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册读后感(一)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卡尔・马克思
在读完《儒林外史》后,我翻起上年夏天买的这本书,尘封了一年却不发一声怨言。当我开始读起时,立刻被作者说书一般的讲述手法吸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段段令人扼腕的感情、一个个谜一般的故事。
“我”的不幸又万幸的际遇为整本书的情节穿针引线,吃百家饭的我对无梁村每家每户的情况了解得最透亮,感情也最复杂。他们朴拙又奸猾,善良又歹毒,大方又吝啬,直言直行又忍气吞声,为了钱不惜一切又为了感情挥金如土……这是矛盾的,可,人就是矛盾的啊!
有矛盾就坏了?未必。“我”与“骆驼”(骆国栋)是水与火的交融,成了换命的弟兄;老姑父与吴玉花打了一辈子仗,最后魂归一处;春才跟他的媳妇倒是没矛盾,先前举案齐眉,却被卷走了所有钱财,哦,还留下了五块钱……
这一层层的矛盾下,是一层层的关系网,是挣脱与粘连、是借助与逃避、是守望与回馈。
“我”进入省城、闯入北京、打进上海,拼命挣脱“黄土小儿”的标签,却时时收到“见字如面”的卡片;大国二国在母亲“虫嫂”的资助下念书走出了村庄,却再也不愿回到这个地方,不愿见他们的亲娘;梁五方一辈子上访、蔡苇香富裕后回家乡办板材厂……
然而,当时间走得差不多,人换了一茬,这个村子还叫着“无梁村”,“我”的心却哭了,我变成了漂泊者,虽然,“我”有很多钱。
人离不开自然关系,更离不开他的社会关系,这是思想家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进行的一次界定;在作家李佩甫《生命册》里,人情有时薄如纸,人情又或重如山,个中滋味,全在体会。
生命册读后感(二)
雪花轻,雪花重
林红妹
经常看到“不忘初心”这句话,起初不很在意,也不很理解。后来看《刘心武续红楼梦》,发现贾宝玉说道:“永存赤子之心,永葆愚痴之态。”这句话似乎可以理解为不忘初心,永葆本真。最近阅读《生命册》,再次感受到人的确应该不忘初心,回归本真。
《生命册》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人物的精神产生裂变,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这些无奈和悲凉中,在各种异化的人生轨迹中,又蕴藏着一个个生命的真谛。
《生命册》“以简单写复杂,以黑暗照见光明,以欲望的轻为灵魂的重作证。”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灵动而又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就像无边的平原上蔓长的各种草,各有各的悲凉与辛酸。
丢――作为书中的主人公之一,代表着一代知识分子背负着农村许许多多无法偿还的人情债和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追求着、失败着、奋斗着、憧憬着,希望有一天能追回自己失落的许多东西,包括出一部书、金钱、爱情、美好的生活啦等等。可是在追求的同时也就可能把自我丢失了,把本真丢失了,把本质的东西丢失了。所以我觉得“丢”这个小名很有寓意。
“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骆驼――作为另一个主人公之一,他最初的想法是好的,想赚钱,想赚大钱,给乡亲们修水库。可惜他没有把这条路走好,却不断地千方百计地喊出“必要拿下”这样的口号,在金钱包名利库美色戏中,不断迷失自我,就像书中说的“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就该警惕了。”可是他依旧陷入无边的欲望泥潭,无力自拔,最终得了忧郁症,从十八层楼上跳下,以一曲挽歌“我打虚空里过了”阐释了我们“做人要有底线”的道理!
书中有一位起初让我唾弃,后来看得直流泪的人物――小虫窝蛋儿――虫嫂。虫嫂个儿极小,丈夫残疾,为了抚养三个孩子,她只好去偷,成为去全村人唾弃、辱骂,甚至殴打、批判的“破落户”。后来虫嫂靠捡垃圾供三个孩子上大学,孩子们却是一个个不把她当人看待,觉得她只是一团怪味,还连一声妈都不叫她。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苍凉的流年,悲怆的境遇,艰辛苦楚甚至令人心寒的抚养儿女方式,写尽人情冷暖,极绘愚蠢的农村意识,残忍的群体性攻击,表现出一个时代农村的挫败与脆裂,(www.lieshai.com)展现一部农村沉重的辛酸史,让人感到人类自我救赎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老姑父――作为书中的村支书,应该是一位干部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人物。他作为书中的线索人物,贯穿整篇大作。他爱军队,却在无梁村时光的打磨中一点一点浸染、一点一点被抹去他的军人特质;他追求吴玉花。却一生都在和妻子无休无止地“打仗”;他关心年轻有才却最终自宫的春才、关心“八步断肠散”杜秋月、关心上访无果却坚持三十八年的“上访专业户”梁五方;关心自己的女儿蔡苇香,然而这一切都遭到历史的讥讽,时代的嘲弄。最终作者对这个人物盖棺论定,寄予很深的思想内涵――这是个荣获17枚军功章,灾荒年代以四十七亩胡萝卜救了全村人的村支书,最后落得个众乡亲在碑文的反面认可他的“胡萝卜事件”。作者以一盆“汗血石榴”栽种在他的坟前,以“我的叩拜”这个结局,告知我们:欲望会使人的眼睛模糊了,睁不开了,甚至瞎了,但希望永在,信念永在,人的本真永在!人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本色,要有做人的底线,要找回本性纯真的、质朴善良的、真诚实在的、也就是“让筷子竖起来”的秘诀――不忘初心!
记得以前读过一首诗:“大雪洁白/洁白得让人心生难过/这雪花一朵紧跟一朵/就像冬天张口说话了/一句一句/轻到最轻/竟然是重”《生命册》里塑造和展示了一个又一个雪花似的轻飘飘然而让人深感难过的人物。到最后,我们终于看到另一片“雪花”在飞舞――就是经常爱说“麻沙沙的”的小玛莎。她5岁,天真无邪,脑袋里却长了个小瘤,走路经常撞到墙壁,医生说必须等到9岁她才能开颅。小玛莎成天撞墙,却成天笑着,像葵花一样。作者看得心疼,我也看得心酸。生命里总有些许这跟那说不清的注定,可是这孩子告诉我们:希望还在!就像那潘多拉的匣子,尽管人间有那么多疾病、痛苦、战争、灾难……可是人们不会放弃希望,不会放弃最初的念想,更不会放弃自己的初心!
不忘初心――这是作者努力寻求的一片绿叶一缕微光一片雪花!“不忘初心,方能始终。”最后我终于读懂了《生命册》扉页上泰戈尔的诗:“旅客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边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生命册读后感(三)
《生命册》讲述了在吴梁村靠吃百家饭长大的吴志鹏从乡村走入省城的人生浮沉。
吴志鹏走入省城先是做大学教师,希望摆脱农村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城里人”,无奈收养他的无梁村老姑父不时传来要求他为村人办事的指示性纸条,让他很是为难。在爱情的憧憬和困顿面前,他毅然接受大学同学“骆驼”的召唤,辞去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北漂。在地下室里当了几个月的“枪手”挖到第一桶金后,为了更宏大的理想,他和骆驼分别奔赴上海和深圳开辟新的商业战场。
“骆驼”虽身有残疾,却凭借超出常人的智力和果断,杀入股票市场并赢得巨额财富。而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骆驼的欲望和贪婪也日益膨胀,他使出浑身解数攀附进官场名利场,不惜用金钱和美色将他人拉下水,而自己也在对欲望的追逐中走失了最初的理想,最终身陷囹圄,人财两空。
吴志鹏小时候父母早亡,他的老姑父领养他,在食物匮乏的特殊年代,挨家挨户的抱着他寻奶吃,邻里乡亲对吴志鹏一面展示善良的姿态,一面持有对他作为一个资源的所谓“掠夺者”的仇视。虽然邻里乡亲的救济与恩情是他顺利进入省城的通行证,但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泽,待他就业后,他的老姑父给他邮寄了无数个写着“见字如面”拜托他为形形色色的村人办事的白条,有梁五方、虫嫂、杜秋月、春才等等。
这里面给我印象较深的是虫嫂和杜秋月。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物质极度匮乏,虫嫂就趁粮食成熟时节去地里偷盗各家本就不多的粮食,无边的褐土地是她的依托。就在这样偷盗的岁月里,她拉扯大了自己的三个孩子。由于虫嫂平常以风流事为交换进行偷盗所换来的名声不好,遭到几个孩子的唾弃,后来虫嫂为了孩子改邪归正,去往县城,靠收破烂把他们三兄妹供出来并出人头地,但始终得不到子女的理解,直到最后虫嫂回到无梁村因病死在故里都没换来子孙的照顾,不仅惹人唏嘘。这是虫嫂的血泪史。
而杜秋月是吴志鹏的小学老师,他是在1962年因为作风问题下放过来的,1966年夏天涌起的文化大革命让杜秋月真正的戴上“高帽”,在外饱受毫无尊严的批斗,(范_文_先_生_网)在家也饱受出身无梁村的妻子的“批斗”。按照作者的话,老杜在“理”上说不过老婆,毕竟“理”是乡村的,动起手来也打不过他老婆,毕竟他老婆嘴一份手一份。然而十年后,老杜在平反后地位陡然提高,毅然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在他妻子的穷追猛打下最终复婚,即便此时的老杜已经被妻子折磨得脑子坏掉。这是杜秋月的血泪史。
生活在和平年代,“运动”这个词,在一定时期内,加上前置定语,是有特殊含义的,它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狂欢,又或者说是庸常日子里难得的一次放纵。人们都有想疯的时候,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从众、无知、麻木却在无梁村复杂情感的交织中投射出大的时代背后的苦难,这是偶然的聚集,却也是必然的经受。
如果说,在饥饿的年代、运动的年代里,上演一曲曲生命的哀歌是难免的事情,那么,在我们这个开明和文明的时代里,却在上演着新的背景下的哀歌。只要“有私心”的人存在,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温度,这哀歌,就没有曲终的时候。在外打拼的吴志鹏和骆驼两人,随着商业版图越做越大,他们始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骆驼是火焰,他的人生就是“抢”,抢时间,抢机遇,眼睛里总是迸射出永不熄灭的火苗。然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骆驼最后还是以自己的死来豁免那些被他拖下水的所谓“好人”,最后他还是败给了时间。这是骆驼的血泪史。而吴志鹏是海水,冷静、沉稳,他背负着养育他的一方土地,故乡的千万双眼睛在盯着他,让他没有忘记自己来自哪里,要去往何方,这也是故乡烙印在吴志鹏生命册里的血泪史。
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似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泰戈尔说,旅客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边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人生的轮廓就是在艰难的经历中缓缓刻下的,根植于内心的信仰让我们的生命册主题鲜明却不失厚重。这是时代潮流下的生命册,这也是每一个有血肉的人的苦难与磨练书写的生命册。
作者: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