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逻辑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一):思维的困境

  赵凯

  《失败的逻辑》作者迪特里希。德尔纳,认知行为领域的一位权威,1986年度德国最高科学奖莱布尼兹奖获得者。已出版《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结构》等专著。

  在电力行业中,对风险点、危险源都有着明确的预控措施。工程开工前都会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工程结束时都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那为什么还会出现人身、电网或设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又为什么会发生。

  书中通过一款游戏的数据,来解释了原因。

  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人类思维过程缓慢,特别是对于未知现实所需要的思维活动太慢,不能同时处理许多不同信息。

  我认同这个原因,但我解释的角度与书中不同。从《心理学与生活》中得知,人类有常见的三种判断模式:

  一、可用性启发法。(让判断基于记忆中易于使用的信息。在两种场合下会出现麻烦:①记忆过程产生了一种带有偏向的信息样本②储存的记忆中的信息不精确。)

  二、代表性启发。(法如果一个东西具有一个范畴成员的典型特点,那么,他事实上是那个范畴的成员。)

  三、锚定法。(从一个起始值开始做不充分的调整――或者向上,或者向下,人们的判断过分稳固地"锚定"在最初的猜测上。)

  前两种思维定势特征,有时候会成为错误来源而浑然不知。不考虑副作用、长期影响的规划、环境因素等。

  例如《东京本屋》中,作为一名选书师,在一家动漫公司如何布置图书。按照日常思维肯定是摆放与动漫相关的书籍,比如:最热门的动漫排名,动漫发展史,绘画技巧,摄影技巧等。而事实是,选书师,通过与公司内部员工的沟通,了解到的讯息与这种判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员工常时间的坐在座位上办公,产生许多职业病。员工更需要如何维护保护颈椎、腰椎等的书。员工有时会加班,需要周围的饮食介绍,以便于能找到美食极点五脏六腑的书。第三才是与动漫相关的专业书。

  第二个原因,来自认知过程领域之外。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可控制感",自我保护的成就感。

  我感觉可以用如下方法解释。

  而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面对事物的认知,短时间内做出的判断大部分都采用的是锚定法。这是人类进化,节省脑部消耗,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而这种判断模式往往不准确。

  第三个原因,人类记忆可能有一个很大的容量,但是它的"流入容量"较小。吸收新材料的速度慢。

  这个就是脑开发的事,就不在做讨论。

  第四个原因,我们不考虑不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当前的俘虏。

  一样参考代表性启发判断,人类判断时,会把某个事物归于某一类,借鉴以往的处理经验进行判断,而现实是会有五花八门的背景或条件,所以你又错了。

  到这,书中已经把原因分析完了,但我认为,在思考日常问题有个因素永远不可少,那就是人性。书中有提及但没有展开分析。

  举例来说吧,还是《日本本屋》中,选书师选书。在医院你摆放什么书?其中要摆放,美丽的旅游摄影集,让人心胸开阔,心情放松。理由是,病者家属,照顾病人已经很累了,再看耗费心力的文字书,明显不合时宜。

  那德尔纳又提出了那些解决办法,可惜的是只是寥寥数语,一带而过。

  一、必须把目标讲清楚,都知道应该如此,却很少能够做到。

  理由前面有讲,订立合理的目标本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考虑到目标中各个因素间的影响关系。

  二、不能一次实现所有目标,不同的目标可能彼此相互矛盾,要采取折中方案。

  三、必须设定工作的优先级,但有时候需要改变优先顺序。

  四、当对待一个已知结构时,应该形成系统的模型,必须预测副作用和长远影响。

  五、收集信息不过分详细,也不草草了事。学到何时继续收集信息而何时停止。

  而我还想说的是,不要排斥你不感兴趣的课题或书目,只有不断的增长见识,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不断的构架正确的思维模式,不断的奔赴现场调查实际情况,你才会在你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管中窥豹,人云亦云,夜郎自大。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二):事情因何出错,世间有无妙策

  刘妍

  "本书史无前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显示,我们的失败不是由于缺乏好的意向,而往往是不恰当的思维过程的产物。根据德尔纳的观点,避免失败的关键在于要用系统,而不要用分量;要以整体而不要以局部的方式进行思维。真是一部迷人的读物!"

  ――科维

  真是一部迷人的读物。《高效人的七种习惯》的作者科维如是评价《失败的逻辑》。

  的确,德国人迪特里希。德尔纳在《失败的逻辑》中从不同视角出发向人们指出种种失败的原因,这些原因是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少有注意到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物理学家笑着讲他的故事:‘对提出的计划,人人赞同。市长得到市民和市政议会的一致拥护。因为城里拥挤的交通及其所造成的噪声和空气污染,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人们把车速闲置降低到每小时20英里,而且为了防止超速,又在多处设置了水泥的限速颠簸路障。’"

  这样一个提议,读者很容易看出它的破绽――不可实施性。也就是说虽然提议对于解决问题非常有用,但是这是一个没有可行性的提议,因为车速限制过低对于市民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于是大家往往把这样一个模型定义为理想模型。

  然而,德尔纳的见解并非如此。模型的不可行是一致认定的,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理想模型。所谓理想模型,应该是在该模型得以实施的时候问题能得以圆满解决。对于这样一个解决污染的方法,作者看到的不仅是其可行性的缺失,更是该方法造成的后果。

  "但是,结果并不像规划者所期望的那样。车速较低,迫使车辆总挂着二档而不是三档行进,以致噪声更大,产生的废气更多。去商店买东西,过去只花20分钟,可现在得花30分钟。这样,市区汽车的数量,无论何时都比过去明显增加。这是一场灾难吗?"看到这里,大多数人或许都会点头,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并深深感叹作者思考的深刻和缜密。

  然而德尔纳的思维也并不止于此。"不――由于进城买东西如此麻烦,结果进城的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少。如此说来,总算达到了预期结果?"随着他的文字,读者的思维又体验了一次转折,接下来,又是一段意想不到的思维旅行:"不尽然。因为即使交通量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噪声和空气污染依然相当严重。在交通量增加的时段情况还会更糟。到处传言说,临近的城郊有一个购物大商城,每周一次去那里远足购物,既实惠又省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便开始采纳这种购物方式。这给市长造成的困扰是,市区一向繁荣的商业,现在纷纷开始摇摇欲坠,濒临破产,政府的税收也锐减直下。原先的周到计划演变成一个大失误,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将给该社区造成沉重负担。"

  就这样,在作者假设的一个个情景中,读者在思维的不断跳跃中享受着读书的奇妙乐趣,并从中学习到正确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有能力更明智地开始,中途及时进行修正,最重要的是,从未能避免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到这里,很多读者已无法自拔地沉迷。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三)

  失败的逻辑还是实践的智慧?

  文:顽童小逗豆

  原创首发

  1.

  2016年春,  在<心理, 体验与社会: 日常生活的人类学视角>课上, 我和学生一起读<失败的逻辑>.

  作者开篇就抓住了我的注意:为什么铁路信号系统工作正常,列车仍会出事故?为什么所有操作人员都警觉地坚守工作岗位,核反应堆依然会发生灾难性熔化?为什么我们设计精良的人生规划频繁出岔子?

  想当然地,我们认为错误源于疏忽或粗心,但作者认为这只是表面,背后是"失败的逻辑", 即思维模式中的某些倾向 ―― 如一次只做一件事,线性因果关系等。 这些倾向适合过去的简单世界,却对现在的复杂世界有灾难性影响。复杂社会有长期动态关系, 随指数变化, 甚至无规律可循;内部含多变量间的多重互动模式, 并受制于大量的不确定因素。

  现实生活中,人只有有限的资源、时间和精力,不可尽知逻辑上的一切可能,自然就只关注一个目标, 把复杂问题单一化, 用一个因素来关联并衡量所有其他因素, 如成绩之于学生, 论文之于大学老师, 工资之于工作。我们都挂在嘴上,"这是一个‘…’的时代/社会。"

  于是,每个人都按作者说的"修理服务"方式做事:不去面对系统的整体性, 而去看哪里可能出问题, 然后修理。我们总能找到问题,进而被无限情境产生的无限目标和琐事彻底拖住。

  作者给出治病良方 计算模拟。模拟让决策和规划的后果可见。 如作者所言, "现实世界里, 危机(幸运地!)不常见,一个人很少有机会把他在一次危机中得到的经验带到另一次同样的危机中。 结果, 在对待十分复杂情况时所犯的错误往往不教给我们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相反, 模拟可以一次又一次把人置于同一种危机中, 提高他们对这种情况下特殊性质的敏感性。" (186页)

  有道理!

  我读来兴味盎然, 期待学生的反映。

  2.

  出乎意料, 学生对这本书很无感。 开课之初就没人选它。 我鼓动说, 这本书虽写计算模拟, 实际关乎日常生活 -- 你在生活中忽视或丢掉的东西迟早都会找上你, 你会在书里看到自己。 于是, 书被认读了。

  选书预示了讨论。 发言的人努力但无奈――作者所说似乎都有道理, 但触动不了自己。 听众有点昏。

  让人郁闷的是, 按作者思路,一切做法都有问题。 不精心设计会出问题,精心设计并搜集一切可能信息, 会输给时间和随机因素。 信息太大也让人裹足不前 …

  那天, 大家说得最多一句就是 "好复杂啊! "

  广州的回南天, 空气似乎凝出水来, 一如课堂讨论的气氛。

  学生说, 复杂, 是因为作者完全排斥了人的主体性,以"一种完全抽离的视角, 像上帝一样做决定,而我们无法成为上帝" .说得很形象。

  生活中,我们面对时间压力和有限资源, 精力被分割到各处, 没法在计算模拟中抽离出来, 带着上帝的完美视角, 无所不见,无所不思。 我们只能一次做一件事情,或以单个因素来衡量系统的所有其他因素。愿意与否, 我们已接纳生活的不完美, 然后设计策略, 应对情境要求, 接受行动的代价和后果, 前进。

  学生更倾向于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完美, 而在获得实践智慧――灵活自由地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一切理论与原则都只是可用可变的工具。 失败没什么,也是生活体验的一部分。

  我也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 鬼使神差, 也加了一条: 作者讨论非线性,实际他整个思维都是线性的。 单从章节目录看,线性步骤一个接一个, 既不指数,也不变异。

  3.

  本来,选这书想讨论如何理解日常生活的复杂纠缠状态,至少不能线性地看,应避开书中提到的"失败的逻辑".

  没人理我。

  这门课始于人类学在上世纪末的本体论转向。 之前, 人类学家在田野中遭遇鲜活个体, 观察仪式,听口述史, 访谈, 参与当地生活。 回来写作却把个体和情境的因素抹掉,把人面孔化, 得到一个社会或文化的整体认识。 所以,他们关注社会的构成,如宗教、亲属、政治,经济等。

  进入新世纪我们看到人不只是社会人, 有不可化约为社会的存在, 不可剥离的生命质感。我们在社会的结构和体系中看到个体的鲜活,情境的转瞬即逝,和当下的完满。 于是, 我们关注生活的属性, 如言语、感觉、体验、情感、梦与记忆等。

  日常生活因此成了一个纠缠态, 个体在其中整合其所有资源、所处结构和制度的限制、个体的兴趣和目标,设计生存的策略,让个体成为独特个体,延续和创造自己。

  我就是我的日常纠缠态。

  学习人类学多年,我的感觉是,迄今为止, 人类学在处理纠缠态时都犯了德尔纳说的错误: 用一个概念 (如结构, 功能, 意义, 政治经济等)来关联并衡量一个复杂事件的所有其他因素, 把纠缠态线性因果化。

  矛盾的是,一直以来, 人类学都试图理解人的整体。 人, 只有自己是完整的, 对所有其他人和事物的认知都是碎片化的。 为达到整体, 我们需要整合碎片。 而我们看到的整合方式却把复杂问题单一化。

  更普遍地,如德尔纳所说, 今天多数学科都开始触摸到复杂系统,但都限于发现以前思维的各种问题,无从理解大系统。物理和数学开始提出秩序与混乱循环生衍的机制,哲学走出理性和科学,借鉴世界其他文化传统。 可惜, 这些在根本上都是空间性的,去发现存在什么, 目前如何, 无力回答当下之外可能是什么,除非简单地以过去现在的已知来决定未来。时间性的理论要处理不确定和偶然,而后者不可驯化。

  文学家艾略特曾断言, 自由在偶然与必然之间。

  人类学的本体论转向就想在空间思维中纳入时间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

  4.

  学生偏实践的智慧, 我强调失败的逻辑, 我们都有点偏执。

  为什么?

  人类学理解人的整体, 这整体到底是什么, 众说纷纭。 其中一个是人作为自然界一个物种, 受制于生态-自然的进化规则,但也创造出社会和文化,适应甚至改变进化规则。

  问题在于, 我们已经被社会控制, 忘了社会原来是我们创造的。 社会学大师涂尔干的集体表象理论说: 人崇拜自己,但不能直接崇拜,于是制造出超越个体的社会存在(集体表象), 人崇拜集体表象而崇拜自己。为固定集体表象, 人们制造出符号、标签,将之物化为制度和结构。

  希腊寡头派政治家克里蒂娅在《西叙福斯》中说, 最初, 人类无序野蛮,为报复恶人而制定法律。法律管不了人私下作恶,人又发明对神的崇拜,于是, 恐惧和神圣控制了思想和行为。慢慢地, 我们活在文字世界已如活在真实世界, 忘了符号、象征、文字、思想、观念、制度、和结构只是现实的地图, 并非真正领土。 水解渴, 但水这个符号和概念不能。

  社会原本是人造出来用以应对生态进化机制的工具, 如今也变成一个实体, 像自然一样。 人挤在自然和社会中间,身上多了一重枷锁。

  所以, 马克思说, 人带着枷锁创造历史。

  这个创造的过程就是实践的智慧,意味着要适当地接受枷锁,接受时间、资源和精力的有限性。并非全然摒弃失败的逻辑,接受它,不让失败和成功成为生活的唯一衡量标准。

  似乎,德尔纳就以失败和成功作为衡量复杂系统设计的单一标准!

  失败的逻辑是个圈套,我们知道,但不得不钻进去。德尔纳知道,也不自觉钻进去了。他清楚这个悖论。他是计算模拟专家,宣称专家的困难在于专长于一以至于自动化的思维模式, 抛弃了专长之外的无限可能性。

  数学家和量子物理学家几十年前就宣称,逻辑无法避免悖论(物理的测不准原理和数学的哥德尔定理)。 实践的智慧首先要接纳失败的逻辑。

  德尔纳也知道这一点,他总结得很好: 做游戏要一本正经吗? 以为做游戏就是做游戏, 一本正经就是一本正经, 说明他对两者都不开窍。 (187页)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