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满井游记读后感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我读完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就想起这首《春天在哪里》。

  袁宏道一生酷爱山水,幸好他当时担任的职务又比较清闲,因此有空就想外出走走,《满井游记》就是记叙他在北京做学官时,一次寻春的经历。

  文章通过描绘北京近郊满井一带初春的美好景色,显示了早春蓬勃的生机,曲折的表现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林泉的情怀。

  文章开篇就写北京早春天气的恶劣,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而作者呢,只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渴望出游而天气又不允许,就象关在笼子中的天鹅,闷闷不乐。

  到了第二段,作者就变成了脱笼之鹄,从笼子中跑出来,飞向美丽的满井,飞向广阔的华北大平原。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比喻冰皮始解那一刹那间的湖光惊艳的情景,既表现出湖水的明净见底,又表现出它的冰凉宜人。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把静态且无生命的山色比作动态有生命的美女。那美丽的少女刚洗过脸,梳洗过秀发,美目顾盼,令人神魂颠倒!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作者由物及人,排比构句,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早春郊游图。汲着新鲜泉水,煮着刚出的新茶,那该是须髯飘飘的老者;举着酒杯,在春风中畅饮,引吭高歌,那该是青春派文人;骑着小毛驴,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不是回娘家的****,应该是专来寻春的少女,北方的姑娘就是这样的大气、爽气,给春天画上一个耀眼的惊叹号!

  鸟在沙滩上慵懒的晒着太阳,鱼在水中轻快的吞吐着细浪,明媚的春光照得天地万物喜气洋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大自然何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于一室之内的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这也揭示一个哲理:这个世界上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满井!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爱美的人的足迹中!春天在哪里,春天在一切爱美的人的心中!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www.lieshai.com)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满井游记》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袁宏道生于湖广公安(湖北公安)。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可忍受的。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那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这样恶劣的天气,只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