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她们知道我来过》有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站在生命的末尾

  ――读《她们知道我来过》有感

  教学部/宋莹莹

  这本书拿到手之后很久,我都不敢去翻动它。灰色封面上那排"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的字样,总似乎在提醒着我它可能带来的沉重感。毕竟,生命的终结是很令人哀叹的,而自己好像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这些哀叹。不想,后来却是母亲先于我翻开它,并每日一读、很快便看完了整本书。在向母亲确定了书籍内容没有设想中那么让人难过之后,我终于有了打开它的勇气。

  其实当初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去阅读,是有一些原因的:一是自己曾经了解过发达国家的养老情况,想做个比较;二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曾经近距离接触过一位快满百岁的科学家,他的生活状态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三是在自己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时候,故作姿态、自以为深刻地思索过"生与死"的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如果死亡是瞬间发生的,那就没什么好可怕的"(对比现在连看本相关的书都要做心理建设,可见这结论多么幼稚)。这诸多种种的疑惑,我都期待着从书中得到解答。

  一、关于即将到来的逝去

  书中的那位"欢乐奶奶"尤其令我敬佩。她已经九十几岁高龄,癌症术后来到医院,被医生告知今后只能躺在床上。但奶奶却没放弃,通过自身努力从卧床不起到慢慢站立、再到能试着挪动脚步,最后竟然成功的走出了房门!要知道这一系列的动作如果交给一个健康成年人去完成,大概也不超过一分钟。然而在"欢乐奶奶"这里,是好几个月的反复练习、忍受疼痛、坚持不懈的结果。

  "躺在床上和走出房门有那么大区别吗?反正过不了多久一样会离开这个世界,做这些事情、忍受那些疼痛有什么意义?"或许有些人会这么想。对此,"欢乐奶奶"早就准备好了答案:"我希望自己早点去世,活得可以了,够长了。但我不会悲观,我会活一天就高兴一天。"

  多么平静的心态!多么令人敬佩的观点!

  在该书作者接触到的人里,如谈起死亡,有人是恐惧、有人是麻木、还有人是哭泣,唯独"欢乐奶奶"是平静地等待。这甚至让我想起罗琳笔下的那则死亡圣器的故事――三兄弟和死神会面了,死神愿意满足他们每人一个要求。老大和老二都做出了挑战死神权威的选择,他们妄图借此羞辱死神、跨越生死,最终只得到惴惴不安的生活。唯有老三选择在年老时像迎接自己的朋友一般,迎接死神,因而获得了平静、安详的晚年。在面临即将到来的逝去时,能够平静对待生命终结,毫无疑问是智慧、勇敢的!

  二、关于最后拥有的东西

  年轻的容貌、矫健的身姿、漂亮的衣服、宽敞的住宅、豪华的汽车,还有世俗看重的钱、权、利。这些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或者正拼命追逐的事物在一个高危老人面前,已经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一文不值。到底在生命面前,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才是当我们站在自己生命的末尾,仍旧珍惜的?答案是:记忆和情感。

  由于疾病或者年龄太大出现的记忆力衰退,许多老人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能记住或者能交流的东西,已经很少了。他们的人生仿佛已经浓缩成现在还能记得、表现的一两点。例如,"电视奶奶"就能用五分钟讲完自己的一生,"警惕奶奶"只有文革时期的记忆,这让她误以为现在还是文革时代因而处处保持着警惕。或许有人认为这挺悲哀的,过往的许多精彩被淡忘了。但我却觉得它是记忆刻画的痕迹,无论悲喜自有其美丽之处。书中老人各自的身体状况不同,记忆力的好坏也不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进入了一个非常纯粹情感阶段。书中提到"他们会有更为本能的情感,喜欢你就是喜欢你,讨厌你就是讨厌你,这种情感已经不再允许理性的介入,是情感的‘纯粹表现’".这是不是很像幼儿时期的选择?没有那么多借口和条件,一切都只是因为出自于内心。再简单不过,但却十分珍贵的情感。

  三、关于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这本书看到后来,我越发觉得故事中那些永远无法结识的老人可亲可爱,"这些高龄的老人,是世上的宝贝。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让他们在人生中的最后一站过得安好,就是我们在为自己的将来负责。本书的作者总结了许多临终关怀的注意要点,解释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需求。我想这值得我们再次审视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而身为一个保险人,如何做好养老工作,让更多的老人站在生命的末尾,能得到更好的照料,平和地走完最后的旅程。我们相信,我们能做的一定是"没有止境,永无止境".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