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盗墓史读后感(一)
张芬芬
如果你没读过此书,看到这样的书名,你会联想到什么?是不是现今流行的盗墓笔记或鬼吹灯等系列小说、影片和连续剧?可是流行的盗墓小说也好,盗墓影视作品也罢,并不等于流行盗墓文化,盗墓小说也代表不了盗墓文化。
整本书参考了《史记》体例,分列了帝、王、臣、儒、兵、匪、僧、宦、民等九大篇章,以"人"事为主,胪列重大盗墓者22人,各个朝代、各个阶层、各种动机的代表性盗墓现象,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五千年中国人盗墓历史。如果你觉得读史太过枯燥,那么《中国人盗墓史》就不失为另类读史的最佳选择。尤其对于我这种历史白痴来讲,基本大致可以了解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发展进程。作者并没有强加太多个人观点, 更多是参考了相对事实的重要的历史文献,尽量还原接近真实的历代国内盗墓史。这就区别于纯粹编造来吸睛的盗墓小说,甚至导致后来很多不法盗墓者用这种不实当理论依据。有这样的书,才能正确引导有些人对盗墓的正确认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古墓有兴趣,甚至不惜冒险去盗墓呢?
作者所说的各种动机,我斗胆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奔墓内的东西,不管是金银财宝还是所谓盗文学作品的儒盗。
追溯历史,都因逝者被施行厚葬,被很多因为生活窘迫或财迷心窍的人而觊觎,而不管最后盗墓成功与否,或者盗了多少数目的东西,本不属于你的东西,盗了就是盗了,那么你就是贼!而这里头有各个阶层都参加,甚至本身作为"行为标兵"的帝王都有参与,说明欲望麻痹了一个人最本善的内心,使之疯狂,甚至有点病态。在这里我特别同情那些生活所迫而做的盗墓者,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错了,社会阶级的不平等,穷人甚至温饱都有问题,而富人的生活是你想都不敢想的。相比差距如此之大,也就可以理解他们的"红眼病".
其实关于社会的发展是个沉重而又艰难的问题,根本不是三五两下就可以解决的。而对于我们小老百姓唯一要做的是,多学点知识,有一两种技能傍身,这样就能养活自己,也就不会有迫不得已的时候去做些迫不得已让人唾骂的事情。
二类是奔墓内的墓者。这大概都是复仇类的,一般我们都会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生前哪怕做过最大的坏事,既然死了就应该得到尊重。如果人死后,特别是下葬后再被挖出来,那就是人间最大的酷刑和惩处了。比如"曝尸""鞭尸""烧尸"等等,这种事情,心中得带有多大的仇恨才敢做出来,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明:仇恨带给一个人的危害性极大。过去不是的法制社会,多少惨绝人寰,多少心狠手辣,让人心惊肉跳。
一边,我为自己生活在现代社会而有点幸灾乐祸感,但更多的另一边,我在深思,虽然现代法制社会,不会有那么可怕历史重演的一幕,但有些社会问题依然存在或者隐形欲将爆发,那么该怎么办呢?作为教师,我觉得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从教育抓起。教育真的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更应该净化心灵。孩子的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中都是被成长环境深深影响着,如果他是善良的,心怀感恩的,那么他就是受到了一份很好的教育。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有一定社会背景导致的,所以教育是个当下急迫、漫长而又责任重大的过程。具体关于教育就不在这里赘述。我希望所有的人民教师和天下为人父母都应该重视教育。根基犹如肥沃土壤,根基好了,花必定开放娇艳!
各自担起自己那份的责任和使命,就定有花团锦簇的美丽花园!
张芬芬
2017-7-5
中国人盗墓史读后感(二)
倪先生,你好:
刚看了你的《中国人盗墓史》,不客气的说,实在是浪费时间。
你既然要著书立说,就请对读者负点责任!几点读后感:
1,你那本故意弄的很厚的大书,有很多重复,请花些时间批阅一下,删掉三分之二。书写薄点可以节约森林资源。当然,书作厚了也不会显得你多有学识,或者你的书有多好。比如,在说董卓时就不要说曹操了,这也罢了。受不了的是说曹操时又要说董卓,是你怀疑读者的智商呢,还是让读者怀疑你的智商?你知道老太婆的裹脚布吗?
2,你好像是学历史的,但你是在说盗墓,就请不要掉书袋,三句不离老本行,老讲历史,提一下就好。我是学工科的,都知道点你在里头大讲特讲的"历史".
3,语言能不能精炼些,感觉你好像嚼了东西喂别人。
4,你的不负责任,是浪费读者的时间,误人子弟。期末了,抽点时间看看闲书换换脑筋,摊上你,真不幸!
5,"秦始皇想跟人家发生一夜情",我一直坚持不看现在的人写的书,只是图书馆说盗墓的书不多,才不幸选了你这本。可没想到你这么低俗,我刚举的这句例子,在你的书里相似的话语到处都是,你也不用你的脑子想想,会不会有小孩子看你的书?
6,你的其他的书也不用看了,像什么《盗墓史记》,肯定也不咋样,不然,也不用可怜到用网络小说的名字改一个字来招人眼球。
7,难道,这就是你们的‘另类’?
8,请你改一下你新浪博客的昵称,用你的话来说:"稍微懂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凤凰是中国的吉祥物,我请你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