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 卢小铭:从内心涵养一泓清泉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防身治病的武器之一是勤于学习。《习近平用典》这一吸允着中华民族无比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瑰宝,有着语录所缺乏的隽永深意,有着训诫所不易及的亲切醒豁,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具有强大的呼应与促进作用。

  近来,手捧此饱含丰富精神钙质之典籍,犹如进行了一场盛大的"洗澡、观镜、治病"精神之旅。书中"宁静"、"抱朴"、"笃行"、"明辨"的朴实智慧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提示着我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注重从内心深处涵养一泓清泉,滋养一股浩然之气,把理想信念植根血脉、融入灵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保持定力、潜心履职尽责,坚定不移地把农行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涵养一泓心灵上的清泉,应遵循"宁静致远".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的反面是躁动,"安"的反面是焦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浮躁对人对事的祸害深远。在赣州分行近期召开的典型案例轮回警示教育活动中,"迷途人"的忏悔犹言在耳,浮躁把原本的"宁静"与"明志"打破,引人误入歧途,甚至带向无可挽回的深渊。而如何才能够镇静不躁呢?欲力戒浮躁,唯志向坚定。只有树立志向,着眼长远,才能不被眼前一时利益所干扰,进而宁静修炼,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以轰轰烈烈干出一番大事业,此也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应有之义。

  涵养一泓品质上的清泉,应遵循"抱朴守拙".

  "朴、拙",指事物的自然状态。要想品质不被侵蚀,就要保持朴实自然,这意味着我们一要做欲望上的克己者,二要做品质上的朴实者。"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一个人欲望太强,在市场浪潮带来的消费主义面前,在经济繁荣带来的物质诱惑面前,势必会迷失心智。这在防控道德风险上的警示意义更加重大而深刻,作为金融从业者的我们更要时刻警醒自身,在诱惑面前更要做到百毒不侵,在欲望面前更要做到金刚不坏。另一方面,伴随阅历世事加深,人的城府也将越深,处世愈发圆滑,最后很可能带来的是身心俱疲。书中告诫我们不如保持朴实的本性,回归本真,拥抱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涵养一泓行事上的清泉,应遵循"躬身笃行".

  "笃"为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政之要,贵在执行".任何一个宏图大志都需要支点与落脚点,那就是执行。坚定不移的执行力是领导干部能力的"关键之钥".爬坡迈坎、攻坚克难,最是考验领导干部的执行力。今年以来,赣州分行突出强化领导班子执行力建设,要求无论是机关部室还是一级支行、营业网点的领导干部,把完成上级行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作为应尽的义务和工作的底线,心思用在干事业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主动自觉执行,此举充分体现了"笃行"对于业务拓展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苦干实干,不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短期行为,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使本单位、本条线的工作经得起检验。

  涵养一泓处世上的清泉,应遵循"慎思明辨".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人在修身处世时,要注重辨别是非,从他人的建议中发现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短处,日日扫除心灵之杂草,时时修炼道德之境界。作为团队指挥员的领导干部,更要是一名优秀的倾听者,要做到善于倾听、乐于倾听,搭建各类有效平台倾听特别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让他人有益的批评或建议成为另一道"防火墙"、另一种"紧箍咒"、另一条"高压线",努力做到慎独、慎思、慎微。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诚然,从内心永远涵养并保持一泓清泉并不是易事,需要更强的意志品质、更高的精神境界支撑。对于普通员工,需要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对于领导干部,需要始终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永远心怀坚定意志,静心思考,冷静处世,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内心自律,固守那内心的一方净土,最终用砥砺意志不断推动我们农行伟大恒业稳健行远。

  注:此文荣获农行江西省分行领导干部读书心得征文三季度一等奖

  农行江西赣州分行卢小铭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