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叫魂读后感(一)

  亚伟

  从开始到结束,战线拉的很长,读完了《叫魂――1768中国妖术大恐慌》。听说这本书,还是在手机上有知乎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关于这本书的介绍。

  《叫魂》这本书的背景是清代乾隆盛世。清高宗弘历(乾隆)在封建历史上可以算是空前绝后吧,然而在1768年,乾隆盛世鼎盛之际,"叫魂"的妖术把大清搅得天昏地暗,几个月里这个股妖风席卷了半个中国。"叫魂"的行为,即懂得妖术的人,可以在得到受害者的发辫、衣襟后,控制受害者的灵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受害者灵魂丢失后会立即死亡。《叫魂》一书,则是涵盖了几乎各个方面(法律、经济、制度、百姓、官员、皇帝等等等等等),来分析"叫魂"这一事件。

  显而易见的,百姓这一阶层,是最低的一层。百姓作为盛世的创造者,却享受不到盛世反馈而来的种种福利,只能默默保持着帝国的运转。"叫魂"首先爆发在江浙地带,这里是当时的经济中心,然而极大的经济分布不均、米价的持续上涨,使得不那么发达的城市的百姓们全家集体进行劳作(耕种、纺织)才能勉强保持生存,城市间贫富差异带来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安定。这一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也没有任何权利。妖术事件流传开后,最恐慌的便是百姓,一是没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二是他们最容易成为妖术的目标,再一个就是没有人可以保护他们抵御妖术、不受妖术的侵害,而家庭中成员的死亡都是很大的损失。"叫魂"爆发之后,受害者基本上都是乞丐、僧人。当时的游方僧人,实际上和乞丐没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这层人比普通百姓的地位更低下。借由"叫魂"事件,百姓获得了指控他人的权力。于是,就爆发了。出现了多起群众聚集,将疑似会妖术的乞丐、僧人抓住,进行殴打甚至打死的事件。

  长期被挤压在边缘地带,突然获得了哪怕小小的权力,便将枪口一致指向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人,这种行为简直一点点都不奇怪。

  百姓陷于恐慌,那么受过一定教育的官员又是怎么处理的呢?实际上官员是不相信妖术的真实存在。最初出现的几起妖术事件,官员们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是有人借妖术的名义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有人人诬陷其叔父"叫魂",能得到更多家产;债主陷害其债务人剪辫,要挟还钱。官员们认为百姓的愚昧使得这些普通的纠纷进一步扩大,妖术是不存在的。官员们因此起初未向皇帝上报这些案件。

  而皇帝弘历,是整个妖术大恐慌最大的推动者。上面说到,起初几件妖术的案件发生后,地方官员并没有及时上报给弘历。自然,弘历在地方有着自己的耳目。当他得知这些事件后,大为震惊。他认为这是地方官员的腐败、失职、不尽忠。敏感的弘历一开始就将"叫魂"案提高到了政治层面(剪发辫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满清政府统治的一种反抗),向官员下达"尽全力清剿叫魂案犯人,并不在民众之间造成恐慌"之类的命令,并与官员的私人通信中用词严厉。

  当然也难怪弘历会有这样强烈的反应。按照官方说法,只有皇室能够与神灵进行对话,"叫魂"这种巫术是对皇家在神灵、占卜领域统治权的挑战。剪发辫视为是对满清政府统治的一种对抗,也是长期存在的。另外,随着管理体制的日渐成熟,官员们早有了和皇帝抗衡的手段,书中介绍,满清的统治阶级中,一直提倡着满族人尚武率直、刚正不阿之类的优良品质,在他们眼里江南的汉人官僚代表着贪污、腐败、欺上瞒下等等不好的东西,那些原本正直的满族人进入汉人官僚圈后很容易被同化。弘历看来,官员们都只是想着如何维持目前安稳的现状,不思进取,没有真真切切为帝国着想。

  山东巡抚富尼汉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嗅到了皇帝的震怒,在弘历的名利抵达之前上书说自己抓了几个犯人并供出了主犯,以此来弥补之前隐藏不报的行为。本来就子虚乌有的案件,哪里来的犯人呢?当然是强行用刑逼供出来的。弘历对富尼汉的上报很满意,因此更加认为其他省份的巡抚监察不力,当有巡抚上报说本省没有相关案件时,弘历甚至会认为官员在撒谎,强行将该案件推波助澜到了半个中国的省份。山东巡抚如此积极,其他省份的巡抚只得依样行事,逼供出了不少犯人,"叫魂"闹大后,这些烦人都被要求带到直隶由重臣进行审问。在这里,犯人的口供与之前自相矛盾,还有犯人直接翻供,声明自己是被逼迫至此。

  事已至此,"叫魂"一案纯属子虚乌有显而易见,留守直隶的重臣通过委婉的方式向皇帝报告了这一事实。弘历当然不会承认自己做错了,而是在承认"叫魂"一案真实发生的基础上,将罪过加在了官僚体制上,对部分地方官员进行了清洗。

  至此"叫魂"一案告终。

  在我看来,"叫魂"案就是皇帝弘历与地方官员们进行的一场争斗,这场争斗使得对"叫魂"案的处理方式产生了错误,从而使其影响得到了扩大。对官僚体制进行震慑是皇帝弘历一直想做的事,而"叫魂"案实际上不是一个好的契机,因为这个案件没有建立在真实发生的基础上。虽然皇帝对地方官员的震慑起到了一点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不会产生很大的改变。1768年是乾隆盛世的鼎盛时期,却发生了这样的大恐慌,之后没多少年,大清帝国开始走下坡里,所谓"盛世"的本质,通过"叫魂"案中的折射,可见一斑。

  《叫魂》这本书,并不是像想像中的那么枯燥,作者孔令飞是个高手,原以为只是普通的纪实,却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整本书内容极其丰富,涵盖面广,却不苦涩乏味。但大概正是它的涵盖面广,读起来才让我觉得自己的人文素养还差的很多,有些地方读起来不太懂,也不太能理解。

  可以看出,孔令飞教授查阅了大量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查证工作,想起自己当初信誓旦旦要写个《冰与火之歌》的系列,然而更了几期就没更了,确实是很辣鸡。

  叫魂读后感(二)

  叫魂闹剧―身心二元的恐慌

  作者:[美]孔飞力        译:陈兼 / 刘昶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版次:2014年6月第一版

  孔飞力先生作古,才拾起这本他的经典著作。读过后感到故事本身其实并不复杂,但通过故事本身折射出的民间、官场和皇帝的反应确实耐人寻味。值得深思和痛惜的是,今天的中国民间、官场和高层依旧在叫魂的故事中逡巡不前,只不过叫魂的戏法变化了而已,其余照旧。

  §   故事:

  孔飞力的《叫魂》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1768年的江南出现了一种妖术,引起了广大民众们的恐惧,这种妖术主要指妖术师可以通过人的发辫、衣服甚至姓名来盗取其灵魂注入纸人中,为其服务并且骗取钱财,而灵魂被盗者则会立刻死亡。这种妖术引起了大恐慌,以至于从春天到秋天的大半年时间里,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因为这股妖术之风而动员起来。百姓们歇斯底里地四处寻找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且不放过任何一个嫌犯将其捉拿至官府;而各级官员则穷于追缉流窜各地频频作案的疑犯;甚至庙堂之上的皇帝寝食不安,力图弄清叫魂恐惧背后的凶险阴谋并不断发出谕旨命令全国官员进行清剿。而在年底,朝廷高级官员联合军机处最终审议之下,谨慎小心地提醒皇帝:所谓的叫魂恐惧其实只是一场庸人自扰的丑恶闹剧、又抑或是阴谋家无端挑起想要引起民众恐慌的恶意慌乱事件。妖人最终未被抓获(因为本来就子虚乌有),没有一件妖案被证实,审问下来缺乏足够的证据,甚至疑犯供词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只是庸人自扰、造谣捏造、屈打成招。最终乾隆皇帝下令"收兵",停止清剿。

  书中所征引的案例,主要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为线索。

  横跨不同地域的案子,通过"时间"这条主线贯穿在一起:

  1月 德清石匠吴东明案。

  4月 萧山巨成和尚案、白铁匠案

  5月 苏州张乞丐剪辫案 胥口镇净庄和尚案

  6月 书生韩沛显剪发案。

  7月 乞丐蔡庭章剪辫案。

  8月 乞婆剪侍女衣角案

  10月初 觉性和尚案。

  可以看出,一直到当年的10月份,仍有嫌犯被抓捕归案。

  妖术恐慌首发在浙江、江苏,然后从江南地区迅速蔓延到山东、湖广、北京、安徽、河南、陕西及福建。总体呈现一个由南到北,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  思考:

  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同于孔飞力和普遍读者对官僚阶层的分析,(www.lieshai.com)我对这场事件中民众的种种反应有一些想法。

  ・ 民众为何对于莫须有的"叫魂"妖术如此恐惧?

  "对普通的百姓来说,术师的妖术威胁到的是灵魂和躯体之间的脆弱联系。"古代民间普遍认同人的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即认同身心二元论思想。这种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间有身心二元的古老信仰,灵魂与肉身的可分离性使得中国人相信灵魂可以被别有用心的掌握妖术的"术士"施以超自然的力量而偷走。当时佛教的思想影响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叫魂"事件的起源也是几个和尚因为嫉妒隔壁庙里香火不断而造的谣。佛教关于身心的观点是:"心是身的本质,心可以使身处于不同的形态,身只是显现心的修行阶段的工具。"[1]1768年事件中的叫魂,意义上更倾向于"偷魂 ".在众多侵害身心的妖术活动记载中,普遍存在两个关键的物品:头发和纸人。在很多文化中头发具有神奇的魔力,被认为与生育能力有关,或与自身灵魂力量的效力扩展有关。

  [1] 《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 作者:聂成华(张学智)

  叫魂读后感(三)

  太平盛世下的妖术恐慌

  1768年,即清乾隆三十三年,这时的清朝正处于太平盛世。但与此同时,某种带着预示性质的惊颤开始蔓延于中国社会:一个幽灵-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在华夏大地上盘桓。

  据称,"术士们通过做法于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便可使他发病,甚至死去,并偷取他的灵魂精气,使之为己服务。"于是每一个人都睁大了眼睛去关注周围是否有外来的面孔,怀疑外来者都是那可恶的盗魂者。而普通人可以因为自己的怀疑肆意殴打他人,地保之流更是趁机敲诈外来人口,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便可以污蔑其为盗魂者,同时还煽动群众,引发恐慌。而民众的恐惧导致他们可以漠视生命,有些被怀疑为术士的人往往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活活打死。当然在清政府严苛的律法之下,还是有不少被怀疑为术士的人被送进监牢尝尝那可怕的夹棍,有的人撑不住招了,但没有确凿"证据",于是放了:有的人也撑不住招了,因为"证据"确凿,被判死刑:但更多的人在快要撑不住,将招未招时就已死去。即使官府明令禁止传播流言,却这并没有什么效果,恐慌由南至北,由浙江至北京,终于惊动了那宫墙之内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

  那么,究竟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一次的妖术大恐慌呢?表面上看,白银输入、物价上升,一派盛世繁华的景象,但实际上在长江下游人口过于密集的地区,稻米的价格对于普通百姓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慢慢的平民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对待无辜者的血腥与暴力其实是在发泄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叫魂事件发生以前,司法记录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

  而从地理来看,在农耕文明的社会大背景下,江南地区的人民大多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有一定的领土意识,当人口开始持续流动,大量外来者涌入,在无形中便破坏了原来的秩序。本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就很紧绷,精神高度紧张,就快要到达极限。而这些陌生人的到来无疑加剧了不安定的因素,人们总会对闯入者多留一份心,许多冤案的源头正是这种特殊的关注。

  当然,这一弥漫整个中国的妖术大恐慌不仅仅是因为单一的压力所造成的,社会的阶层分化使得公众缺乏起码的社会安全感。封建社会的决策几乎只有君主与官僚阶级知晓内情,而平民百姓可以说是毫不知情的。况且清朝是我国文字狱最盛的时代,它不仅从文学、从思想上去控制人们,甚至礼仪、服饰、发辫都特别规定成一定的样式。明末清初时清朝统治者为了消除前朝影响,命令所有汉人剃发易服,反抗者格杀勿论。为了保护世代传承的文物衣冠,汉族人民于蛮族统治者斗争了37年之久,最终满族统治者获得胜利,而政策也越发的严苛。在统治者的高压下,民众变得白痴兮兮,愚不可及。 流言便也

  容易侵入他们的内心。没有人会对这些近在咫尺的危险保持沉默,于是能让大多数人安心的办法就是当面将嫌疑人打死,理性之流,在生命遭受威胁的情况下,根本不值一提。

  而地方官员对待这些叫魂案的态度无疑都是息事宁人,安抚民间恐慌,打压那些挑起事端,传播流言的人,并且尽全力的去禁止这些流言的传播。然而这些案件终究还是传到了乾隆的耳朵里,促使各级官僚们纷纷展开对叫魂案的调查,对叫魂妖术的围追堵截,并且,从这些妖人的口中得知造成这场妖术恐慌的领头者在江南。于是乾隆下令追捕领头者,一场对叫魂妖术的清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场清剿持续了好几个月,在制造了无数冤案,牺牲了无数无辜者的生命之后,才被迫因为破绽百出而叫停。但皇帝总是不甘认错的,于是在下令叫停的谕旨中,他仍然坚持妖术阴谋的存在,只是各级官僚的玩忽职守导致领头者依然逍遥法外,而借着这样的说辞,乾隆开始了一场针对各级官僚的清算,大部分涉及此案的官僚都受到了降职、革职和流放的惩罚,但其中汉族官僚所受到的惩罚是最为严重的,这不仅体现了满汉有别,也是乾隆为自己所做的开脱。

  引用书中原文:"于是在1768年春季到秋季的大半年时间里,平民百姓忙着寻找对抗妖术、自我保护的方法,各级官员忙于追击流窜各地频频作案的‘妖人’,而身居庙堂的乾隆皇帝啧寝食难安,力图弄清叫魂恐惧背后凶险的政治阴谋,并不断发下谕旨命令全国各地清剿。结果折腾到年底,在付出了许多无辜的性命和丢掉了许多乌纱帽后,案情真相终于大白,所谓的叫魂恐惧只是一场庸人自扰的丑恶闹剧:没有一个妖人被抓获(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子虚乌有),没有一件妖案能坐实,有的只是自扰扰人,造谣诬陷,屈打成招。沮丧失望之余,乾隆皇帝只得下旨‘收兵’,停止清剿。"

  注:《叫魂》(孔飞力著),已由陈兼、刘昶译成中文,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