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潘诺夫斯基《美国艺术史中的30年》有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读潘诺夫斯基《美国艺术史中的30年》有感

  文/王延晖

  《美国艺术史中的30年》为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的文章,此篇文章开头叙述了潘诺夫斯基到美国的因缘以及其在美国的教学情况与研究情况。接下来其论述了艺术史作为一个学科在欧洲与美国的发展,就如其所说的,艺术史是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甚至更早的时期,但是其作为一个学科确是一个新生事物。艺术史首先是在德国被当作一门正规学科的,首先提出"艺术史"三个字的著作是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然后由很多位德国的美术史学家不断发展与完善,而美国是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此学科的。一战以后的学术水平不断提升,正如其所说的,美国的艺术史是从语言学、神学、哲学、建筑学或者是收藏兴趣开始走向艺术史的,而美国同时也为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首先是颇富收藏的博物馆,图书馆,他们尽可能的为艺术研究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并且有很多的展览会和研讨会以及私人资助的研究,学术演讲既可以在学术单位也可以在私人家庭(一些有钱的艺术爱好者),这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艺术史学术研究从一开始就是走学术融入社会生活的道路。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其历史传统不长,它对于一切的外来的文化都是积极吸收,或者是批判吸收,这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像欧洲的学者对文化总有国别之分,反而导致了学术研究的缓慢发展。然而美国确是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没有局限性的艺术史,在加上青年进取的精神,移民学者带来重大的收获。潘诺夫斯基还谈到了关于语言的问题,德语词汇的复杂与表意得模糊造成了很多困难,而英语的写作必须词汇表意简单明确,这有利于艺术史的传播与理解。接着他又对比了美国大学与德国大学在教育制度的优劣和"系部制度"与"讲座制度"的差异,这也反映了两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的差异,并且批判了美国的教育体制,文中有一段的论述非常令人深思,在潘诺夫斯基在德国读中学时,他的中学老师大大小小都是学者,而美国只是关心老师是否有修身典范,团结精神等等,并不关心他是否对专业感兴趣或积极热心于此,这是很大的不同,作者为有一个不懂少年心理学的老师而感到幸福,其中说到:"我绝不相信,只能把儿童或者青少年可以完全理解的东西教给他们".这个问题搁置于此值得一番思索,此文的最后是对大学老师能力与良心的论述,最后一句引用卡斯特里欧的话:"压迫人的良心比残酷的杀死一个人还恶劣,因为否定了人的信仰就等于毁灭了人的灵魂。"

  我在读完这篇文章时明显感觉与前面的几篇没有直接关系,但为什么会收入到这本书的最后呢,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潘诺夫斯基对于美国艺术史研究与艺术史教育的看法,还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研究艺术史所要具备的条件与自身的素养,从事美术史的研究就必须掌握大量的资料(这就需要博物馆,图书馆等等),还需要有艺术史研究的场所与机构(大学研究生院和艺术研究所),剩下的还有艺术史教育问题(教育体制与教育方式,大学教师的素质),于是这篇文章在我认为是有别样意义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