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一)

  "实事求是哲学读书会"二月向全厂员工推荐了四本书,我读了其中的一本《中国历史的教训》,它是纪检监察干部、法学博士习骅所著,作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此书共包含24篇说古道今的典故,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沉思的人物故事,延伸出巧妙的含义。这些历史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是前人的智慧也是过去的教训,借古而喻今,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本书第二篇雍正治吏,讲述了雍正皇帝的用人举措。其中一则小故事《考核县太爷》对我影响颇深,它说的是对一名县令的考核。当时负责考核他的巡抚写了两条评语,一是"操守廉洁",二是"懦弱不振",建议调离本岗位,任命适合他的教育工作。当时吏部看了考核报告,觉得这名县令无功也无过,不足以调离岗位;两者发生了意见相佐,报请雍正帝判别。雍正帝听说之后,朱笔一挥:撤职,理由很简单,县域是社稷基石,县令责任重大,没有责任心,本身就是失职渎职。眼见雍正帝治吏如此严厉,各级官员震惊之余,也明白了,官不好当了,不但要两手干净,这双手还必须要干活呢。雍正帝当时就要求,当官本来就不应该贪,如果只满足是清官,倒了油瓶也不扶,那还能算是好官吗?

  清廉,直到今天也是官员的起码条件。清廉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不仅是杜绝"贪",还要杜绝"懒",贪致误国,懒也误事,无所作为的"清官"就是庸官,作风上清正廉洁,工作上敢于担当,二者缺一不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反腐力度,成绩斐然,一些大贪官的落马让百姓们拍手称快。反腐不但反的是贪污受贿,还反的是无所作为。做为领导干部,如果报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整天混日子,在其位而不谋此政,拿着俸禄不干事,最终与贪官无异。

  廉洁是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勤政也是其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一则很小的历史故事影射的道理发人省。做为一名干部,我会时时以"三严三实"反省拷问自己,思想上是否有庸、懒、散的苗头,是否做到了为员工谋福利,办实事,是否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效益,是否想公司这所想,急公司之所急。2016年在公司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形式下,更要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摒弃旧习,做一名真正合格的领导干部。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二)

  近来,一口气读完了《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本书,那感觉怎是一个爽字了得!细细想来,很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的书,这么精彩的文章,这么有趣的故事了。真的是写人写事不拘一格,说古道今入木三分!让我不禁感叹,历史原来这么近,就像刚刚发生过一样!

  好的文章,要像山一样厚重,像水一样灵动,像风一样无影无踪。说到这本书里的文章,首先吸引到我的就是闪闪发光的标题,一下子紧紧抓住了我的眼球,崇祯本可不上吊,皇帝的伙食费,庆亲王的作风问题,将军的烟瘾等等。顺着标题这根藤,再来摸摸故事这些瓜,感觉好的西瓜太多了,我就挑几个又大又圆又甜又脆的给大家尝尝。

  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开会总结元帝国倒塌的历史教训,大臣们普遍认为,元朝的统治太宽松。他却认为元朝是对官员太宽松。朱元璋给我的印象就是个残忍的暴君,铁血无情,杀人太多。但是,在历史教训的总结上,他的观点还是很深刻的,在今天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应该知道,朱元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大明的江山,老朱也是蛮拼的,如果谁有他那样的敬业精神,至少也要被评个劳模!如果公务员、机关人员都学他那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越来越近!

  倒霉的崇祯皇帝,做事不果断,开会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坟墓,最终上吊自尽。本来他有活命的机会,可他没有抓住,历史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一步得生,一步得死。历史不能更改,但我们后人可以试着改变。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想好了的,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扎扎实实去干、去落实,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样才会不留遗憾。

  书中有一幅图片,写的是雍正皇帝的一副对联: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我相信,谁读到这副对联,都会有一定的感触,这是多么高深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即。(www.lieshai.com)就像孟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这副对联散发的意境可能是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如果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又惧怕谁背后评论呢?

  读到晚清的两个奇官,我的感情掀起了波澜。读到成琦的时候,我是咬牙切齿;读到吴大的时候,我是由衷点赞。我相信,成琦这样的官是民族的败类,一定会遗臭万年;吴大这样的官才是民族的脊梁,一定会流芳百世。这也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历史的经验需要总结,历史的教训更值得吸取,不然真的会陷进杜牧所说的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历史的怪圈里!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如果你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如果你希望从历史中获得一些启发,那请你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历史原来并不远,就在你我身边。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三)

  勿忘史训  正风前行

  静探岁月长河,华夏文明千余年,历史展现了峥嵘王朝屹立不倒,也道出了强盛王国没落训鉴。《中国历史的教训》,从作风和反腐斗争的角度出发,反观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故事古诫,将我国现阶段"作风建设"这一重要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相当具有时政性。

  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清、苏联以及中国近代的数则故事,其中一则讲到了周恩来总理后代的故事。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秉承家族的优秀作风,她待人真诚,对待新同志总是热情相待;她真抓实干,不追求学历,一心一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她关心同事,为了广大同事的生活条件着想,主动放弃了单位分房……她舍弃了根本不属于她的以及一些本该属于她的东西,但她总是以平静的内心和奉献和精神相待,收获了高洁的品质。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后继的共产党人树立了优秀标榜,同时折射出了共产党人至真至纯的卓越党性,也投射出她自身高尚清廉、无私奉献的阳光秉性。

  本书还从腐败没落的清王朝列举了诸多反面事例,深刻地道悟出历史的惨痛教训。"皇帝的伙食费"这一故事从历代皇帝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反映出贪污腐败的现象,以及上下级之间对这种事实的沟通与较量。一类是蒙在鼓里根本不知实情,一类是了解实情却束手无策,还有一类则是默许为奸,造成这一系列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制度和人性的陋缺。故事从多个角度探讨议论,一方面反映出作风建设和反复斗争工作的困难度,另一方面就是强调要加强制度的建设,用制度约束人性中的缺点,肃杀不良的工作作风及现象,坚决不给贪污腐败提供温床。利用好制度这一工具,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一个目标切实地落实实现下去。

  作为年轻共产党员,我们对曾经的党员同志和革命前辈们的故事和品性了解甚少,通过这一则则简短的故事,使我们难得地获得走近他们的机会。透过"谁是最快乐的人"中周秉德这一人物形象,大致描绘出曾经那辈共产党人是怎样的一个轮廓 ―― 他们心灵纯净,在利益的诱惑下始终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诱惑所动;他们质朴善良,始终能够考虑他人的利益,舍己成全他人;他们坦荡正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决不掺半点假水。曾经那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前辈们,他们都经历过严格的革命锤炼,使他们炼就了一身正直不屈、纯洁质朴、甘于奉献的党性素质。也许他们当时的生活条件相对清贫,但他们的内心绝对是非常充实而快乐的。他们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踏实地前进,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新中国的万里长城,用他们的纯挚党性抒写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对于如今生活条件相对宽裕的我们,该怎样去继承这样的优良传统,该怎样坚定自身优良的作风,该怎样投身反腐的斗争当中,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和研讨的。

  看过了历史的训诫,再看当今现状。党的十八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立即提出"八项规定",将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随即掀起了一阵强烈的反腐反贪的风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重一大"、"三严三实"等一系列专题工作接踵而至,老虎苍蝇一起打,高官干部齐下马。经过两年多自上而下的作风整改,扫除了党和国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毒瘤,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走向腐败的隐患,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国繁荣复兴的曙光,同时也使人民对党充满了信任。作风建设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项工作还应该长期坚持开展下去,在开展过程中做到不左倾不右斜,从实际出发,切实 整饬不正之风。

  一则则真实的历史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优秀共产党人的品性与作风,也向我们展示了腐败黑暗的社会氛围下最终招致的后果。在我国不断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同时,我们应当勿忘史训,悬一轮清澈的明镜,反观历史事迹,正视当前社会,紧紧抓牢作风建设,加强制度完善改进,以积极健康的作风,同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一齐并肩前行。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