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一)
刘昭琪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想法与感受,同样,一本书,你不同时期去看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窗边的小豆豆》,是我很早以前就读过的一本书,最近身边很多人在看,所以我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我记得第一次读《窗边的小豆豆》,是读书时期。那时我的感触多是羡慕,羡慕小豆豆能在那样自由明主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学习、成长。回顾我的学习生涯,应该说是每一个中国孩子的学习环境都大抵如此,我们从上小学开始就为了分数而学习。只要考得好,父母就笑逐颜开,想要的东西都能买给我们;而如果考得不好,别说奖励了,不批评都不错了。所以,那时在我的心里,奖励与高分之间是划等号的。我记得初中有一次考得特别差,我把成绩单偷偷藏起来,不敢跟父母讲,因为害怕他们失望,也害怕被骂。我想所有的中国孩子都应该做过跟我一样的事情吧。等到再大一点,读的书多了,又愈发羡慕国外孩子的学习状态。他们能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能选择上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学校。而我们总是按着既定的课表上课,即使那门课程我并不喜欢,不是我想要学的,我还是要坚持学好它,因为排名表中的总分是包括各个学科的。
这次读《窗边的小豆豆》,我已经工作了,而且还成为了一名教师。这一次读,我打心眼里敬佩巴学园校长的睿智。让孩子快乐成长并不是放任不管、任其发展,巴学园校长的做法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现今,中国提倡减压,不给孩子太多负担,让孩子快乐成长,其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很多父母并不能真正理解"让孩子快乐成长"这句话的真谛,所以导致宠出了很多过于自由散漫、且什么事都做不好、任意妄为的孩子。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孩子还小,他们并不能真正分辨事情的对错,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味地、没有原则地去放任,那教出的孩子可想而知会长成什么样子。
为什么我要说巴学园的校长是一个睿智的人呢?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给了孩子很多空间,让其自由发展,但实际上,他一直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很多家长甚至老师的一味说教。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尊重孩子的人。我们总说互相尊重,可是因为年龄差距,或"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有几个孩子没被我们粗鲁甚至蛮横地对待过?巴学园的校长是真正尊重孩子的人,他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次说话,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去帮助他们,所以孩子自然而然也尊重他,喜欢他,也顺理成章地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反复推敲、反复阅读的好书,我相信,可能再过几年我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又会有不同的感受了。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二)
魏凤云
《窗边的小豆豆》,一个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这里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珍藏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本书记叙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候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具体的记录了小豆豆周围的大人们的教育方法,表达了她对孩子心灵的理解。除此之外,对小豆豆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行为、想法的描写生动逼真,读来觉得非常有意思。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给了小豆豆还有她周围的伙伴们勇气和自信的友江学园校长小林的教育方法。这本书会让人们思考,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
可是在书中,我更寻求到了一名老师在看此问题时反思到的关于教育的一些契机和方法。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校长,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这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窗边的小豆豆》里描述的巴学园,其上课的方式与众不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来决定上什么内容。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很管用:随着学生们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增强,教师和校长就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独特的思考与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能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小林校长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成长。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反思我们的教育,成人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否应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首先,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要从学生的角度教育学生。教书是为了教人,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人。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老师说的东西孩子必须要听。但是老师指出的问题,有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他会觉得委屈,会觉得不能理解。而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告诉他错了之外,还应该告诉他做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做。更甚可以告诉他,其实这件事本身没有做,只是做这件事是有前提的,放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做是对的,可能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或者换个对象又是错的,不能一并打死。试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粉笔》:巴学园的小学生,从来不会在别人家的围墙上或者马路上乱写乱画,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尽情地涂过写过了。上音乐课时,孩子们可以选择各种自己喜欢的姿势坐在礼堂的地板上先听节奏画音符,在多余的时间可以随意画飞机什么的,不过在地板上画上了音符之后,再要把它们清理掉可就不容易了,先要用黑板擦把粉笔擦掉,然后大家再齐心协力用拖把或者抹布把地板擦干净。把整个礼堂的地板全部弄干净,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这个缘故,巴学园的学生都知道了如果乱涂乱写或者写一些恶作剧的东西,要把它们收拾干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除了礼堂的地板,孩子们不在任何地方乱写乱画。请注意一点,如果我们的孩子乱写乱画,一定会挨骂的,就算他们改正了,那也是因为他们挨骂了,并不是出于他们自己内心。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压抑,概念里只有对与不对,纯粹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而《粉笔》中小林宗作却是以引导为主,辅以学习五线谱,寓苦燥的学习于快乐之中,无形中教育了孩子怎么做是对,为什么是对的,如何做会更好更棒,一举三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了孩子,以教人为先,并在其中传授知识,多好的育人之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