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一)

  春日的一个雨夜,一杯清茗,一盏孤灯,我静静品味着《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细细研读毛泽东认真批画过的书页,思绪纷飞,感慨良多。书中朴素的叙述,依依的深情,展现出一代伟人孜孜不倦的读书情怀,也昭示人们:毛泽东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可以说,无论从读书的勤奋和刻苦,无论从读书的深度和广度,无论从读书的批注和圈画,无论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等等,毛泽东都是独树一帜的,都有他的独到之处,都有他的独特之处,都有他的独自之风,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去弘扬。

  掩卷而思,扪心自问,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又该如何读书?

  首先,我要把读书当做一种信仰。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实践的一生,更是发奋读书的一生。他曾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中说:“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 看书,几乎占领了他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他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始终不渝地在读书学习上下功夫。到了晚年,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视力减退,即使在生病发烧的时候,每天还要坚持带病读书。临终前一天的5时50分,他还坚持读了7分钟的书。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精神,令人感佩,更值得我学习。惭愧的是,以前在党性分析、年度总结时,总是把工作忙、没时间当做不读书、不学习的“挡箭牌”,总以为只要工作做好了,学习放松点没关系。试想,我们再忙,哪有日理万机的主席忙,在这个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新时代,我们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我要自觉把读书当作一种追求、一种品质、一种信仰,以书为友,以学增慧,善于挤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积跬步以致千里,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能力水平。

  其次,要密切联系实际读书。毛泽东在郑州会议期间关于读书的建议信中指出:“要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读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他如饥似渴地读了《共产党宣言》、《反社林论》、《国家与革命》等大量的马列著作,把马列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用以说明中国的革命问题,指导中国的革命。他从《智囊》、《史记》、《三国志》、《后汉书》等中国古书中,发掘出“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任人唯贤”、 “百家争鸣”等言简意赅的古语,为群众所掌握,有的成为我党所遵循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些成为党内组织生活的原则。密切联系实际读书,包括读哲学、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著作,这是毛泽东读书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弘扬的精髓。知识经济时代,置身浩如云烟的书海,我们更应突出重点,有的放矢。针对“缺钙”问题,要注重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争当勇立潮头铁军排头兵的要求,积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推进城市国际化能力、专业素养和克难攻坚能力,着力破解“本领恐慌”、“能力恐慌”,为杭州加快推进城市国家化,建设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建功立业。

  最后,读书要坚持问题导向、独立思考。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毛泽东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1958年“大跃进”出现严重失误的时候,干部中产生了某些混乱思想。毛泽东亲笔写信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建议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在信中,他要求:“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说的不正确,或者不太正确,或者模糊影响,作者对于所要说的问题,在某些点上,自己并不甚清楚”。当前,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西方敌对势力更加注重运用“软实力”、“巧实力”对我国发动软战争,意识形态战线成为战略角力的关键领域,各种“话语”空前活动,特别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使信息传播手段迅速快捷,意识形态、舆论生态更加复杂多变。我们在读书或看网络文章时,既要坚持政治意识、独立思考,善于透过各类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找到问题根源、内在规律,又要不迷信、敢质疑,不盲从、敢发声,自觉做到不该信的不信、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转的不转,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底色。

  “夫千金之骊,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庄子的话语道出了求骊之艰险。窃以为,读书亦如探骊,欲取得“真经”、获得“真知”,须经历思想上的艰辛、行动上的坚毅。为求“千金之骊”,我愿做条“书鱼”,无怨无悔地在无边的“书海”中徜徉、求索……

  (作者:中青一班 童铁江)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二)

  作者:汤敏

  他深受人民爱戴,堪称近代以来世界绝版的巨星;他深信“与人斗其乐无穷”,一生孜孜不倦,令无数对手和敌人胆寒;他有很多重量级的称谓: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迄今无人超越,将来也不会;他不是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是――毛泽东。

  毛泽东的渊博学识和政治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也不是上天的恩赐。《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言简意赅地昭示人们: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确实,读书贯穿了毛泽东整个人生。在韶山冲的旧式私塾里,在投笔从戎响应辛亥革命的新兵行伍中,在岳麓书院下,在橘子洲头,在南下北上的求学路上,在长征途中,在决定中国革命走向的延安窑洞内,在“王师北定”后入主中南海的岁月里,乃至临终前的几个小时,读书生活都是镌刻其中无法磨灭的烙印。

  不断读书的过程是毛泽东不断提升人生理想信念的过程。假使他只记得当年私塾老师教授的那首《琵琶记》,假使他只会吟诵“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么他充其量只是个“县令”、“郡守”,不过为国家守土而已。况且恰逢乱世,更合理的结果恐怕是“有怀投笔,无路请缨”。庆幸的是,他求知欲旺盛,似乎从不愿意停下探索的脚步。他熟读曾国藩,深知当时中国处“百年不遇之变局”;他读懂曹操,深谙不仅可以做“治世之能臣”,更可以做“乱世之奸雄”;他读马克思列宁,找到了被称为“主义”的“旗子”;他更读懂中国,探索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可以长存的真理。“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纵使王明能用俄语把马列主义倒背如流,又如何能够避免遵义会议后被毛泽东取而代之的悲惨命运?

  书中的营养令毛泽东疯长,塑造了他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普通的读书人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为的是有朝一日可以享受富贵;层次稍高者大多刻苦钻研厚黑之学、帝王权术,热衷斗争,斗人被斗;有经天纬地之才者,在浩瀚书海中不断追寻的是安邦定国之策,为的是成为“中兴名臣”。而伟人读书,涉猎比前三者都广,(范文先生网 www.lieshai.com)层次比前三者都高。伟人读书,取之书本,高于书本,自成一体,空前不绝后。――当然,后人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毛泽东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痕迹。当李贺还在咏怀伤古,哀叹“天若有情天亦老”时,毛泽东告诉他“人间正道是沧桑”;当古中国的兵书上“穷寇勿追”还被视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时,毛泽东大笔一挥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当“怒发冲冠”的岳武穆带着“靖康耻、犹未雪”的遗憾早早远去时,毛泽东告慰这位民族英雄说“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有的时候,毛泽东还会即兴发挥,和自己的偶像来一场穿越古今的隔空对话:“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魏武帝曹操如果能听到的话,恐怕也只能笑对这样的揶揄,毕竟这个后来人已经超越了他许多。

  与毛泽东刻苦读书相伴的是他卓越的革命实践。他爱读书,但是不死读书;他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革命实践;他文采风流,他戎马一生。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他领导革命时,更是直言不讳地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他是马基雅维利笔下的完美“君主”,既是“狐狸”,也是“雄狮”。有人讲“书生造反,十年不成”,面对革命敌人,毛泽东丝毫不顾忌读书人的所谓“文明面具”,永远都是秋风扫落叶式的“野蛮”进攻。面对这样一个难缠对手,缴械投降似乎是反动派们最好的抉择。

  如果书本教育了我们什么,如果历史教育了我们什么,那就是战争――特别是革命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历史还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江山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毛泽东一家就为中国革命贡献了六个烈士。对于被称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而言,文学家、诗人的称号只是副产品。读书使他文采风流,读书也铸就了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情怀,读书的感悟和亲身的经历也当然地向他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残酷性, “一门六忠烈”就是毛泽东为革命无所保留的最直接的印证。而他的境遇,这又何尝不是中国无数革命者境遇的缩影。

  伟人已经逝去,历史的回响依然振聋发聩。放眼现实,对于伟人的评论,从来没有盖棺定论过:爱他的人爱得死去活来,恨他的人恨得咬牙切齿。但无论如何,他的功绩无法抹杀,他的人生永远不会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谢幕。

  坦率地说,我没有资格对这样一位人物做出评价,我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汇集成篇,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牢记中国共产党创业的艰辛,目的是为了提醒自己守业责任的重大。我,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一个年轻的检察干警,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发自内心地对这位革命家保持着尊重,永远珍视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院检察反贪局)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