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有感:鼓手徐贲与他的鼓声
好书推荐
徐贲的这本书《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在我心目中,堪于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比肩(后者是引领我踏上哲学求索之路的启蒙之书)。此二者关心的都是现代社会最核心的道德与政治问题,但他们都不满足于抨击时事和唤起大众的注意,而是力图从最根本的原因入手,将问题逐层解构,并教授人们可能的思想进路,学会如何思考、解决问题,“授人以渔”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这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主题,第一部分从探讨良心延伸开去,第二部分揭示了幽暗人性的各种表现与危害,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宪政与民德之间的关系。在每部的起始部分,他总要进行一番严谨而翔实的“科普”,从哲学、政治、宗教等多个角度阐释这一部分的核心词。在针对具体问题或论题进行分析、论述时,他对各类学科的各种著述进行了大量的引用,不仅使得分析、论述更加全面而深刻,更直接向读者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方向。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待读清单”又增加了长长的一串书名。
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精神风貌与专属名词。“哲学”和“政治”这两个词曾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尘嚣甚上,伴随着新中国建立出生、成长的那一代中国人,他们的生活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这两个词紧密相连。当时光流转到了二十一世纪,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生、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中国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轰炸之下,已经将“哲学”看作是空洞、教条思想的代名词,而政治也成了权术的同义词。这个时代的专属名词成了“金钱”与“权力”。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与思想压缩到只容纳 “钱、权”二字的境地,以此为核心如滚雪球一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遍布于中国公民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之中。身边不乏心明眼亮,苦思解决之道的人,但却举步维艰,何故?
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中根本没有“社会科学”这一项。马列毛邓的思想政治课只是单纯的概念灌输,产生的作用不仅是洗脑――将政治狭隘成“社会主义就是好”一句话,更是对政治、哲学的厌恶感与无用感――这几乎从根本上掐断了个人了解、研究政治与哲学的可能。高大上的政治、哲学一片空白,简单朴素的道德教育也简化成了口号与条例,它们在极为现实的物质与利益面前是如此苍白无力。我们缺的并不是发现问题的眼睛,许多人栗栗自危于生存的压力、道德的沦丧,忧心忡忡于环境的破坏、人心的阴暗,痛心疾首于官员的腐败、体制的僵化。也不是不愿去寻找解决办法,而是此时,已经完成了“教育”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寻找答案,就算给出了答案,却也被这“不可能的任务”吓退。于是,许多人便如歌中所唱的那般“这生活会把你的骨折断/这世界会将你的爱破灭/不如象一块石头一样的滚吧/不如让我们一起放任自流吧/反正象我们这样的人,生来彷徨”,陷入悲观的犬儒主义之中。不愿放弃的人们,也常因为缺乏系统而扎实的知识而走进思想的误区或死胡同。例如,我就曾苦苦思索一个问题而不可得:国民与政体之间,究竟是谁成就了谁?
对于上面的这个问题,徐贲在第三部分“让宪政引导民德”的第十二篇《政治梦想与现实条件》中给出了令我茅塞顿开的回答:“是政体造就国民,还是国民造就政体,看似鸡生蛋,蛋生鸡,其实不然,政体主导论认为,不能等有了共和国民才进行政改,这就像一个课堂,不能等全体学生安静下来才上课。上课打铃就起着“静下来”的作用,政体的国民教育作用一定发生在政体建立之后。然而,国民素质越接近一个政体的要求,争取它的实现,也就相对越容易。”
徐贲坚持宪政法治、公民民主才是解决中国当代社会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他不仅是一个理论家,更是不折不扣的实干家,这本呕心沥血的著述便是最好的例证。他的回答不仅解决了我的问题,更再次坚定了我学习并影响他人的决心。我们需要像他这样具有渊博知识,缜密逻辑,冷静头脑,条理阐释的学者,来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更需要比普通民众早一步踏上觉醒之路的人们以自己的力量影响身边的人,让原本“丢弃了自由,不能摆脱奴性的国民”放弃“自顾自地委曲求全、迁就现实”的生活方式,激发出他们的意愿和能力,“相互合作形成能与国家权力抗衡的有效的公民社会”,共同呼唤民主共和的来临。我相信,这是鼓手徐贲在敲响他鼓声时,心中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