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教育风暴读后感(一):神童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马一辉
在图书馆我无意发现了《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出于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细细地品味了起来……
"爱因斯坦,这位爱拉小提琴的美国人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出乎意外的是,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一度是一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笨孩子’,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校长和老师都一直断言:这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失望了,打算退学。但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老爱因斯坦开始教他拉小提琴,并一再告诉他:唯一能够为人治疗悲伤的良药,并非其他,而是音乐。果然,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棒极了,经常被邀请登台演出。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并最终成为少数站上科学高峰的煊赫人物。"
这个"故事"作为最好的教育范本,被收在日本著名教育学家铃木镇一的《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里。在书中铃木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儿童学习、生活、玩耍等细致观察,对"天才与平庸"、"儿童心理与性格的培养"、"环境与才能的形成"、"学习兴趣与信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科学可行的方法。通过学习铃木先生的这本书我感受到:他对音乐不仅非常喜爱而且非常了解,他深知音乐的魅力,认为日本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应该接受音乐的熏陶。与此同时,他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日本学校在教育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学校里除了关心孩子的学分外,根本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为此,他创立了"才能教育研究会",并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在他的书中,他试图告诉家长和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过音乐的孩子,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比起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而言,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既注重基本教育理念,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人读了很受启发。具体来说,此书在以下几方面对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铃木先生说:"我始终坚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只有当孩子产生"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种念头之后,再让他开始学习;当孩子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时就结束学习。只有这样,孩子就总能保持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他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才能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轻松好玩的游戏。
无一例外,所有老师都希望在教学实践中能有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其实所谓"好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让孩子们保持心情愉快,课堂气氛保持轻松活跃。事实上,只要孩子们心情愉快,课堂气氛自然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只要他们充满热情,思维自然会活跃,领悟力和接受力也会大大加强,如此一来还需要担心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吗?但是放眼当前音乐教育实践,枯燥单调的技巧训练大量存在,教师和家长往往只是通过考级以级数的高低和是否获奖,来判断孩子在音乐方面是否优秀。还有很多父母带着功利性目的为孩子投资,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某某家,根本不管孩子在这方面是否有兴趣。无疑,到最后这不仅导致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这种做法是偏激的,更是不可取的。铃木先生认为,教育者要促使受教育者对学习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能力的来源",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不论你让他们做什么,只要他做得好,就表扬他,这件事渐渐地对他来说就会变得轻松起来。"慢慢的,孩子就会自觉地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育的中心思想就是让孩子们做喜欢的事,并从中得到快乐,同时变得更聪明、更灵活。因此,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兴趣,"让他们在训练中产生成功的自豪和喜悦".父母和教师要少些功利性,多给孩子自由,让他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毕竟,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铃木先生强调,教育不是为了分数和名次,最关键的是快乐的生活和得到快乐生活的能力,这也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幽默的作用,因为它能让人们觉得轻松愉快,能使人产生机智的见解,如果教育者能够在教学上运用它,毫无疑问,学生就能够消除压力,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要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才能并非天生,不论哪个孩子,只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都能成才。其实,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难以估量的、让人吃惊的巨大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开发,去发掘他们身上的这种能力。换句话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并不断增加新内容,积极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育才算是最成功的。
"学校里除了关心孩子的学分外,根本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不仅日本,在我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将知识教给孩子,却不注重他们实际能力的培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教育实践中,让孩子从教育中得到实际的、有用的能力,阻止孩子只"知道"而"不会"的局面再继续发展下去。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如果孩子知道什么叫"亲切",但却在生活中不能做到"亲切待人",这就不能说是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很多知识,但是没有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这只是徒有虚名,不能说有真正的能力。具体到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音乐的本质,要让他们通过音乐得到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因为,孩子们只有真正了解了音乐的本质,才能把音乐学好,单纯的技术训练是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的。此外,孩子们只有真正感悟到音乐的灵魂,才能通过音乐去感悟生命的意义。惟有如此,音乐教育独特的功用才能发挥出来,才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学会了某一首曲子。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不单要教他们作品的演唱与演奏,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故事和他们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要让孩子们明白,音乐并非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人类精神的反应,它和我们一起存在。
我们不要忘记,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们面对生活、挑战自我的能力,并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某种技能。毫无疑问,做一个合格的人要具备以上的素质,如果缺乏挑战自我,就不可能有所成就,生活也不可能有幸福可言。
三、要唤起孩子的内心听觉,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人们普遍认为:学音乐的第一步就是学习乐谱,想想果真如此吗?难道在学音乐之前,就必须一定要先学会识谱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对于音乐学习来说,乐谱固然重要,但也仅仅只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工具。学音乐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的内心感觉被唤起,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和谐能力。我们认为要想把音乐学好,第一步应先训练听力。音乐和语言,最重要的基础都是听力,这是个很明显的道理,如我们开始学习骑自行车时,首先需要掌握身体的平衡技巧,并不要去掌握物理学知识。换言之,只要有了平衡能力,学好自行车就是件很容易的事。和学自行车同样的道理,会骑车的人肯定具备了身体的平衡能力,拥有良好音乐感觉的人肯定也具备了心灵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我们知道,在学习乐器的演奏中,接触到的技巧问题比绘画和别的艺术门类更多,因此,一定的技巧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音乐教师往往只关心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而不太重视对它们的音乐感觉加以培养。因此他们的教育,只是批量的生产单纯懂技巧的演奏者,并不是真正的音乐家。实际上,如果缺乏音乐素质,演奏的技巧是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只有真正感受到音乐之魂的孩子,才能从音乐中感悟出生命的意义。只有这样进行的音乐教育,才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是简单教给孩子几首曲目。因此,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内心听觉。正如铃木先生所说:学习音乐的目的并不一定要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学习来培养人格,使人类具有真正美好的心灵和感觉。
因此,音乐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力图通过音乐来塑造人,把孩子培养成为高尚的人。在铃木看来,实施才能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只有促进纯洁心灵的发展,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他说,"我提倡的教育从来就不是所谓的天才教育,(www.lieshai.com)甚至从不认为真正存在着所谓的天才――一切天才都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我信奉的理念是"培育不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没有采用优秀的教育方法;培育出了平庸的人是因为被平庸的人所培育的必然结果。人们只关注我培育出了几个神童,却没有看到才能教育运动对幼儿才能开发所具有的强大动力。我提倡的并不是什么天才教育,而是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其目的不在于培养伟人,而在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各尽所能使其取得相应的人生快乐,这就是写作本书的目的。"
记得弗洛姆曾说:可以用考察一粒种子成长的方法来考察一个人。他说一粒种子看起来是那么微小,那么平淡,以致于你得使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但就在这样的种子内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如果你拿到一粒花种,把它抛到露天的地里,踢些尘土将它覆盖,它很可能在一两周内发出芽来,再过些时候,它也许会开出一朵花来。可是,假如你仔细地观察就会看到,它有一朵暗淡色的小花,还有细小而未发育出来的叶子,也许上面还有昆虫在蛀食着它。如果你拿到同类的另一粒种子,将它种植在深度刚好适宜的土壤里,给它以适量的水分、阳光和营养,你会如期看到一株美丽的植物,其叶子葱绿苍翠,其花朵色彩娇艳,你会看到一株发展已接近它全部潜能的植物。所以说,一切事物的发展有其因必有其果,孩子的培养也是如此。世界上有那么多孩子,他们需要住在音符飘舞的小木屋里,需要被音乐喊醒,需要"用音乐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因此,在铃木先生的这本《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中他始终坚持鼓励孩子,并建议让他们接受必要的音乐教育,使孩子"用音乐去理解世界".同时他还强调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要重视孩子的才能教育,并认为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心灵感悟。
我想:神童应该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莫扎特教育风暴读后感(二):读《莫扎特教育风暴》有感
朋友推荐说,铃木镇一写的一本《莫扎特教育风暴》很是畅销。我想,能够成为畅销书,受大多数人的关注,自有它的一番魅力,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就细细拜读起来。翻开书,其中有一个真实的事例把我震撼了:2003年3月31日,来自日本的3000多名学生汇集到东京 的音乐会上集体演奏小提琴,这些孩子出色的演奏,把表演大会推向了最高潮,而演奏者中多半是三四岁的幼儿,他们完全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也不是精选出来的尖子,究竟是谁创造了这样的一个音乐奇迹呢?于是不知不觉就往下看了,原来,这些孩子都是"铃木教育法"的受益者,培养他们的铃木镇一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每年能够培养700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少儿才能教育大师,他为全世界千千万万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大量深刻的教育见解与有效的家教方法。
在书中,铃木先生还就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以及对儿童学习音乐的能力,兴趣的培养等问题作了具体的介绍。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他对音乐不但非常喜欢而且非常内行,深深感到音乐的巨大魅力,一个人的音乐才能应该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与此同时,他发现日本学校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及家长比较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铃木先生力图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过音乐的孩子,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良的孩子。而且学过音乐的孩子,比起那些没有学过音乐训练的孩子而言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在这本书里,令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与兴趣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铃木先生说:"我始终坚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只有当孩子产生‘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种念头之后,再让他开始学习;当孩子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时就结束学习。只有这样,孩子就总能保持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铃木先生的观点是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最重要的想办法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被迫的完成父母之命。每次学习都让孩子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如此下去孩子怎会学习没有了兴趣呢?有了好的心情,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的思维自然会活跃,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不就好了吗?因此,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兴趣,"让他们在训练中产生成功的自豪和喜悦".父母和教师要少些功利性,让他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毕竟,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早期教育对孩子潜能开发意义重大。
铃木认为,教育的理想目标,是把儿童的潜能百分百地发挥出来。而儿童的潜能遵循着递减的规律,比如生下来有100分的潜能,一生下来就合理开发,将来就有100分的能力;如果5岁开始,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孩子将来也只可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有60分的能力了。
第三、要重视孩子的能力教育。
铃木认为,能力和智商二者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他指出,能力的培养如同酵母的发酵,每个人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各种能力都各有一定的成熟期,但都要从简单的做起,反复训练,在循序渐进中培养、提高、发展。
下面我摘抄了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句,与大家共享。
1、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将来是否有所成就(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
2、只有当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才让他开始学习;并且,一定要在孩子还想学得更多的时候结束;
3、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笨人,只有许多没有充分训练而低能的人;
4、自卑是孩子前进的大敌,要想让他进步,首先要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动辄指责孩子,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多给孩子一些适宜的奖励,夸奖远比指责的教育效果好;
6、赞美方式的多样化,会提高赞美孩子的激励作用。过度的赞美,不切合实际的赞美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虽然这本书作为一本家教读本,但我想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也绝对适合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我们应该对每个孩子都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才,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学得轻松、愉快!
莫扎特教育风暴读后感(三)
其实早就把铃木镇一[日]写的《莫扎特教育风暴》看完了,但由于惰性,今天才开始写读后感。这本书的很多教育观点都和我现在的想法很相似,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给我的思想又提供了更多的论据。
书中的许多观点独到而又新颖,它的出现在音乐界仿佛夏季的一声响雷,响彻四方。铃木先生对于孩子的鉴定有别于他人,他说: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会很出色的。我的学校免试招生,不看重孩子们的天分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样观点:才能并非天生,随便哪个孩子,只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都能成才。能力并非遗传而是依靠后天教育。他也举例:名人、学者、博士的孩子的成绩一般都不好。――而名人们一般对自己的事业非常专注,无意间就不太关心孩子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名人的家族里一代不如一代。他认为:如果想培养孩子们超常的能力,就万万不可错失人具有最强生理适应能力的婴幼儿时期,你只要及时地对孩子施行合理有效的教育,你就会在他们身上看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存在于生物界:人类养育长大的动物和人并不相似,而动物养育成长的孩子却会变得和动物父母非常相像。――这是因为人类婴儿的大脑生理适应能力很强,正是依据这点,我们才常常说人类的孩子具有很大可塑性。婴儿的可塑性,而决定性的因素来自于环境。人们从潜在意识的记忆力得到的知识的数量要远远多于从意识的记忆力所获得的。这种潜在意识在人越接近零岁的时候作用越强。我提倡的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核心的内容就是怎样尽量培养孩子的这种潜在意识,使它发展得更强。
书中的另一个观点让我非常欣喜:小提琴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铃木先生说:孩子喜欢玩某种玩具也在于其可以自由地支配这种玩具,所以让孩子自由地学习,才是把学习变成兴趣的关键。这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价值观,不要带有什么功利色彩,这对于培养兴趣来说是很重要的。其次,还应该注意学习活动的形式,孩子天生都是喜欢学习的,所以一旦出现厌学的情况,定时是教育的形式出现了问题,家长、教师应该视情况而转换一些学习形式,这也有益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当作者铃木成绩很差觉得很难过时,他父亲对他说:"你千万记住,求知是非常快乐的,决不应该沦为争名夺利的手段。如果学习的目的是考试,是分数,是为了争第一,那学习知识的快乐在什么地方呢?那只能沦为一种痛苦。实际上,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处理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正确目的。比分数更重要。铃木先生说:我众多的学生中,但凡后来有很高成就的,大都有知识面宽、多才多艺的特点。而那些单纯在一个方面非常突出的学生,成年之后往往一无所成。
本书还列举了很多教育方法,实用有效,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一)"加算式训练法":不管什么样的才能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单调无聊的苦差事,而是轻松好玩的游戏。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内容,积极地开发孩子的潜能,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
(二)"夸奖教育法":如果从一开始,孩子受到的教育都是夸奖和认同的语言,那么他就会不断地增强自信心,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随时在生活中认同和赞美孩子,所以说,夸奖教育法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三)"重复训练法":对幼儿来说,重复训练所带来的帮助极大,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潜力,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练习。让孩子尽早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聪明--这种传统思想给很多孩子带来了副作用--而是让他们更早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而那些具备了阅读能力的孩子,无疑会成为优秀的人。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们面对生活、挑战自我的能力,然而在今天,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结果已经使教育沦为了考试的预备,人格陶冶日趋淡化。就连音乐教育――这个原本应该培养孩子如何接受美的事物、如何培养美的心灵的教育也逐渐蒙上了一层功利性色彩。真心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铃木镇一先生的教学理念,让学琴的孩子能快乐地学习,能够发自内心的感受并喜爱音乐所美妙体验,热爱音乐,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