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开题古》有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石开先生的艺术创新

  ――读《石开题古》有感

  黄伟文

  《石开题古》一书已收阅多时。虽然已经过了刚收到时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但置之案头,不时翻阅品读,依旧是我这一段时间来最好的休闲方式。此书的装帧设计、排版印刷等皆属上乘,不少同好都亲撰长文加以褒扬,在此笔者不再赘述。下面想就石开先生的艺术创新谈谈自己的体会。

  喜欢石开先生的书法,大概缘起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当时我因参与校园书法活动,与华南师大小晓斋颜碧辉老师日渐熟悉。颜老师是篆刻高手,又好客,我们几个热爱书法篆刻的学生,便常到小晓斋做客,通宵达旦地喝茶聊天,看书写字。颜老师家藏许多书法篆刻书籍,其中就有石开先生的几本印谱。我当时已经知道石开先生大名,也看过先生的印作,不过看不懂,不知妙在何处。于是在一天晚上,我请教颜老师如何看石开先生。颜老师一谈到石开先生,立刻表现出非常恭敬的神色,说:"石开,厉害啊!"于是,颜老师便拿过石开先生的印谱,细致地给我讲石开印作。颜老师大概的意思,是说石开先生的印作很大胆,很有想象力,但这种大胆是有根据的,不是信手胡来,石开的印章那些披麻状的线条、还有那些好想印面不干净留下的斑点,皆是作者一丝不苟地做出来的,没有一处多余和随便,总的来说,石开的印看似随意,实际上是极其工稳严肃的。按照颜老师的引导,我再细看石开先生的印作,此时顿觉豁然开朗,仿佛一下子领会到石开篆刻艺术的密码,当时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终生不会忘记。

  正是从那天起,我就成为石开先生的粉丝了。从他的印作入手,我又顺着他的艺术足迹喜欢上他的书法、国画、诗文。可以说,现在的我就是石开先生一个彻底的粉丝,十多年来一直关心留意着石开先生的艺术之路变化发展轨迹。每逢石开书法专卖店有新作登出,便立即下载图片收藏。在各大书法网站、网络商城见到先生的作品,必行注目礼并保存图片。         早期的石开书法,以野逸为主要基调,极尽抖动、盘绕的线条,不主故常的结字,使之与古人、与同时代的人,都拉开相当大的距离。虽然可以看出其中明清调子甚浓,但要说哪家哪派,估计没人能说出来。我只能约莫看出他的行草书,有一些傅山的影子,而篆书则有汉印入书的感觉。到了2001年前后,石开的书法开始有一个变化,多了不少传统的结体和笔法,尤其是到了2004年(甲申年)以后,这一倾向更加明显。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大概是想使自己的书法在传统的共性上稍稍增加一点,个性的一面淡化一点,通过从传统中重新吸取养分,来提升作品的境界,不再过于野逸。石开此举无疑是十分正确并且成功的。通过不断融合传统的养分,他的书法越发拿人寻味,线条、结字越来越体现冷峻孤高的艺术特色,也越来越受各界收藏家的欢迎,隐隐然已具备一名书法大家的气象和格局。

  及至六七年前,一直求新求变的石开先生,并不满足于已经达到的艺术高度,他下一个谋求突破的目标,是在书法章法。2011年年中,其专卖店挂出一件篆书斗方,我初看就感觉一惊,那种动感起伏的章法是我前所未见,让我想起摩崖书法的样式。后来我在当年11月到京城看望石开先生,还跟他说起那件书法,我问他是不是模仿摩崖书法的章法,他说正是,他是在平面上模拟一个写在凹凸不平表面的字迹那样一种完全异于既定书法章法的样式,以此表现一种整体的动感。他这个尝试可以说开创了书法章法新的图式,既不失传统的根本,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也为当代人在书法章法的创新领域提供了借鉴。正因为这个突破,受到圈内外不少评论家的肯定,邱振中先生主持的2012年的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书法艺术家评审就将年度书法艺术家这一殊荣颁给了石开先生,以肯定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积极探索和所取得的成就。

  自尝试了较长一段时间摩崖式章法之后,石开先生并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接下来在行书上又借鉴了唐人写经的章法,横竖均对齐,如布算子状。本来,写行书讲求活,一般不打格,也不会左右上下对齐来写,此实乃犯兵家之大忌。然而石开先生就是石开先生,艺高人胆大,敢为别人所不敢,他通过三个手段来避免这类写经体章法容易导致的整体布局上的呆滞,一个是突出字的大小对比,他尤其喜欢将笔画少的字写大,笔画多的字写小,这样造成的效果是,字形大的字留白多,字形小的字留白少,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这个处理方法,《石开题古》一书也可以常见到,譬如第47页《发菩提心》的行书题跋,里面"之""千""平""上""入"等笔画少的字写得宽博舒展,而"叹""馀""归"等笔画多的字,就写的紧凑很多,字形也相对小一些。另一个方法是在字距上做文章,上下、左右字与字之间,不是严格的均等的距离,而是有着微小差别,这样一来,常造成的效果是咋一看一行、一列的许多字貌似对齐,然而并不是很齐,而是有一些左右、上下的摆动,形成律动的视觉效果,这或许也是摩崖式章法在行书里的变通运用吧。此类例子也很多,《石开题古》第35页《节录金刚经》的朱砂题跋,正是此类章法样式的成功范例,作者这样的处理,既保留了唐人写经体的庄严静穆,又增添了生气,仿佛读者面前的题跋文字,个个都是庙里的罗汉,看似排列整饬,实则表情各异、性格迥然,十分耐人寻味。

  《石开题古》里头,我最喜欢的一类作品,是他一半篆书、一半行书题佛像、佛经拓片的,如第41页《光明无量》、第48页《求自然慧》,等等。这类作品无论篆书、行书都写得庄严法度,线条沉稳又不失灵动,力透纸背,具大气象,更具艺术之美,是石开先生难得的精品力作。

  我一直庆幸和感恩,能与石开先生生活在同一时代,并有机缘曾经得到过先生的亲炙,使我获益甚多。祝愿先生今后艺术之路长青。

  2016年3月31日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