜葵花》读后感两篇
颜老师说:读后感,顾名思义,需要在读过之后有所感。读是前提,感是重点;读是因,感是果。对一本书的阅读来说,如何写读后感?是否一定要着眼全书的所有情节?其实不必。如果能就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故事片段等来写读后感,也是不错的选择。面面俱到的"感"不仅需要更大的文字规模,更容易陷入没有重点的泛泛之谈当中。所以,今天这两篇文章,尽管短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却都谈出了自己的意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读《青铜葵花》有感
初识《青铜葵花》是在一个华灯初上的傍晚,闲极无聊的我半卧在沙发上无所事事,小李同学扔给我一本书,那就看看吧!
翻开封页、序言及故事梗概部分并无新特之处,《青铜葵花》讲述的是"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男孩"青铜".爸爸的死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的故事。
漫不经心地翻到第一章《小木船》――"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这一连串的排比,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带我进入了丰富多彩的大麦地,认识了七岁女孩葵花、哑巴青铜、噶胡的嘎鱼、善良的爸爸妈妈、慈祥的奶奶,还有那头陪伴左右的老黄牛。
这是一篇悲情小说,作者把苦难写到了极致。上学、照相、甚至点灯写作业,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认为再正常不过的花销,对青铜一家来说,却是一笔非同小可的开支。那个年代的苦难,不要说现在的孩子,就是我们自己也不曾经历,每每读到这些,禁不住潸然泪下;但"芦花鞋、南瓜花灯、金茅草、冰项链、纸灯笼"的故事,又让我眼含泪水、心中却涌出阵阵暖流。
泪眼摩挲的看完了整篇小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青铜葵花》虽然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但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辞藻唯美、朴实,书中蕴含着大爱无疆的真挚情感,这些都深深触动了我。
【点评】看来小作者的这篇读后感,我也想看看这本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了。我读过他的《山羊不吃天堂草》,也很感动。看得出来,小作者也被故事情节所打动,所以才能写出这样富有感情的读后感来。从读后感的写作角度看,作者能引能议,已经明了如何写读后感。并且,作者在自己的读后感中给出了不少原作中的信息,呈现出的信息量是不少的。能着眼于原著的要点、主题等,谈出让自己大受感动的地方,实属不易。尤其是一句定论:这是一篇悲情小说,作者把苦难写到了极致。可见作者是深深走入了书中的。
读《青铜葵花》有感
――没文化真可怕
再读《青铜葵花》,确切地说是听,茶余饭后或是傍晚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母女俩开着手机外置音响,静静的听着谁也不说话;偶尔问一句"什么是五七干校?"赶紧找度娘科普一下;又或是没话找话的闲聊两句。
一天,我问熙:"还记得咱们去年在中都草原看见的那一大片的向日葵吗?"
熙答:"是在骑摩托骑马的那个地方吗?"
"对呀!那天早晨咱们吃了早饭,沿着公路跨过围挡,还买了门票才进去的呢!"
"哦!想起来了。"
"那你还记得那一片向日葵什么样吗?"
"恩!可大哩!"
啊?我晕!耐着性子诱导了半天,就问出来带着浓重乡土气息的三个字"可大哩!"哎~~~,你听听人家曹文轩怎么描写葵花的,有单株的葵花、有大片的葵花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小李同学的描述却是如此直白、言简意赅、接地气啊!为此,母女俩免不了互相嘲讽、嬉笑打闹一番。用现在网络流行语来总结,就是"没文化真可怕"!
后来,我思量,要不要让熙把《青铜葵花》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我反问自己,陪她读书的初衷到底是用于功利还是兴趣使然?无解!罢了,罢了!还是让读书化为涓涓流水,潜移默化地渗入这个不爱读书的脑壳之中吧!或许有一天,我们再见那大片的向日葵,她会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惊叹,"看!那有一大片向日葵,金光灿烂、热烈奔放,多美!"如此,甚好!
【点评】作者的视角十分独特,不经意间写出了这本书给自己的生命留下的印记。这是我见过的比较独特的读后感的写法。作者没有拘泥于固有的读后感的方式方法,原著似乎只是文章的一个引子,并将着力点放在葵花上,通过两者对话来引出,十分新颖,并在这种对话中体现出母女共读、共处的轻松和愉快。作者的写作尽在不经意之间,但我相信:处处都是精心,比如文章的结尾,其实只有四个字:如此,甚好。却言简义丰,令人回味。我看也是"如此,甚好"!另外,作者的文笔体现出很好的文艺风格(文学色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