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精神 财富 力量》读后书评
刘创
趁着九三阅兵的小长假赶去嘉兴南湖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回来没几天就拿到《精神 财富 力量》这本书的电子版。直觉上就想,这本书该是给那艘红船留个章节吧?打开目录,果然就翻到了"红船精神",于是努力回忆,想把嘉兴南湖烟雨楼前那风声雨声家事国事的实地探访与书中墨香轻散的字符描述一一对应。与一本文字积砌的书做交流,大约该是透过物质的实体,从而在精神层面上达成共鸣和交汇吧。以文字作为载体,把一个个抽象的句子整合成具象的可触可感的如在眼前的具体物象,从生理到心理达成共融和满足,从而让人在智力和肢体两方面都晒成健康的肤色。
去看红船是要坐一小段摆渡船的。在江心岛的码头停下来,远远地,那艘船稳稳地端坐在柳阴下,温文尔雅,大度从容,安静得不动声色。当年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们是怎样辗转从上海来到嘉兴南湖,又是怎样踏上了那条游船?一个世纪之后,所有的怀念都从一艘船开始,有关民族和历史的一个鲜明课题在这条船上蓬勃地生长出来,混沌着也分明着,安静着也汹涌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去南湖看那艘船,的确是可以补充些钙质和正能量的。
身体的健硕和精神的健硕从来是密不可分的,而精神的健硕永远是身体健硕的前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最终的内核定义不是血缘不是地域,甚至不是文化和语言,而是精神。红旗渠、西柏坡;北京奥运、载人航天,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词总是因一些人或事而名垂千古,而这些人和事也总会锤炼成一种精神上的养分代代相传,父辈们犁开垅,撒下种子,然后我们开始成熟。大国重器是一个沉甸甸的名词,这个磅礴的词意中不仅仅是要有一流的科技和经济,还要有超一流的精神传承。精神是一种历史遗传的信念、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在此之上的意识形态上的统一、团结和榜样的发扬光大。那些衣冠举止、响响声态也都会使一个国家因这些火炬接力一般传承不变的精神的延续和丰满变得炯炯有神,从精神架构到生态方式,成为民族性的在思想底层遵循着的常态。从文明积累到道德平衡再到思想指南,精神是贯穿着人的整个历史的纵向和人文的横向的,它约束着这个血脉相通的民族束身修行,成为一种蓬勃生长着的奋斗动力从而功泽后世。当这些精神从单一的个体共通为一个民族必须遵守和尊重的道德养分,一个精神层面的民族于是诞生了。
阅读是需要一种神圣感和虔诚感的,不然怎么能有心生骄傲的可能?从长征精神到南泥湾精神,再到亚运精神、抗洪精神,对一些具体人事的踏访总能成就和修缮一些精神领域的归真感和指引感。迷路是让旅者憔悴的,而榜样和灯塔,其实还亮得依旧鲜明。那些万古常青的伟大人格和品性,与这个民族的生理机制如此的相契相融,如瀑入河,不留痕迹。
《精神 财富 力量》正是这样一本聚合着力量的精神财富。历史总是善恶难辨的,而精神的俊朗总是从那些模棱两可的谜团中透出些清新气息,给人扑面的芳香,清神爽脑,醍醐灌顶。著名的小岗村"十八个红手印"成为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带头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曾经激励了一代人;而特区精神则是新一代经济腾飞的样板和试验田,成就了中国第一代经济上"敢越雷池"的"敢闯敢冒敢试"的探路者,也成就了"开拓竞争奉献"的老黄牛品格,读《特区精神》,就像翻开了中国经济的履历表,那些探路先锋总是神态如仪又光芒四射。
刘胡兰、方志敏、江姐,革命先烈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孔繁森、林巧稚、华罗庚则彰显了艰苦卓绝、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不放弃不抛弃,既有"突击性格"又有攻坚克难的韧性,精神层面的力量永远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它潜移默化,像春风朗朗,从书页间飘然而出,忽拉拉把一个时代的精气催生得春风习习、花团锦簇。
精神的皈依是一种穿透生命实质的统领和协调。若是遗失了精神的俊拔,肉体的强悍只能显得粗俗和野蛮。中国自古就是讲究内外兼修的,精神的丰满才可以使一个民族显得从容和端庄。时间的纵轴上,新文化诞生的五四精神开始到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再到建设新中国的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直到改革开放的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着典型的时代烙印;人文传承的横轴上,移山的愚公精神到李大钊精神、鲁迅精神,再到焦裕禄精神、任长霞精神,一个个鲜活的英模事例在书页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延安到井冈山,从三峡移民到北京奥运,《精神 财富 力量》说的就是那些无处不在的精神中国和中国精神。
当火车从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呼啸而过的时候,"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针兴奋剂。那些步步长揖的虔诚佛者是不是早已把朝拜之心放到那疾驰而去的列车上带去了雪域天路?那些朝拜者空乏其身一路艰辛,支撑其物质生命的力量其实正是来自内心深处那不打折扣的虔诚和精神的渴望。青藏铁路给了那些朝拜者一个坦途,青藏铁路精神则给了一个民族通向世界屋脊的可行之路。民族复兴之魂、强国之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和重要遵循。思想上的统一才能在行动上完成协调一致的指向性,从而成就一个民族在意识形态上的全方位支撑和身体力行的原动力。
一个从远古一路飘香的民族,是该有一些浩气长存的精神留存的。它经了历代人的梳理和归整,最后落在此刻摊开在我案头的这本散着墨香的书一般模样的文字里,它胸怀万言,却又沉默不语。那么安详地一动不动,似乎不想惊扰任何人,像母辈的叮咛,淡淡地,一丝丝地浸入到我身体里去。
大国重器,"重"的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和谐和统一,而这个"器",则毫无疑问是一股令人振奋的精神领域的超拔和健康。只有精神上的健朗和整齐,才更使一个国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无不胜的能动性、整齐划一的行动力。这个角度上,精神不该是行为的点缀和陪衬,它恰恰应该是行为的指引和奋斗主题。
正是这种庄严堂皇的指引,给一个民族营造了精神范畴的家。
(本文作者为著名书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