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摆脱贫困有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读摆脱贫困有感(一)
  
  最近,我阅读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了习近平同志的《摆脱贫困》一书。全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刚拿到这本书,我以为里面又是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但真正读后却觉得该书语言朴实,内容也是贴近大家生活,乍一看只是强调为官为民办实事,但其实很多价值观和逻辑思维也是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
  
  在书中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段话,对于我们这些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断建立健全教育新机制新制度,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方式,让每位教师都走向思想富裕的新路径。
  
  此外,我赞赏文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而"滴水穿石"是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我认为要真正摆脱"思想贫困"正需要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境界。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认为我们的工作也是承前启后的,将我们老师传授我们的知识与为人处事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担任班主任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能靠一朝一夕,就是要细水长流,以身作则,以身亲授,把握任何契机教育他们,日积月累,真正做到"滴水穿石".作为一名任课老师站在讲堂上,我们要立足于实际又要胸怀长远目标,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
  
  在该书的《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这篇文章中,习近平同志更是直击我们的教育事业,发人深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这与"滴水穿石"有异曲同工之妙,办好教育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钱。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受到财力的制约,对于这点,习近平同志也在文中提到:"我们除了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国策,创造条件,增加收入,保证教育事业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规模以外,还必须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把数量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实践,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一定要教给学生实际本领,使他们回家后有可能成为生产能手。"近两年由于生源紧缺我们中职学校常把学生的数量摆在了质量的前面,这给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难题。(www.lieshai.com)16、17岁的少年正处在价值观确立的年龄,长期处于一些不良的风气下,往往对他们的人格培养会造成影响。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从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发展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但是如何为学生创造职业场景从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读摆脱贫困有感(二):挺立我们的精神气质
  
  文/南元子
  
  我很爱读书,但是智识有限,往往领悟不深。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的大部分篇目,我粗读了一遍。我发现其中名言警句甚多,无论是引用先贤的,还是其首次阐述的,我们只要随便拈来一句,都值得思考一番,品味一番。我常常被他真挚的感情、执着的追求和灵动的思想所感动,每每有所收获,都会合上书本,仔细琢磨片刻。无奈我才疏学浅,未能全窥其中的奥义,今天权且摘出几句特别喜欢的句子,结合学习谈理解,联系工作谈启示,概括为"一立二脱三塑造",抛砖引玉向贤者请教。
  
  首先,讲"一立",即:树立鸿鹄之志。
  
  习近平在《弱鸟如何先飞》中说:"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摇扶直上’是困难的".要求闽东的同志消除小心翼翼的弱弱心态,树立远大理想,以弱鸟之躯展鲲鹏之志。我想,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事业,这有很深的启迪意义。我们从小听惯了立大志的叮嘱,经过长年的历练,常常感叹自己的现实与少年时的大志是那么遥远,甚至开始"现实"起来,告诫青年朋友们"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他们也"现实"起来,却很少深入地了解立大志的辩证意义。理想远大,未必能够完全实现,但是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使之奋发图强,向理想的方向前进。孔子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统计调查事业的干部也要有这种鸿鹄之志,不要以为自己身处"清水衙门"就怀着弱弱心态,不敢谈理想,不敢说未来,不敢对统计调查事业做一番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一番设想。实际上,不管你具体做什么业务,从事哪一项具体的工作,如果我们有一个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去想问题、看问题,我们就能把当下的事情看得更清一些,把当下的问题想得更透一些,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自觉和从容。习近平在该书的《跋》中说:"未来可能讲更有意思的话,著更完美的文,做更壮丽的事业,但今天只是今天,未来也只是今天的未来。"这样的话是多么富有时空感和历史感,基于宏大的志向,能够高瞻远瞩,才能有这样自信又谦虚的情怀。
  
  其次,讲"二脱",即:摆脱贫困意识和摆脱思想贫困。
  
  一是摆脱贫困意识。习近平在《弱鸟如何先飞》中说:"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又在《把握住新的机遇》中说:"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习惯于讲我们如何如何贫困,久而久之,见人就矮人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这样的话,换个有实权无实权、有资源无资源的角度,就好像是在说我们自己。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工作。通过多次的下乡,多次与基层干部的互动,我发现,统计部门是"清水衙门"、统计工作"无权无势"、统计干部"位低身卑"的观念在我们的队伍中还普遍存在。他们认为我们自身缺乏资源,还要求人办事,底气很不足,心理上就低人一等。所以,办事时小心翼翼,精神气质上也像"小脚女人",不够大度,更不敢展开格局,这种贫困意识必须摆脱。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公事,不是私事,不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工作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我们不是要求得到别人的可怜,心理上必须自我拯救,必须挺立起昂扬的精神气质。
  
  二是摆脱思想贫困。习近平说:"全书的题目叫‘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那么如何摆脱思想贫困呢?他在《从政杂谈》中说:"人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任何一个人,即使智商很高的人,都不可能一次性就求到事物的‘是’。""切忌自以为是的最好办法就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充实头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是的,摆脱思想贫困方法就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其他单位学习,但有疑惑,问天下,问苍生。这里我也想到我们队伍里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许多干部,在统计系统一干就是几十年,没有再接触过其他工作。我们许多新生力量,大学毕业后直接考进我们系统,没有其他机关或企业的工作经验。多数一直在一个单纯的环境里工作、成长,所以,思想意识里缺乏比较,缺乏碰撞,缺乏由差异性思维而衍生的创新活力。所以,希望我们的干部能有机会与其他队伍、其他单位更多的交流、学习、合作,无论是省直、市直,还是县直,有利于干部成长的机会多争取一些,不断固化,形成机制,成为特定资源,让干部在这些平台的锻炼中开拓视野,获得成长。
  
  其三,讲"三塑造",即:塑造担当意识、塑造刚正意识和塑造坚忍意识。
  
  一是塑造担当意识。习近平在《干部的基本功》中说: "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样的话极其富有警示意义,特别是后一句。我们常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话有一定道理,要求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安于本分,不要擅权,不要越位,但又不对,主要看怎么理解这个"谋"字,虽不在其位,但我们可以认真思考我们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得失,积极主动向"在位者"建言献策,如此,虽不在其位,也可以尽一份心力。这话归根结底,就是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把所从事的事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真正地担当起来。有的人,觉得自己身微言轻,不敢担,怕担不起。有的人说,统计调查本身就不是什么大事,不在中流,何须"浪遏飞舟"?习近平引用孙中山的话说:"一个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不过话锋一转,又说:"但是世界上没有孤立的大事,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做大事’上,青年干部都要一种老实的心态,甘做最普通的事,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塑造担当意识,守住清贫、甘于奉献,担当起统计调查事业兴旺发达的使命。
  
  二是塑造刚正意识。习近平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使命》中说:"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说到刚正,倒不是说我们自己有多么不正,而是觉得,我们有了刚正意识,心里就会充满阳光。还是回到我们统计调查干部办事底气不足问题。我来自基层,知道做统计调查工作很辛苦,基层更如此,很多事情要求人,被拒绝,吃"闭门羹",甚至被无端责骂的事情都有。长此以往,心里就特别憋屈,久而久之,心里就阴冷起来。结果,自怨自艾、自我放逐者有之,沉沦幻灭、自暴自弃者有之。实际上,身卑不敢忘国忧,小人物也要自珍自重,我们统计人也需要内心刚正。所以,我们特别需要一股浩然正气,需要一颗熊烈的太阳,鼓舞和引导自己。左宗棠有一句名言:"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为什么他能做到呢?因为他心里光明正大,有一股浩然正气。胡林翼曾说,只要我所办的事情目的正确、光明,手段就可以灵活,因为心里没有阴暗面,所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三是塑造坚忍意识。习近平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说:"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是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又在《从政杂谈中说》"在原则问题上要讲气节,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要讲策略。"这告诉我们,除了要有格局,有胸怀,还要有一股韧劲,有一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硬骨头。我们的事业无论处于什么阶段,我们的人生无论处于什么位置,要有长远的视线,要有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意志,不要被一时一事的困难所困惑。统计调查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锦绣河山,它有它的美,它有它的壮丽。我们应该树立理想,下定决心,在前行的道路上锻造我们的品格,锤炼我们的意志,展示我们的轻柔。以修心的姿态前行,以苦行的毅力坚持,终会滴水穿石,赢得我们的精彩!
  
  今年10月29日,我到龙岩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随身携带了这本《摆脱贫困》,读到三分之一时,已被作者的勤勉和坚持感动。我随即写了这么一条微博:"出差路上,读习氏文章,有‘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之感慨。其今日能把新政之火烧的这么旺,基于长期在基层的才识储备,缘于对积弊的常年观察。楚庄王云:‘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所谓蓄势而待发,厚积而薄发,即如是。"
  
  我深信,当年在宁德主政的习近平同志:他是自信的,因为志大而远见;他是虚心的,因为他勤奋而好学;他是从容的,因为无悔而坦然。王羲之的《兰亭序》,文末有这么一句话:"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读了习近平同志的《摆脱贫困》,轻轻合上书本,也有如此质朴的感受。
  
  读摆脱贫困有感(三)
  
  福州公安边防支队副支队长 张延龄
  
  近日,有幸品读了习近平同志的《摆脱贫困》一书,该书收录了习总书记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29 篇文章,记录了习总书记早期的执政理想和理念,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弱鸟先飞"、 "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该书"跋"中写到: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摆脱贫困》一书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将深邃的思想娓娓道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倍感亲切。该书主题鲜明、思想性强、可读性高,凝聚着习近平执政感悟和智慧心得,细细研读,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释然,引人深思,深受启迪。如何将"摆脱贫困"的思想贯彻到边防的具体工作中,转化为推动部队科学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深入研讨。笔者结合部队实际,谈几点感受:
  
  一、推动部队科学发展要有"弱鸟先飞"的意识 ." 弱鸟先飞"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涵,亦是推动部队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首先,"弱鸟先飞"要有正视问题、直面不足的勇气。哲学家说过"人最宝贵的不是能看到自身的优点,而是敢于直面自身的不足".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地处东南沿海,辖区海岸线长、经济发展快速;正因为此,福州边防支队的任务更加严峻,考验更加艰巨。目前,基层执勤执法规范化还有待于提高,队伍正规化管理还不够精细,机动力量的组建工作还处于雏形,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增强,这些瓶颈问题,都是"弱鸟先飞"前需要正视和面对的。而在现实工作中不难发现,一些单位面对问题遮遮掩掩、解决问题得过且过,往往不愿也不敢正视自身的弱项和不足,尤其是对待上级督察检查发现的问题,不是深入查找原因、狠抓整改,而是想尽办法托人"手下留情"、"网开一面",生怕问题被通报曝光,丢了面子,最后只能落得身穿"皇帝的新衣",贻害无穷。这就要求我们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正视自身"弱"的现状,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其次,"弱鸟先飞"要有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胆识。提出"先飞"的行动要求,贯穿着对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近年来,福州边防支队在维护地方安全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了许多的努力和贡献,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特别是在今年贯彻落实 "两个意见"的工作中,辅警队伍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及两证办理有效推进,这些工作充分凸显了这支队伍以有为争有位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机遇面前主动把握,挑战面前迎难而上,着力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基层官兵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胆识魄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立足自力更生,把被动"输血"转变为主动"造血",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深入研究问题,积极解决困难,狠抓工作落实,并在攻坚克难和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尤其是一些底子相对较弱的单位,更要有居弱图强的志气和敢拼敢闯的勇气,积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善于在条件有限、经费紧张等困难中,大刀阔斧的干事业、求发展,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再次,"弱鸟先飞"要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气魄。创新是个永恒的命题,事物的发展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固步自封。在总队重点帮扶所队工作中可见一斑,罗源新澳所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单位底子薄、基础弱,既要补欠账,又要赶进度。2012 年年初,总队、支队对罗源新澳所进行帮扶后,这支"弱鸟"在考验和压力面前,冲破传统观念,结合当前主流元素,创新推出了微信走访法并在全支队范围内推广;一改营区面貌,建设起集休闲、教育的鱼水源功能区。可见,只有让思想先行,培养实干创新、勇于开拓的魄力,才能突破和超越保守观念,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从而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打造创新品牌;只有让观念"先飞",才能塑造开拓创新精神、科学发展精神,为推进部队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内在动力。
  
  二、推动部队科学发展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 "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习近平同志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提到,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一是要弘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必须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原则观。原则是方向,也是底线,是工作所需、事业所需、发展所需。特别是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时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而在选择面前无所适从之时,坚持原则就是最好最正确的选择。然而当前,部队中普遍存在着"老好人"的现象,因为怕得罪他人,怕惹上麻烦,怕影响人缘,怕丢了选票,而对身边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对不良现象睁只眼、闭只眼,奉行少说为佳的原则,看似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智慧,实则成为部队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阻力。因此,各级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必须坚持原则不退缩,按照规定制度、规则程序办事,在歪风邪气面前,要敢于作斗争、敢于拔"毒瘤",敢于抓难碰硬,又注意方式方法,善于讲道理、搞团结,维护官兵利益,才能推进部队发展。二是要弘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必须树立"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事业观。我们边防部队点多线长,有的单位地处偏远,驻地条件艰苦,需要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有的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愿付出数倍于他人的努力,不靠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滴水便难以成流,沙石也难以成塔。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事业观,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三是要弘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必须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政绩观。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有种锲而不舍的毅力。改变单位和辖区的状况,必须依靠一任又一任干部目标一致、矢志不移的共同努力,必须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广阔胸怀,必须做长期奋斗的准备,做坚持不懈的努力。决不能好大喜功,热衷"面子工程",如若成天想着在最短时间内出亮点、出经验,不仅耗费大量精力、财力,还会徒增基层负担,使得基层怨声载道、主业荒废。因此,各级要着力健全完善干部考评和激励机制,引导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长远发展观与高度责任感,鼓励干部沉下心来,俯下身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三、推动部队科学发展要有"四下基层"的作风。 习近平同志1988 年底在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提出改进领导作风,具体化为"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回顾"四下基层"的产生、发展和创新历程,与党的群众观点一脉相承、群众路线融贯始终。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边防部队生存发展的需要,脱离了群众工作,边防工作必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辖区的安全稳定就无从谈起。一是"四下基层"要促进作风建设。"四下基层"活动是落实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实在思路,是来之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造性举措。通过"四下基层",使基层官兵的所思、所想、所需能够得到及时传递。当前机关下基层还存在"下不去"、"下不实"两类问题,以及"不必下"、"不愿下"、"不会下"等三种倾向。推行"四下基层"活动,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来,这些问题不解决,机关与基层、干部与士兵的距离就会越拉越远,改进作风也最终只是一句空谈。因此,要把"四下基层"当做我们的必修课、基本功,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更带着措施办法到基层去,这才是下基层,这也是"四下基层"活动的实质与根本要求。二是"四下基层"要密切警民关系。"四下基层"活动既是"接地气"的平台管道,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这一做法所蕴含的本质和体现出的精神,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不仅没有过时,更显示出其重要意义。"四下基层"的核心正是群众工作的精髓,即提倡官兵主动深入群众,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激发调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依靠群众来解决社会矛盾。前几年,我们推行了警官兼任村官的工作,这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很好抓手。要开展好群众工作,应更多把服务群众、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作为边防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爱心、诚心、信心替百姓着想,为群众办事,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着力从传统的"管制型"向便民利民的"管理服务型"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上访为下访,以真情暖民心。这样才能使边防工作更好地扎根于群众之中。三是"四下基层"要推动部队发展。"四下基层"活动既是破解基层难题的实际需要,也是加强部队建设的实践载体。通过"四下基层",摸实情、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坚持矛盾在一线化解、思路在一线理清、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够有力推动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今年来,支队根据基层意见,对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经费投向投量及时纠偏,对落实难度较大的机动大队选址征地、部队"两证"办理等工作适时调整进度和目标。通过积极走访驻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得到福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县(市)区的大力支持,顺利完成机动大队营区初选址工作,拟征地面积约100 亩;办理难度极大的福清海口所、马尾琅岐所、海云所等"两证"办理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年内"两证"办理工作有望实现100% .
  
  四、推动部队科学发展要有"终生廉洁"的志向。 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习近平同志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中提到,共产党人要承担起廉政建设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一是保持"终生廉洁"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威".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不仅应当造福一方,而且应留个清名。持身必须以清廉为准则,凡利禄名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当官做领导,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利,因此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总会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去为不可为之事,非栽跟头不可。道德榜样的影响力不能忽视,领导干部应更懂得这个道理。如果领导干部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上不成为榜样,就无法在基层官兵中树立威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所以每名领导干部都要有高尚的品德,对待事物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名利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为人处事能"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人民利益能"心底无私天地宽".二是保持"终生廉洁"要具有奉献的精神。当干部的宗旨就是要奉献,就是要服务,要立足于理想,不要光图自己实惠。共产党的"官"就是要造福于民,就得讲奉献,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时候说"无官一身轻".想当官又想图清福也是办不到的。当"官"要负责任,包括基层警官,任务没有完成要找你,有困难要找你,出了事故要找你。甚至老百姓心中有怨气,想骂人也是骂当官的。我认为,认认真真地当好"官"是很辛苦的。没有听到哪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说过当官真舒服。一个不图私利,不图清福,只图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共产党理想而奋斗的人,在领导岗位上,即使工作苦些、累些,他的心里也是充实的,这种充实感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无穷的乐趣。三是保持"终生廉洁"要怀有敬畏的心态。"畏法度者最快乐".这是古人的警世名言,对我们今天的工作、生活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广大边防官兵,时刻身处执法执勤第一线,时时面临与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人员打交道,经常面对拉拢、腐蚀的考验,我们只有熟知和敬畏法度,心中有了定盘的星,为人处世有底线,才会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不动心,不伸手,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不至于因为一时冲动、逐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所以,我们一定要始终秉承对组织常怀感恩之心,对工作常怀进取之心,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对名利常怀平常之心,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主动将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确实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实际行为真正践行习总书记所倡导的"要‘干事’,更要‘干净’"和追求"慎独"的最高境界。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守住欲望上限,守住法律防线,守住道德底线。
  
  好书好文章,百读不厌。品读此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勤政为民的胸怀,勤于思考的执着,亲民朴实的作风和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读的过程就是思想和灵魂净化、洗礼的过程。《摆脱贫困》一书思想深邃、底蕴丰厚,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和理念、观点、方法,至今仍然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指导意义的,值得一读再读。
  
  • 摆脱贫困读后感
  •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