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同寻常的农民家庭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安琪和萝拉
不同的人读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读完《平凡的世界》,我一直在想几个家庭的命运如此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思来想去,我认为每个家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家庭主心骨――父亲的不同。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中的一号家庭,孙玉厚一家。七十年代的时候,他们一家穷的吃不上饭,但孙玉厚坚持让三个孩子上学读书。大儿子少安读到初中毕业迫于生计不得不回家,二儿子少平读到高中毕业,因为文革的原因没能考上大学,小女儿兰香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很难想象,在七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一个农民家庭能有这样超前的意识。尤其是让女儿读书读到大学,别说在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即使当时在我国东部大城市里,也是凤毛麟角的事情。
我的父母亲都生于四十年代的农民家庭里,他们通过读书离开了农村,但在他们心目中仍然有女孩子不必读很多书很高学历的想法。我父母一直认为女孩子只要有个安稳体面的工作就非常好了,到了婚嫁年龄找一个同样有安稳体面工作的男人结婚,这辈子就算圆满了。而男孩子则需要考大学,最好是名牌大学,然后拼搏出一番事业,为家族争光。潜意识里,我的父辈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存在着,尽管不会在日常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但在孩子未来发展道路的设计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当我读到孙玉厚以及他的两个儿子都坚持供养妹妹读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极其惊讶的,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小说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而虚构的情节。电视里不是经常说农村孩子尤其是农村的女孩都不上学吗? 老师要到家里做思想工作,家长才会勉强同意让自家的女孩读到初中毕业。那么孙玉厚这样一个西北山村里的农民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的呢?西北农村都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吗?从小说中还真完全看不出重男轻女的情节,不管是孙玉厚家还是他们的邻居金富一家、田福堂一家,对待儿子女儿都是一视同仁的。
正因为孙玉厚对待孩子读书的态度,影响了他的三个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老大少安迫于生计只读到初中,但他一心一意要支持弟弟妹妹读书,当弟弟妹妹流露出不想读书要回家为家庭分担劳动的时候,少安坚决地制止了他们。老二少平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但他也一样全心全意支持妹妹的学业,并鼓励妹妹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么团结的一家人,即使再艰苦孩子也会觉得幸福,不是吗?我所听到的农村,很多人家兄弟之间为了分家打得头破血流,在城市里,兄弟姐妹为了蝇头小利反目成仇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当然,现在实行了计划生育,每家每户只有一个孩子,也不需要搞家庭团结建设了,但仍然有老大不愿意父母生老二,并以死威胁的情况。据说二胎放开后,有些家庭正是因为老大的竭力反对而不敢生育老二。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狭隘自私?源头还是在父母自己身上。父母有没有自私的想法?生老二的初衷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深思。
再来看看孙玉厚对家庭责任的划分。老大结婚后不忍心丢下老人和弟妹不管,但儿媳妇想单独过日子。孙玉厚主动提出分家,少平和香兰也自觉和大哥划清经济界限,以免大哥和大嫂引发家庭矛盾。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在主动为他人考虑,明事理讲道理。别说在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直到现在,据我所知还有很多家庭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而引发家庭矛盾。比如家里一个孩子出息了,另外的孩子就理所当然地靠着这个出息的家庭成员吃拿索要,在农村的父母亲也会理直气壮住到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家里养老。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小家庭是单独的个体,有自己的权益。电视剧《双面胶》就是最好的例子,东北公婆一定要住在上海的儿子家,各种划分不清家庭界限,最后儿子媳妇离婚。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亲眼见到不止一例,因为原生家庭和现有家庭的界限不清,导致家庭破裂。
孙玉厚还有一个特别令我刮目相看的品质,那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老二少安高中毕业后要去大城市打工,虽然家里很需要他这个壮劳力,但孙玉厚还是尊重老二的意见,让他出门闯荡。老大开了个烧砖场,如何投资如何发展,孙玉厚都完全不干涉,他对儿子说:"你挣的钱你做主。"在农村,封建家长制的余威到目前都还不能说完全消除,甚至有些城市家庭里也搞封建家长作风,干涉孩子的工作、婚姻以及其他选择。不能不说,这部小说里塑造的这个农民家庭,真的是一个超越现实的版本。或者说,是作者要弘扬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和家庭观念。
相对比另一个家庭,村支书田福堂,干涉儿女婚姻自由,导致女儿的婚姻不幸,儿子虽然最终和自己喜爱的人生活在了一起,但得不到父母认可而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在田福堂的价值观中,面子上的匹配、物质条件的优越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感情则是不重要的。这种观点在老一辈人当中相当有市场,在当今崇尚物质的社会中依然有很多拥簇者。
面对感情的选择,老大少安因为读书少家庭负担重,没有勇气接受心爱女子的感情,过上了普通农民的家庭生活。到了老二,因为读过更多的书,有自己的思想和魄力,他勇敢地接受了和自己条件天差地别的田晓霞的感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好比男 丝和女神。但是少平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生和社会地位而自卑,相反,他落落大方自信满满,劳动者的尊严和生活的磨练使他浑身充满了男子汉的魅力。田晓霞因为意外事故牺牲后,少平没有接受大学生金秀的感情,而是回到煤矿选择更适合他的惠英。惠英是少平去世的师傅的妻子,少平不惧风言风语一直照顾惠英和她的儿子,在感情选择上他尊重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贪慕虚荣。这一点,有多少人能做到?千分之一也许都没有。
而老三兰香,考上了省会重点大学,和高干子弟的同学谈起了恋爱。按现在的话说,傍上了官二代。兰香出身贫民,但她在同学中以优异的成绩、质朴的气质、秀丽的外表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在和条件优越的男生相处时不卑不亢、自然大方。男生的父母原本听说未来儿媳是农村来的还不满意,但见面之后对兰香喜爱有加。兰香是孙玉厚家里三个孩子中真正离开农村、离开黄土地在城市中找到自己价值的孩子。读书使她摆脱了原有的社会阶层,父母和两个哥哥的支持换来她今天的新生活。而父母和哥哥只是真心为她高兴,没有一个人想着要去城市找这个发达的妹妹沾光。
孙玉厚一家人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勤奋努力,他们一家越来越红火的日子,除了社会变革的利好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孙玉厚一生助人为乐,不计得失,相信读书改变人生,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些品质都传承到三个孩子身上。少平出门打工处处受人喜爱,就是因为他不计得失、助人为乐、善于思考。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和镜子,不同的父母造就不同的家庭,也造就孩子们不同的人生轨迹。这就是一个平凡的陕北农民家庭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