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种子
――读《别样"母爱"》有感
张晓晖,我校研究生院2011级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母亲助学金"活动发起人,曾获"全国优秀志愿者"、"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咨询发达、社交软件推陈出新的今天,除了还有些会议与杂志发来信件外,几乎整日都被网络邮箱和"微媒体"塞满各种信息,有用无用的,一股脑儿袭来,夹杂着漫天的广告,让人只能疲于应付,躲避不暇。只有山区的孩子,依旧不时寄来信件,或询问学习之法,或倾诉一时失落的心情,有时也会发来习作请求修改,无论高兴还是哀伤,他们总在书信和文章里展现出对世界的热情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他们充满梦想的情绪打破了我身处城市牢笼的困顿与繁杂,也打破了疲惫生活带来的沉闷与压抑。
每每此时,都会让我从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之中短暂抽离,仔细阅读每一封信件,并随着他们简单的快乐与感恩的幸福忘却工作的繁重与这种繁重带来的无形压迫。
年前,怀着一颗流浪远方的心,在体味陌生世界新奇及感受城市没有之纯净与透澈情绪的驱使下,来到了豫鄂边界延绵800里的伏牛山,与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可爱的孩子承受贫瘠之痛却满脸笑容,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短缺的简陋校园里用朗朗读书声发出了走出大山的殷切呼唤,此起彼伏,绵而不绝。这种由内而外的向上力感染了我,也促成了之后的数十次助学与短暂离开城市的放松之旅。
帮助他们,是因为与他们相处,能让我无忧无虑地徜徉于青山绿水之畔,在蓝天白云底下呼吸自由与快乐。因而,从未想过收获回报,也未奢求他们道谢,更不希望他们因为感念某种所谓"恩情"而倍加负担,这便是我和无数好心人将资助他们的活动命名为"母亲助学金"的缘由。我们期望,这种爱,不加条件,不求回报,像山林深处的杜鹃花一样,悄悄绽放,默默吐芳。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种我们定义为"母爱般无私"的关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潜移默化下,成了一颗感恩、上进、寻求改变与突破的积极向上的勇气与努力。而这种无声、无形,却又切实存在的"爱的传递与传承"恰是我们一直寻求和渴望的公益之梦。
我依旧期待着山区孩子的来信,也依旧会从他们的话语里感受他们彼时的心情,体味他们的故事,并理解他们心底对大山之外的好心人那浓厚的情感。但,我同时也被他们感染,并感动着,在他们的文字与笔触里深刻了解他们广阔而充满温暖的世界。
尤其让我欣慰的是,2012年,在母校创建天津外国语大学雷锋志愿服务团起,母亲助学金也在这里生根发芽,一批又一批天外青年作为志愿者与我们一起走入山区,在那里奉洒青春与热情,收获成长与喜悦。
别样"母爱"
河南省南召县白土岗镇
中王庙村小学四年级
李丰娟
我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爸爸是个朴实的农民,平时除了种地,还打点零工,赚些钱勉强维持生活。妈妈智力有些缺陷,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好,更别说我们了。从小到大,我们的生活都过得很艰难,也很少感受到其他同学家里那浓烈的母爱。
幼儿园时,我常因交不起学费而不能按时上学,平时穿的衣服也都是别人给的,大小总是不合身。上了小学,不用再交学费了,但是同学们都买了学习资料,因为没钱,我只好抄别人的做。有时爸妈太忙,做饭晚,我上学便会迟到,常因此被老师批评。所以,我那时常常不想上学,偶尔还会逃课,甚至心里一直出现不再上学的念头。
直到有一天,一年级放寒假的时候,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在那里我见到了一位年轻的叔叔,老师告诉我这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张老师,专程过来给我们发放母亲助学金的,说完就交给我一个信封,里面装着200元钱。我接过钱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张老师亲切的对我说:"拿着吧,好好学习。"
张老师走后,老师跟我讲,母亲助学金是张老师发起的,有很多爱心人士一起来资助我们这些山区的贫困儿童,他们会像母亲一样无私付出,不图回报,不求感恩,只希望我们能过得快乐一点。以后,每年,张老师都给我送来母亲助学金,还给我买了笔记本、铅笔、彩笔等文具,还有很多我从没吃过的零食。张老师告诉我资助我的是位来自遥远城市广州的潘姐姐,我给潘姐姐写信后,她还给我寄来了洋娃娃,让我感到十分幸福。我真的很幸运,遇到了张老师、潘姐姐和这么多的好心人。他们给予我这么多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
我们的生活虽然还是那样的贫苦,但是我却感到无比幸福,我再也不会逃学了,因为我知道: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张老师和那么多的好心人一直在关心我,帮助我,还有和张老师一起来支教的很多天外雷锋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直关注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一片爱心和期望,不辜负这别样却让我感到无比幸福的"母爱".
谢谢您,张老师!谢谢您,母亲助学金!谢谢您,天外的哥哥姐姐们!是您给了我上学的勇气和信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像您说的那样: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指导老师 陈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