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读后感(一)
钟声的回响
Iyenasu
“祗园精舍之钟声,响诸行无常之道理。婆娑双树之花色,显盛者必衰之真谛。骄奢者绝难长久,宛如春夜梦幻。横暴者必将覆亡,仿佛风前尘埃。” ――《平家物语》卷首语
伴随着祗园里的阵阵钟声,日本中世名门望族――平家的兴衰剧,就此上演。平家因族长清盛入道而兴,亦因清盛入道而衰。替天皇讨伐源氏一门,故平家起初兴旺;视天皇如同掌中玩物,故平家最终衰败。平家以武勇夺得大权,却因享乐失去天下。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而清盛掌握大权后,既耽于女色,不思进取,又暴虐无道,倒行逆施,亦是“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拜他所赐,平家一门日渐衰颓,虽有小松中将重盛折冲樽俎,挽狂澜于既倒,也无法阻止平家一门向末日狂奔。当压抑许久的源氏不再沉默,在“旭将军”木曾义仲和源赖朝的带领下奋起反击时,平家满门男儿,竟无一人能挽狂澜于既倒,空有带甲百万,良将千员,却如腐草之荧光,比不上源氏这轮天空之皓月,被士气高涨的源氏打得节节败退,最终几乎满门覆灭,着实让人扼腕叹息。而后起的源氏也终将走上前人的不归路,又不禁引人深思。而这一切,早已在祗园里的钟声中昭示于天下。
西洋人将《平家物语》比作日本的《伊利亚特》,在下认为此言也有可取之处。譬如本书卷首语,就与赫克托尔的叹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朝一日,这神圣的特洛伊和普里阿摩斯,还有普里阿摩斯的挥舞长矛的人民,都将灭亡。”
无论是盛极一时的平家,还是难攻不落的特洛伊城,在时间的流逝下,都将化为灰烬。面对此等不可抗拒的力量,再豪气万丈的英雄也无力回天。西庇阿在迦太基的废墟上吟诵赫克托尔的话语,哀叹自己的祖国罗马也将遭受灭国的厄运;织田信长在与名将今川义元决一死战前,也想起了平家敦盛的故事,超然物外的唱到:
“人间五十年,与天下相比,如梦亦似幻,一度得以生存者,岂能有不灭之理。”
由此他便展开了自己二十余年的野望之路,可谁又曾料到,这同一句话竟也成了他被叛军包围时,无可奈何吟诵的辞世句呢?
或许我们不该光去哀叹人事无常,命途多舛。实际上。命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它虽然是我们一半行动的主宰,但是它留下其余一半或几乎一半供我们支配。盛者虽然必将衰败,但盛者可砥砺前行,负重致远,尽力维持兴盛;骄奢之人确实难以长久,横暴之徒也终将自寻死路,但骄奢之人放下屠刀,亦能立地成佛,横暴之徒幡然醒悟,也能浪子回头。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大获成功,除了维新志士的前赴后继,也跟作为对手的德川幕府止戈为武密切相关。残酷无情的阿育王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也是因为他在得到了生命真谛后痛改前非,乐善好施,才得以名垂千古。而书中的平家亦因为有人一心向佛,最终得以在海底往生极乐。若无此等有识之士回头是岸,亦无历史上的灿烂千阳。
更进一步来说,即使万事万物终将化作尘埃,对寻得人生意义的人来说,这也早已是身外之事了。平家确实是咎由自取,但他们也能成为警示后人的一次重要教训,告诫人们万万不可忘掉自身限度;特洛伊的灭亡是无可避免的,但在灭亡之前,他们如流星般掠过历史的天空,留下了《伊利亚特》里那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传说;罗马的衰落也是命中注定的,但在步入暮年之前,他们留下了遍布欧洲的大道和流传至今的罗马法,让我们至今还能说:“让我们感到奇怪的现象,并非罗马帝国为何灭亡,而是帝国怎么能维持这样长久。”;织田信长是含恨而终,但在他去世以前,他已为战乱频仍的日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他们不论好坏与否,都为世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既然诸行无常,盛者必衰,往生之后,所做的事皆是虚空,皆是捕风。那尽可以好好过完这场梦幻般的人生,人生的路仍在向前,虽然我等武运由天注定,但铠甲已在胸前,功名亦在脚下,何必再拘泥于无关紧要的陈规陋习,只需顺着天道的指引,完成自己的梦想便是。循着那祗园的钟声,定能抵达应许之地。
平家物语读后感(二)
日中而移月盈亏
撰 稿:千寒源
“ 园精舍之钟声,响诸行无常之妙理;娑罗双树之花色,显盛者必衰之真谛。”盲眼乐师弹着琵琶走街串巷,这延绵的曲调凄婉悠长。
《平家物语》详细记述了日本从平安时代到镰仓时代过渡时期源氏与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争霸的历史故事。在这一历史时段,平安时代的风雅安逸逐渐被杀伐征战击碎,文学作品特色也由《源氏物语》般的优雅细腻向《平家物语》的豪迈雄壮转变。
作品前四章极为细致地记叙了平氏家族的盛极一时,(www.lieshai.com)以及大权在手的暴虐;后文则是对败将之子源赖朝、源义经起兵讨平,最终平家败亡、源氏镰仓政权正式建立这段历史的翔实记述。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平家物语》不仅基本完整复制了当时的历史场景,更穿插记录了民间、佛教的传说,虚实结合,给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
《平家物语》,是日本民间对平氏家族荣辱兴衰的历史数百年传唱、记录、增补的成果。从口头流传到诉诸笔端,《平家物语》既保留了唱本特有的通俗明快,也展现了摇笔记录者的严谨细致。
整部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不惜笔墨,骄横跋扈的平家家主平清盛、忠君爱人的内大臣平重盛、足智多谋的源家大将九郎义经、源平合战中交战的武士熊谷次郎直实与平敦盛,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作品中对佛经、古诗文的大量引用,则给作品平添了古色古香的气息,耐人咀嚼。就其创作过程、作品风格来看,它是日本和汉融合巅峰时期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兼具两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平家物语》以“ 园精舍之钟声”一诗开篇,奠定了作品“诸行无常,荣枯转瞬”的基调。这部作品表达的佛家无常观和宿命论,是几百年来矛盾尖锐、战乱频仍、冲突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的思想产物。百姓在战争中命如微露、祸福难料,对人生苦短认识深刻却无可奈何,只有将希望寄托在佛教的因果宿命论中。
“人间五十年、放眼天下,去事如梦似幻;虽一度受享此生,焉得不灭而长存”,这句来自书中平敦盛战死一节的著名唱词,成为作品“物哀”的象征。另外,这部作品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明显,倡导仁、德、礼、义,与残酷的战争情节形成对立与补充,使乱世的纷争有了人性的明亮,令人对和平安定心生向往。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现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完整场景,又融入了创作过程中的社会心态。审视过去,启示未来,这即是《平家物语》的价值所在。
“骄奢者绝难长久,宛如春夜梦幻;横暴者必然覆亡,仿佛风前尘埃。”“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能让人看见今天,看见自己。
延伸阅读
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前期,由口头说唱发展为文学作品。它脱胎于日本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并受到中国六朝、隋唐传奇的启发,最终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