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政府》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再造政府》读后感

  邹轶君

  《再造政府》是一部公共管理学的经典著作。作者戴维・奥斯本被称为政府再造的大师,他在本书中系统全面阐述了再造政府的战略路线图和实践中的运用。虽然案例多来自于西方国家,但很多仍值得我们借鉴参考。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均开始推行政府体制改革和行政革新,成为时代风潮,改革创新措施层出不穷,政府体制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丰富。本书的"再造政府"便是新公共管理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企业化政府"的精神。历史总在重演,重读经典著作,每一次都有新的启示。

  什么是政府再造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新发明,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对全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科层制政府显得迟钝和不适应,导致政府开支大、经济停滞、财政危机、福利困境、政府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严重等种种问题。

  而此时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和成功经验与政府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企业的高效率和发展速度让政府望尘莫及,有了参考群众便有了期待。各国政府在困境和压力下采取了措施,探索建立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以适应公共管理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升国家竞争力和行政效能,满足公众的期待。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就是"政府再造".

  奥斯本认为政府再造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和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从书中可以明显感到,作者说的这种再造,就是要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创建企业化政府,使政府具备创新能力和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适应当前和未来环境的变化,提高政府的绩效。倒不是说让政府像企业那般去追求利润,而是要求政府抛弃传统的思维模式,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注入政府的部门中,像企业那样以顾客为导向为中心,以创新和竞争的态度使用资源,向社会提供服务。

  各国的政府再造实践

  政府再造一词揭示出政府改革的本质,改革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政府外部关系的变革。确实在那个年代,各国遇到了共性的困难,美国、英国、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再造"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美国,克林顿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重塑政府运动,指定时任副总统戈尔主持改革,以企业化政府理论为指导,提出创建一个工作更好、花费更少的政府。其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的,一是强调顾客导向,重视市场机制,减少政府直接管辖;二是简化政府规制和程序,实现"去官僚化";三是明确职责明确目标,充分的授权赋能,增强政府的适应性;四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

  英国向来是比较激进的与众不同的,从脱欧一事便可见一斑。当年在撒切尔和梅杰任首相期间,英国政府做了激进的政府改革,他们的主要措施是问题导向的,以解决当时出现的问题。一是大幅度精简人员,二是将公共事业转移给私营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三是成立"效率小组"对各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提出改革建议,四是实行分权式财务管理改革,强调管理者的资源作用能力,五是把服务提供和执行职能从决策部门中分离出来,并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和管理自主性,六是定期检查执行机构的职能和绩效,以确定是否将整个执行机构和某些部门予以撤销或出售,七是以公民顾客为导向,公开公共服务的服务标准,接受全民监督,将人民纳入顾问机制。

  新西兰虽远离欧美,但其行政改革在西方国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改革也带有系统、全面、深刻和激进的特征,被许多国家公认为公共部门改革的典范。他们的原则是国家或政府不介入社会和私营企业能够有效经营和运作的任何领域;保留在公共部门内的商业性组织按照私营公司的形式建构和运作;政府部门、皇家实体机构和公务员的目标明确;政府部门的职权和责任不能冲突和交叉;政府活动的成本由市场因素来决定,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成本应由购买者的需求来决定。

  我国的"政府再造"

  在西方诸国用改革大潮摧毁了旧的结构和体制,实现了政府机构的分权化、小型化、扁平化,强调了灵活性、效率、责任和结果时,我国从90年代开始也进行了一些尝试,走了相似的路,从政府中脱开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各级政府不断精简、放权,转变职能。既然我们已经认准了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顶层设计,更主动、更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专门阐述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要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

  报告明确"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解决了要不要改的问题。报告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解决了改什么的问题。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解决了怎么改的问题。

  《再造政府》一书,虽是用了西方国家的案例,但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同样有借鉴意义,有些也已经付诸了实践。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始终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具体实施和补充完善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政治体制改革相比于经济体制改革更难。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的是人们的经济利益,政治体制改革调整的却是权力,而我们是一个对"权力"有着悠久传统的国度。调整权力无疑是一件非常复杂和敏感的事情,报告明确要求政府要"简政放权","推进大部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这相当于要政府进行一次自我革命。但同样应该意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人民群众。这一意义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向前推进。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

  高校的"政府再造"

  书中的理论,他国的实践,我国的改革方向,归纳用在高校治理中,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高校是个小社会,与"政府"改革有着同样的逻辑。高校在治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相似,也可以说是一个小范围的缩影。反之,以小见大,在全社会亦可推广。

  同政府再造一样,高校治理的头等大事就是明确目标,统一思想。目标要植根在所有管理人员的意识中,哪怕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一旦组织有了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组织再造就会变得更加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凡是有着明确目标的组织往往会成为再造引路人的原因。

  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深度,必然催生政治体制的改革。目前高校的问题客观来说比较多。高校与市场接触实际越来越紧密,但与市场的交换能力实际又有很大的差距。暴露出在治理机制上的种种不适应,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科研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监督管理的一连串问题。说企业是价值导向也好,利润导向也好,都有个在组织内公认的目标。这方面高校也可以注入企业管理的思维。目标未必是利润,但可以是价值增值,也可以如企业那样以顾客为导向为中心,以创新和竞争的态度使用资源,发挥高校的功能。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高校,把经济管理引入是发展趋势。

  危机意识催生改革,创新动力促进再造,看追求有多大。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