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狼读后感(一)
没有天敌,人类能否健康成长
刘晓虎
前些年在《怀念狼》中"看到"怵目惊心的一幕,至今仍心有余悸:上万只狼一齐怒吼,叠罗汉式地从城根往上攀援,并在战略相持阶段,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从城根下水道开始突破,硬生生从商州驻军手中夺下了一座城池。
商州狼满为患时,黄羊明显少了,野兔和獾也显然少了。后来,没有办法,狼为了生存只有对准最具智慧的人类。虽然狼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毕竟城破了。城破后,这个地方的人死的死,迁的迁。最后,狼因为可猎食的东西实在太少,最后放弃了这座荒城。狼是黄羊的天敌,天敌少了,按理黄羊会明显增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狼群走后,黄羊也在剧减。原因不是因为被狼猎食,而主要是因为瘟疫疾病。狼是吃黄羊的,可狼在吃黄羊的过程中,黄羊健壮地生存着,黄羊的天然警惕增强了自身的繁殖和免疫力。
商州的人曾经在狼的恐惧中成长,但后来没有狼,商州人生活在其他恐惧中,这些恐惧比狼的恐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譬如因为狼的恐惧,小孩不哭了;而没有狼的恐惧,小孩的哭比狼更恐惧。
茹毛饮血的年代,人类健步如飞。为了在丛林规则中生存,人类只有不断地壮大自身的实力。而到了如今电子信息年代,人类已没有天敌。但没有了天敌,人类能否健康成长?
一份调查显示:人类的生理机制已开始退化,现在一个正常男人的排精量比六十年前一个正常男人的排精量少了五分之一,稀释度也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这令人想起大熊猫的悲惨境遇。大熊猫没有天敌,至少没有人类这样强大的天敌,然而它们却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几乎所有的大熊猫过的都是单居生活。大熊猫几乎没有性欲,如要繁衍,必须在短暂的发情期内遇上配偶。但是遇上配偶也未必发生交配,因为交配带给它们的不是欢悦,而是极度的痛苦。再说即使交配了,也未必能怀孕,怀孕的几率是微乎其微。此外,即便怀孕了,两百多斤的母体产下仅十克左右的婴儿,存活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没有了天敌的人类,将来是否会步入黄羊那样的境地?是否会如大熊猫那般清心寡欲?想到此,手中不禁冒着冷汗……看来,人类松肩卧榻的生活还很久远!
(2006年首写于海淀区,2011年重写于东城区)
怀念狼读后感(二)
人为了什么活着?
刘沃历
《怀念狼》写的是商州的故事。"我"是一个做什么事都不顺心的记者。有一次去商州采访,"我"得知商州从前组织过捕狼队捕杀野狼,而如今商州只剩下15只狼,他们给这15只狼编了号。
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开始寻找这些狼。
在寻狼的过程中,"我"与身为捕狼队队长的舅舅不期而遇,随后他们遭遇了一系列与狼有关的事情。这期间人"变"成狼,狼"变"成人,15只狼一只只被捕杀,引起了一连串发人深省的故事。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无论是作为猎人猎杀狼的舅舅,还是作为猎物被猎杀的狼,似乎都是对猎杀与被猎杀有着无法理清的羁绊,这都成了他们彼此间一种默契,一种默然于心的信仰――他们是共生的,猎人追着狼,狼追着猎人。这从故事的最后,当最后的一只狼被击毙,(www.lieshai.com)猎人舅舅也从此"死去了",以及捕狼队员退役后的体衰多病,能够看出来。狼活着是为了逃避猎人的追杀,猎人活着就是为了猎杀狼。猎杀与被猎杀,是一种相互追逐的关系,这种建立了千年的羁绊,他们从未想过逃离,而当终有一天这样的羁绊被彻底切断时,他们活着的意义没了,也都"死了".
同样的,我在想,我为了什么活着呢?人活着是一种本能的欲望。用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话来阐述,人最本能的欲望是控制欲,对力量的崇拜,害怕孤独。这些正是支撑着我们活着的最根本的动力啊。如果这听起来有点粗俗和晦涩,那么用著名哲学家罗素的话说:"我们活着的意义是因为对爱情有渴望,对知识有追求,对人类苦难有着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些不是华丽的词句,而是我们每天实实在在进行着的、简单而最基本的事情。
我们工作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家庭一个更好的生活。我们需要爱人的忠诚,需要家人的陪伴,需要更强的能力去保护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每当某处发生灾难的时候,我们国家总能召唤"一方有难,八方支持",反身过来,当我们自身遭遇同样的灾难的时候,我们本身也是渴望得到来自外界社会的支持和温暖,推己及人,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微薄的援助之手,共渡难关。
也许我活着的意义就是在于我的家人,朋友,工作,以及无数未曾认识的人,因为他们也会在他们的生活工作中默默地为我的幸福生活砌了一块砖,正如我们电力工作者那样,在无数个风吹雨打的日子里,默默地坚守在为百姓提供稳定电力供应保障的岗位上。
我不可能认识整个中国的人,但是我们之间却能达成了一种默契――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由此环环相扣,把整个社会都连接起来。这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信仰,彼此怀着这样的信仰,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彼此的人生意义得以实现,就是一个社会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