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
吕新前
今年开春有幸去北京参加局与地科院合办的地质总工培训班,在微信朋友圈中得知温家宝《地质笔记》出版了,第一次印刷5000本均已售罄,于是与班里的同学一起去地质博物馆,专程参观了温家宝野外记录簿和工具展柜。上星期二,我随有色局质量检查组到开化矿区检查,组长转告局里的通知我要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我还说手头没有这本书,但被告知书已随车带到矿区,而且每位地质技术人员人手一本。上星期四,在绍兴参加张根红局长的地质工作调研会,得知他有本温家宝签名的《地质笔记》,就想与他交换,当然遭到拒绝。他说起与年青技术人员交流过读这本书的体会,年青人告诉他这本书中的中野外记录和素描图太经典了,是今后野外作业的最好样板,他认为这样的认识只能说是初步的。于是我利用了两天周末时间,几乎是一气呵成通读了一遍。
翻完这本厚如陈砖、洋洋50万字、装饰颇特的书的最后一页,合书静思。前几年我也读到过一些由地质技术人员而成长为领导干部写得书,也常能引起我的一些共鸣。而今天,一位受人敬仰的退下来的共和国总理出这本书他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出书的目的又是什么?也许像我这样一位快一辈子仅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老地质队员是很难完全明白的。
首先,我以为这是一本写给我们这些地质队员们看的书,是一本充满地质事业情怀的书。
我欣赏书的装饰,从中能领悟到它是"三光荣"精神的最直白的荃释。你看这不同颜色的书页叠置在一起,像似一处发育齐全的地层剖面,这是一部每位地质队员用尽一生去研读的地质史书,它是我们为之献身的光荣事业;再看封皮图案,如同远眺横空出世的祁连山,那是地质队员艰苦奋斗的场所;而影约映出的野外考察记录和素描图如同地质队员模糊的背影,也如同我们用成果铸成的找矿立功的丰碑。
我为书的第一部分梦里常回祁连山所感动。地质队员奋斗的青春是需要回忆和和纪念的。温家宝同志在这部分记录了他毕业后来到最基层的甘肃区测二队五分队在祁连山区完成一个完整的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任务中矿产调查工作的经历。从准备工作开始的重砂扫面,到野外工作阶段的重砂异常查证和不同等级的矿点检查;从室内资料整理、制图、专题补课研究,到完成最后矿产专篇地质报告的编写。温家宝和他的分队一干就是6年。而正是这6年,他从一名助手干起,成为小组长、大组长,最终成为主编矿产部分报告的技术负责人。这一步步走来的足迹,那个年代地质队员谁也难以忘怀。这部分的地质笔记也最为详实,书中展示的记录工整的野外剖面测制、矿点检查路线和定地质记录和矿点图表手迹影印件及专题研究手稿、论文手稿、地质报告手稿,充分说明了磨练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这部分中的日记也最为精彩:有出队、转站、收队的描写;有登山跑路线和夜宿帐篷的艰辛;有遭受洪水与沙尘暴袭击的险境;有对同事的关心和家人的思念;而在这艰苦环境中对大山、河谷、冰川、戈壁、沙漠、天空、星星的赞美和内心交流、以及对地质工作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的思考则更为感人。所以说,这是对地质队员艰苦创业情怀的真实写照,是为每一位地质人树的丰碑。
其次,我更认为这是一部鼓舞青年地质人员成长的励志书
读完温家宝《地质笔记》,总能感到一种精神,一种满怀祖国情怀、肩负巨大使命、从而激发出来敬业奋进的精神。
干地质工作首先要有坚强意志。他在日记中写到:"选择地质专业意味着我势必走上一条不断探索、不断攀登的不平坦道路。"尽管现在野外地质工作环境大为改善,但这种坚强的意志是值得每一个地质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的。
温家宝的学习精神是年青人的傍样。老一辈地质工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野外地质工作是单调枯燥的,野外工作什么都不多,只有时间最多,许多地质知识,在野外读,才能读透、读精。
我们更要学习敬重温总理的求真的作风。"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是他为母校题写的校训。我觉得这是源自他对地质工作的亲身感怀。他在日记中写到:"我绝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哪怕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我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认真地记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他为了获得煤层资料,下到直径不到1米、深度80多米的矿井中,为了获取三个野外地质点资料,连续从沟口攀爬到海拔4600米的雪线附近,这些从不"定飞点"的行动说明了及时、准确的获得第一手地质资料是每位地质工作者的天职。
同时,我还认为这是一本袒露自已心路的书。
温家宝在书的自序中提到"真实是本书的生命".这不仅包括书中展示的地质笔记,日记中所记载的工作学习经历,同时也应包括书中阐述的一些内心想法和对事物的思考。它们来自于神奇的大自然和艰苦的地质工作,是用双脚走出来的书。
记得温家宝曾在一次记者会上说过: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这一定是与他的地质经历有关。
我们都知道,温总理主政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对我国的地勘工作和矿业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书中虽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管理工作笔记引言"情系地矿思随行"一定是这方面的内心独白。干地质工作是需要情感的,没有干过地质的人,可能不会有地质情感的,而没有地质情感有人是不会珍惜矿产资源和地质工作的。
我们曾读过温家宝写过一首叫《仰望星空》四节诗,诗中所描绘星空的辽阔而深邃,庄严而圣洁,自由而宁静,壮丽而光辉,由此而产生的对真理、正义的敬畏和对自由的向往,炽热的追求,如果没有经历过无数夜宿荒漠而独与星空交流,这种奇幻如何产生呢?
我们经历过温家宝当总理时取消了农业税、为农村大姐讨打工钱、为老乡考察塌陷地质灾害、退休后为学校上地理课的作法。在《温家宝地质笔记》中写道"附近的农民看到我们到了以后,每天都有三三两两来卖鸡蛋,多半是老人和妇女。自家喂养的鸡下了蛋,一个也舍不得吃,拿来换上些钱,买些盐和日用品。"他写道:"每每看到这样的劳动妇女来到,我就不由自主地拿他们的生活对比我们的生活,拿他们的劳动对比我们的劳动,内心感到无比地惭愧。"如果没有这样戳到灵魂深处的反省,他会这样做吗?
至于在金融危机中发出的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呼唤,在历次国家灾害面前所表现出来勇气、果敢、担当和指挥能力你能说不与他在祁连山区地质工作的艰苦经历有关吗?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还是回到地质笔记中来,温家宝写道本书所录笔记完全是原始记录,仅在个别笔误之处用注释修正。确需改补的错漏字,加方括号予以区别,以保持笔记的真实性。这仅仅是一个地质工作者的严谨的工作修养所能解释的吗?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想他是想把自己的心路呈现给国人,让历史去评说。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从书中学到最根本的一条
在目前地质工作不景气的条件下,地质立局、地质立队的宗旨决不能放弃。地质找矿一定要坚持下去,地质找矿这个高地一定要坚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