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开始的时候,办公室的尹老师推荐读一本书,书名是《告诉孩子你真棒》,作者是卢勤,她建议我读一读,也许对孩子有帮助。当时我没有立即去购买,渐渐地也有些遗忘了。有一次在书城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仅目录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明白了“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这既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适合我们自己。
许多父母,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
仔细思量自己,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孩子学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
其实我也看到在生活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了,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呀”、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孩子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因此,通过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应该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父母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新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父母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
二、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父母,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二)
第一次知道“知心姐姐”卢勤是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她的讲座――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空间,立即就被她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她的语言幽默风趣非常具有感染力,把一些简单的道理通过大量的事例表达出来,你会不知不觉跟她产生共鸣,不知不觉就会想,我该如何对待我的孩子,如何跟他沟通,如何才能不让悲剧发生,如何才能让他更加快乐地成长。
看完讲座我就去书店找她的书,买了这一本《告诉孩子,你真棒》,这只是她的其中一本,还有包括《告诉世界我能行》《写给年轻妈妈》等,都是非常好的书,不光给做父母的提供了家庭教育的范本,从中获得启示,受到触动,对于孩子,在获得理解的同时也能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成为父母与孩子间沟通的桥梁。
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写了家庭教育的冲突以及缓解冲突的办法、如何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需求、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爱孩子的几种办法、快乐人生的三句箴言、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可以说每一章都给我许多启示,但是印象最深的却是第一章和第五章。第一章从家庭教育出现的五大冲突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现在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到孩子身上,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他们拼死拼活地累,对于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学习好。父母不关心孩子是否快乐,有没有学会爱身边的人,是否具有责任感,是否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只要孩子学习好,一切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不值一提的小缺点,甚至连缺点都谈不上。这种对孩子物质需求无限满足,精神需求却很漠然的教育方式,不仅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与痛苦,也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像几年前发生的某高校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不了解他的人可能会认为他太残忍。而事实上做妈妈的为了补偿他缺失的父爱,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为了让儿子考上名牌大学,除了学习,海洋在家里没做过任何一件事。他忠实执行妈妈的命令,自己一点点独立思想都没有,甚至到不小心把脑袋撞破也不知道去医院的地步。终于考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却出了这样的“伤熊”事件,做妈妈的这时候最关心的不是熊的伤情,也不是儿子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异常,而是儿子的学籍能不能保留。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面对屡屡发生的青少年犯罪事件、轻生事件,卢勤痛心疾首。在书中用大量的事例告诉家长:“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要以人为本,不要以分为本,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甜,更不懂得珍惜,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因为施比受更有福。”
书中同样也举出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象担任北京国际艺术学校副校长的贺谊芳,就特别注意保护孩子小小的爱心。儿子用妈妈给买冰棍的钱为妈妈买一枚小小的戒指,这礼物微不足道可妈妈当成宝贝一样珍藏,因为她知道这是孩子的一颗爱心!这种爱或许不像100分、奖杯那么现实,但却是人生路上的丰碑,是父母辛苦付出后最殷实的收获。
北京男孩张驰是英国剑桥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他18岁就去英国读本科,“BBC”广播电台称他为“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成功归结于父母对他道德的培养,父母认为儿子最大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www.lieshai.com)父母通过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播撒爱的种子。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知心姐姐”卢勤的个人魅力,她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知心姐姐”事业,用自己的爱心征服了千千万万的孩子。她有一双爱的眼睛,五分钟之内就能发现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的长处。她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个人都有很棒的地方,如果能被发现,他们比谁都不差。
正因为如此,无数的处于迷茫处于苦恼中的青少年们纷纷向她求助,向她倾诉自己的秘密。在她的劝说下重拾信心甚至放弃轻生念头的人不知有多少,听了她的讲座,看了她的书,父母与孩子间改变剑拔弩张关系的更不知有多少。
在她前往重庆看望一个用智慧挽救父母婚姻的9岁男孩时,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车子无法向前走了,马路上,山坡上黑压压的全是孩子,无数的孩子为了要亲眼看一看“知心姐姐”,和“知心姐姐”说句话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家远的也由爸爸妈妈陪着赶来了。卢勤说自己早已泪流满面。每每读到这里我的眼里也蓄满感动的泪花,为这么多渴求理解的孩子感动,更为这样有魅力的事业感动。孩子是大地,孩子是太阳,我希望能像“知心姐姐“一样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给孩子带来一片清凉,一片绿荫。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三)
认真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后,自己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那些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的父母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那些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
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学生学得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是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教学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啦,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啊”,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老师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老师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
二、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老师,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我读过一篇文章叫《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文章中的母亲共参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长会。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母亲做出很自豪的样子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第二次家长会,小学老师对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母亲她流泪了,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第三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初中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文中的这位母亲给予儿子的就是一种激励的爱,使儿子总有一种做得更好的欲望。我想如果我们老师能做想那位母亲那样就教育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会成为非常棒的老师。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四、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总之,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 念书的孩子读后感
-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读后感
- 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