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1000字
外语系 张冰冰
品国学,思《大学》
国学是积淀华夏五千年文化的魂,伴随着历史的骆铃悠悠,开卷轻启《大学》之扉,收获良多。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儒学中提倡内修与外治,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秉承"兼者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抱负。《大学》潜移默化地塑造着炎黄子孙的思想,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心理,《大学》将生命的历程铺设在层层阶梯之上,进而鼓励我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联系大学生活,我们踏着高中的尾巴朝大学款款走来,对于大学生活我们充满未知,有迷茫、有憧憬、有抱负、有畏缩,五味杂成铺面而来,但更重要的应是《大学》中提倡的内修与外治。内修――努力夯实文化知识,充实精神世界;外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社会现象有所思有所感,对国家民族命运有责任感与担当。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无不告诫我们整体由部分构成的哲学规律,大学生在利己主义盛行之时,应时时忧国忧民,勇于承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置身于社会民间疾苦,体味人生百态,而不是一味躲在象牙塔寻求安逸。
克明俊德,知其所止
在儒学体系中"明德"是其核心,儒学讲究"德教",在浮躁的社会中,我们的确需要明德这盏清茗击退内心的不安。面对纷繁的诱惑我们需保持内心的道德底线,绝不令他人越雷他半步,即加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弘扬善根,而摒弃诱惑。知其所止对于我们当今浮夸的社会风气犹如一剂镇静剂,止即找准自己的位置,当今社会诱惑繁多,机会供需失衡,人们内心迷茫,对自身定位毫无概念,成为精神流浪者。大学生活多姿多彩,诱惑重重,我们应明德,坚守内心道德底线,能果断对诱惑伸出拒绝之手。面对中国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老一辈常垂首叹息,生活犹如平静的海面有历经风浪仍从容归港的船只,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找准自身定位,明确目标、理想,为心灵铸造指路的灯塔,保护我们不至于迷失自我,随波逐流,成为沉睡于海底的残骸。
苟日新,日日新,义日新
改革创新四字对中国的历史命运起了转折点的重要作用。延伸到个人便是,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即精神品德,思想也需随时代的脚步革新。文革这场黑暗的劫难已沉淀在历史之中,但其血淋林的教训值得我们沉思,并痛定思痛。改革创新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命运的掌舵,对于个人而言是人生的财富。作为当代有志青年我们不应墨守成规,甘做井底之蛙,我们应怀着宏伟的志向奔赴远方,开阔眼见,时时创新,勇做创新之巅的弄潮儿。引用伟人一句话即――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品国学,思《大学》,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怀有――"最朴素的生活,最遥的梦想,即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国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一个国家的历史瑰宝。我们应守护好自己的根,而不做无根的大树,随风而倒。
《大学》读后感
游戏系 张雅童
说起军训,说起大学乃至《大学》,我觉得绕不开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蔡元培。
提起蔡元培,人们大多回想起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然而,作为冯友兰口中"中国现代最大的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不仅有过一段执掌北京大学的办学经历,而且提出一套可称之为"大学观"的办学理念,直到今天乃熠熠生辉。
在蔡元培的"大学观"中,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他以"养成共和国健全人格"为宗旨,实行国民教育,实行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界观教育和美育,所谓"五育并举"的办学方针。"五育"中的国民教育,正是今天大学军训的雏形。
"物有本来,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蔡元培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培养人的能力和性格两个基点上,提出"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观念。"当时北大的风气与如今的大学风气在某些方面颇为相似。当时的北大是以官僚养成所而非以学府闻名,家长们以让孩子成为进士、升官发财为目的将孩子送进北大读书。这情境,与当下父母希望儿女考取公务员或找到好的工作如出一辙。"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大学之道"是本,唯有在大学中修养健全自己的人格,吸收"大学精神"之粹,才能真正的不畏风雨,在社会上立足。
反观当下,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当二奶,大学生受骗等新闻层出不穷。虽然有些新闻哗众取宠之嫌,但我们不也是应该从中觉醒么?"吾日三省吾身",踏入社会大学的我们或许应当时常"三思",时常反省自己是否在大学之道上绕远。
爱因斯坦如此理解学校:"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学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也创造社会理想,并把这些理想传递给社会成员,通过人们的实践,使理想变成现实的文化体。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再齐家而后治国。《大学》如此,大学亦如此。
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而科技离不开人文。"格物致知"之后,得先说"诚意、正心、人文、修身",才能运用"知"去"齐家治国平天下".科技离不开人文,则不可避免的演成"撕裂的末日".大学之本,并非一直文凭,而是日积月累的教育的影响养成大学的思想、大学精神。融会贯通大学之道,才不会走出校门就"泯然众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