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稿2003读后感
在很久之前就听说过韩寒写过文章是有关于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的,只是听过看过从中抽取的一两句。始料未及,韩寒这批判,一写就是一小本书。
对中国应试教育口诛笔伐的人太多了,韩寒也不过是沧海之中的一粟,尽管以他的经历以及名气,他充其量也不过是颗体积大些的粟。
时代进步了,键盘的出现,使得从口诛笔伐中又多出一股新生力量来――键盘侠。
批评中国应试教育的人多了,仿佛连批评的内容都能整个模板出来,好比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似的。更有些人云亦云的家伙,本身光有假把式,却硬要附庸风雅,好像不跟着批判一番就无法表现自己不多的墨水似的。也多亏了批判的人多了,要不然这些仅有假把式的人某天被他人从批判语中揪出点小毛病来恐怕就要与他人争得面红耳赤了。而现在则不然,他们已经不需要争了,只要随口一说:那个谁谁谁曾经就说这应试教育哪里哪里不好,紧接着就是之乎者也。猛地一听振聋发聩无力反驳,仔细思考又觉得有待深究。为什么那个谁谁谁说的就对,我与他观点相悖就错了呢?也许您要说了那个谁谁谁有着某某某大成就呢,你有吗?诶,惭愧,我还真没有什么成就,但这和个人所陈述观点的正误也不见得就紧密相连啊。他有所成确然值得敬佩,可凭甚么他说出来的话就非得是真理,我毫无成就并不代表我就不能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憋出一句真理来啊。
说实话,批判应试教育的文章听闻得多了,我也开始为应试教育和制定应试教育的人(当然此处不包括一些尸位素餐的人)感到冤屈了。总有那么些人,批判就是为了批判,从没有拿出过什么具有实质性作用的言论来。
也许您又该不满了。您说:我不会制冷,我还不能批评一台制冷效果差的空调吗?您可别误会,我还真没有这个意思。可是您看,如果您不具备改善这台空调制冷效果的任何方法,不论是自己动手亦或雇佣别人,你光发这牢骚有什么意思呢?这批判应试教育和您这批评一台空调可是两码事。您批判应试教育的时候可不是自个儿言语的吧?你这批判总得找个和你有共鸣的人来批判吧,不然怎么能显示您的水平。您这批判渐而会广。就好像你遇着人就对其说:哎哟!这空调真够差劲的,一丁点凉的意思也没有。可惜,也许那么一天,你就遇着个儿感冒的人,别人不买你的账了,跟你说:我都快冷死了。这下好了,你又不爽了,你又跟他说上次谁谁谁还有谁谁谁以及众多的谁谁谁都说这玩意儿不凉快。
光批判而不给出点实质性的建议,您这可就是瞎胡闹了。您动动嘴皮子敲敲键盘,在一堆和你有着共鸣的人群里头,发其所未能发的批判性言论,然后哗众取宠,试图从中声名鹊起。
还是收起这点小心思吧!
韩寒在《通稿2003》中着重强调过某些言论是针对自己而言,而总有些人忽略了"对我而言",光说中国这教育哪里不好,毒害了多少人群。得了,别再发自个儿牢骚的时候拿人群当宾语了。韩寒也提及自己是离开学校4年才写下《通稿2003》,为避免因刚离开学校的情绪而影响对部分问题的认真思考。总是有那么些人儿吧,一面批判着这应试教育,一面又希望通过这应试教育达到鲤鱼跃龙门的效果。结果,门没跃过去,八成是脑袋撞到门槛气愤了,又把这应试教育从头到脚数落个遍儿。不是真正因为受到教育毒害,是自己不上进,没法在应试教育里头占便宜,又不愿意去寻找其他的发展方向。
我吃不到的葡萄,我总得说说它的酸心里才算过瘾。
作为一个读12年书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我同样也对这应试教育极其不满。但是,仔细一思考,自己也没个甚么特长的玩意儿啊。也许有那么几个有点长的方面,可是遇到别人那些个儿更长的,也就相形见绌了。自己都没几个斤两,再离开这高考,我还能去干吗呢?难道去卖体力活吗?不到万不得已,谁不希望自己能过轻轻松松的日子呢?
人之愚在于脚不沾地却高谈阔论,总以为自己能运筹帷幄却免不了之上谈兵。我想我大概自己就是这么个人儿。
有这时间去挑刺,我还不如多敲几行代码。
说说关于教育那些事
其实,最初我想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漫话中国教育现状》,可是,思来想去,作为一个小小的教育者,题目貌似太大了,还是写个平民化的题目来得舒服,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中国的教育确实是个事儿。写这篇文章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源于看韩寒的《通稿2003》之后的感受,当然,这也是应我的一位学生的要求,让我看后一定要写读后感。那么借此机会,聊一下我对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如果不是学生的推荐,我是不会去读韩寒的,依稀记得老师们都不推荐读韩寒,因此我对韩寒也没有什么好感,其实我想说,老师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韩寒高中没上完就选择了退学,退学之后成了知名青年作家和赛车手,音乐,电影方面也有涉及,韩寒用实际行动告诉很多人,不上大学也一样有出路,所以他一度成为家长们、老师们讳莫如深的话题,却成了学生们推崇备至的偶像,这无不说明孩子和家长总是对立的,韩寒在许多家长老师,甚至专家学者眼里无疑是叛逆的,孩子们喜欢韩寒,那么孩子们也是叛逆的,这些是不是也是中国教育现象的一种,家长老师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孩子有心里话对陌生人说也不会对家长老师说,家长老师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我并不是赞同韩寒的所有观点,但是有些观点确实深刻,精辟,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值得借鉴。
高学历不等同于超强的能力。
现实中,总是对高学历的人是一种仰视的态度,对高学历人才总是另眼相看,找工作看学历,连结婚、生孩子这事也要跟学历扯上关系,高学历的人一定高智商吗?正如韩寒书中所说,许多大学生都是在他朋友的公司打工,而他的朋友根本和他一样高中都没毕业,大学生们自命不凡,缺少一种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力并不比别人强多少。君不见,有梦想却没上大学的农民伯伯们照样可以自己研制出了飞机,机器人。
高分不代表高素质
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一幅漫画,巴掌和唇印,及格和不及格不一样的对待,考98和考100也是不一样的对待,中国的应试教育确实害人不浅,让多少祖国的花朵备受摧残,考不好就要挨打,达不到家长老师的要求就要挨打,把孩子对你的信任打没了,把孩子对世界的温暖打没了,把孩子的自信心打没了,把孩子求知的欲望打没了,作为家长,你得到了成绩,可你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一个孩子离家出走,问他原因是什么?他说父母总是嫌他做得不够好,他的父母只知道关心孩子的成绩好不好,而从不关心孩子快乐不快乐,其实有时候,父母在乎成绩,在乎自己的面子更多,真的爱孩子,就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关心孩子的懂不懂得感恩,是不是很有爱心,责任心,很简单,作为家长,你不该给别人炫耀说:"我儿子会背《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了,而且背得可溜了,"而是应该教会孩子如《三字经》《弟子规》里讲的那般懂得尊老爱幼,懂得谦让,感恩,先做人,再做学问。
智商高不代表情商、逆商高
大家都知道高智商犯罪这个词,大家也听过北大学生在动物园伤害大黑熊,大学生杀母,其母还是一名老师,大学生考凭高分考上了大学却不会自己洗衣服,生活上如同白痴,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学习和仰慕的?很明显这些人不是情商不够高,就是逆商不够高,而情商和逆商往往决定你的生活质量,这是不是也是家长老师们该反思的,德育比智育重要好吗?难道校园群殴事件层出不穷,教师被打事件不断曝光,不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吗?
应试教育并没有真的成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提出也好多年了,可是变得只是形式,而不是实质,试卷上的题目和几十年前没太大变化,课堂看似开放,其实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近一段,朋友圈疯传一篇文章《孩子我知道你很累,可是别人都在飞》貌似很有道理,可是我想说,家长们为什么不想想。是谁让孩子那么累的?既然别人都在飞,你也跟着让自己的孩子奋力去追,但是总有人会落后,会掉队,而且,孩子想不想飞,适不适合飞?也许孩子想游,想跑呢?另辟蹊径有什么不可以呢?
家长老师们不要折磨自己又折磨孩子了,你真正关心的应该是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什么?教孩子懂得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懂得感恩和分享,健康快乐地活着,这才是教育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