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常乃惠《中国的文化与思想》有感
马冰华
一日去省运车站送人,由于离发车的时间尚早,逛到了万卷书城,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常乃惠(惠,de)先生所著的《中国的文化与思想》。这是一本出版于1928年的书,因作者是山西榆次人,曾在燕京大学、山西大学、四川大学等校任教,对此书多了份亲近感,就翻看了起来,以至于差点误了汽车,最后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常先生的这本书,不像一般文化学术著作那样深奥难懂。作者以非常简洁的语言梳理了从上古时期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文化和思想,让我们能够从整体上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读了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魅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早在西周,人本主义思想就在中国兴起。比如《孟子》引自《泰誓》中的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国语・楚语》中记载的"民,天之生之,知天必知民矣".这种重民的思想在西周中叶产生后,到西周末年就已经非常成熟了,比之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的人本思想早了近两千年。当然,古时的人本思想跟我们今天的以人为本还是有差别的。对于古代的人本思想,常乃惠先生认为:"当时的民本主义并不像今日共和政体以人民为主体的一样,不过是一种贤君良相的保育政策而已。"他引用《左传》的话说:"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常先生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古代的民本思想是统治人民的一种策略,今天的以人为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理念,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党和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读罢本书,我既明白了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历史传统性,又了解了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性,对于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更加充满了自信。
常乃惠先生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历史大变革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做了深刻的评价,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他说:"思想的进退与民族精力的盛衰是成正比例的":"魏、晋以后,民族老了,政治、军事方面都退化了,思想也就因之堕落起来,才会产出那样徘徊歧路的怀疑思想和聊以永日的享乐思想。民族思想到了这样地步是非常危险的,照这样下去,是会酿成民族的自杀的。"魏晋以后,中国民族陷入长期的分裂动荡,这和常先生所说的思想的退化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在思想文化上一直存在着西化和分化的危险,一些食洋不化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我对此现象感到深深的忧虑,这也说明了我们加强学习中国思想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常乃惠先生说:"文化还不仅仅是代表物质上的生活,他更代表着人类精神上的努力,一切的道德、理想、组织、制度都是文化的表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标签,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没有出现像常乃惠先生所说的那种魏晋时期的"民族老了"的现象,但我们依然要警惕思想文化领域的西化和分化,维护民族文化的安全。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名普通建设者,我决意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努力工作中坚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者单位:晋城市城区农委)
- 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