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一)
  
  《邓小平时代》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先生历时十年完成的一部传记,记传的对象为邓小平,冯克利之所以译为《邓小平时代》,据称译者认为当前中国所处的21世纪仍受到邓小平的影响,在某种程度而言,我们仍处于邓小平时代。
  
  这部750页的大部头传记由三联出版社引进,三联生活周刊在此书发行前特出了一期《邓小平时代》的特刊,以期将之隆重推出。果然,这本书自发行以来,各大网站及微博都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尤其是我的御用网站――凤凰网,围绕这本书,围绕邓小平,推出了多期议题讨论及评论文章,此书真可谓一时洛阳纸贵。
  
  该书一发行我就在淘宝上买了一本,好贵,整整88元。当然这么贵的书,看起来也得细嚼慢咽的,不然真太亏了。该书简述了邓小平的早年工作生活,快速进入正题,从邓小平文革下放江西切入,逐步还原了邓小平从江西南昌下放到逐步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以及全力推动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图景。借用译者的话,全书人物事情繁多,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人相互关系的细致解读,又有对三中全会、权力过渡、中美建交、政改试水、经济特区、一国两制、八九风云、九二南巡等重大事件和决策的深入分析,是一部被称为研究邓小平里程碑式的著作。
  
  前面说了这么多,应该谢谢感想了,怎奈这本书信息量太大了,几乎每读一章即有感想,读完写感想我真有一种喝并桌酒的感受。思来想去,感想就以格言的形式写下吧,虽前言不搭后语,也算为这部传记留下写念想。
  
  邓小平意志非常顽强,早年因战事及政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都抗下了,铁人也!
  
  大家都知道邓小平三起三落,其实第一起还不算什么,因为那时中国共产党及红军还在初创期,其实他被打到了还能投奔老蒋。文革期间69年下放及75年靠边站真可谓磨练人,那时他年事已高,留给他的机会很少,但他依然不屈不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默默等等待机会。老邓性子很好!
  
  毛去世后,指定了华国锋作为接班人,在毛成为党的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后,邓小平不露声色,依靠多年来的威信、资源化去华国锋的羽翼,最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让华国锋靠边站了。邓小平搞计谋和老毛还是有得一比的!
  
  邓小平成为最高领导人后,推动改革开放,加快对外交流,选拔实干的领导班子,真可谓呕心沥血,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政治家拥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乐趣,那时一种将自己的行动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中的快乐!
  
  邓小平在华还是第一把手时,鼓动民主破除个人崇拜,在自己掌权后为民主设限,保持社会的稳定。在他看来民主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价值,民主是为了保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除此无他用。果然是功利主义的教徒!
  
  胡耀邦是一位真正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光明磊落,一心为党为人民,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他比周总理更值得人尊敬。周是神坛上的敬爱领袖,胡是人民身边的敬爱领袖。(www.lieshai.com)我一直在设想,若胡86年接任军委主席,我们这个国家走得是否会更加稳健。
  
  赵紫阳虽被指对胡耀邦落井下石,但他在八九年的行为,让学生都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之后他被软禁15年我觉得是对这个老人极大的惩罚和伤害。
  
  我总觉得,我们都是这个大时代下的凡人,改变不了时代,不过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二)
  
  这本传记是一部客观、中立的上乘之作。作者借助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大量访谈和港台出版物)是国内读者大多接触不到的,以作者的立场和风格而论,这些原始资料是可靠的。政治人物的功过是非,本来就难以定论,尤其邓小平这样的划时代的、举世罕见的领袖,更是如此。作者的确没有深入分析和评判这些立场不同的争议,这样的任务是很难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也并非作者的初衷。不过,对于更难于了解历史真相的国内读者而言,这本书的平实可靠的内容和对邓小平同情的理解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平台,从而使我们具有初步的资格来深入理解历史的脉络,并以客观的把握为依据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评判。在一系列这样的历史理解的努力之前,所谓的盖棺定论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著作有助于克服当下中国各阶层民众对历史和政治人物的情绪性的极化的评价,缩小极化的情绪和意识形态的跨度或分裂度,将人们聚拢在相对客观和理性的平台上,功莫大焉。
  
  这个时代以邓小平为名,是毫无疑义的。中国是幸运的,因为历史的关键转折时刻有邓小平,身体尚且健康,一直韬光隐晦等待着天将降大任于自己肩头,而且在胸怀、魄力、历史责任感、现实感和政治判断力、耐力以及热忱和冷静的平衡等等方面,几百年内罕有其匹。在最关键的历史关头,最合适的领袖承担起唯有自己可以承担的历史使命。应该说,这是转折时期全国人民的共识。尽管人们说,陈云的政治地位即使在新时期之后也与邓小平旗鼓相当,不过这只有在权力和权威都是同一种性质的时候才成立。陈云的的权威有两个来源,一是他是共产党内长期的经济财政事物的第一权威,其二是他长期掌管中央组织部的工作,自然树大根深。邓小平不得不充分尊重陈云在经济管理和人事安排上的意见,而陈云的权威正是通过这两个渠道及其体制后果,在大体上成为邓小平的盟友的同时,时常发生摩擦,而且作为一种牵制性的平衡力量制约着改革派的步伐。不过,尽管邓小平始终处于政治力量的制衡中从而远不具备毛泽东那样的专制权力,可是他毕竟是唯一的掌舵人和最后的拍板者。
  
  邓小平是孤独的。这与他的性格和政治斗争的个人历史经验有关系。真正重大的政治决策都是他独自思考和发动的,其他人没有资格、能力和意愿能在这种性质的决策上分担责任,想他之所想。实际上,经过残酷的岁月,老一代基本上都身心俱疲,甚至心灰意冷。为改革开放创造国际政治环境的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努力几乎是他单枪匹马(既是军师又是元帅,既是董事长又是执行官)进行的。邓小平与其他人沟通地不多,无论是陈云-李先念,还是胡耀邦-赵紫阳。他的私交可能仅限于掌控军队的杨氏兄弟和极少数其他人(如军区司令员)。这种状况有时候有利于他大刀阔斧,另一些时候也导致了不必要的摩擦甚至遗憾。人无完人。
  
  中国的改革没有总体设计。作者说与其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不如说是总经理。的确如此。我们无论如何敬仰邓小平,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包括他在内的那一代共产党人对现代经济体制和民主宪政制度是陌生的,不可能有透彻的理解甚至基本的理解,他们理解不了托克维尔和制定宪法的联邦党人。说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大实话。改革,首先是一场由政治推动的经济改革,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弱化和变迁是为经济改革铺路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来没有在明确纲领和目标的层面上被认可和讨论过,最接近政治改革任务的提出的时刻就是赵紫阳做报告的十三大,随后不久这些仅仅是口号和设想的东西就成为泡影。政治推动的经济改革,不可能有真正透彻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及其配套政治制度的专家来指导的机会,赵紫阳以‘三所一会’为架构的整个准备最终都是徒然。仅仅从经济改革的次第和举措来看,邓小平时代的改革远不是最优的路径,内容和时机的错误肯定是有的,如国有企业和金融的改革,政企分开的改革等等。
  
  可是,由政治力量推动的经济改革首先是政治性的,仅仅从经济角度来评价是不切实际的。从1979年到89年之间,在防左还是反右之间的不断摇摆,最具争议性的89年天安门事件一直到颇具戏剧性和甚至悲壮意味的1992年南巡,无非说明,邓小平无时无刻不处于政治力量的拉扯和平衡中,同时许多实际的举措以及实际的路径其实是不符合任何人的主观意图的现实后果。再强有力的领袖也经常是无奈的,正因为这种客观的进程本身才要求领袖具有现实感,即坚持原则和方向性,又能审时度势,充分考虑时机的问题。考虑到所有的牵制之后,我们应该公正地认为,邓小平颇为杰出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政治的真理要考虑现实进程和时机,理念世界里的真理就不会理会这些。所以,知识分子主导的政治革命往往带来悲剧性的后果。理念世界里的真理,如民主和自由,假如在错误的历史时刻张开旗帜,就不再是真理了。同时,任何政治制度,其实践都必须满足一系列必要的条件,社会的,经济的,思想的。退一步,在1988年,有许多话是刘宾雁和方励之可以宣讲的,可是政治领袖不可以。马克斯。韦伯的著名演讲<作为天职的政治>是所有政治分析家的必读之作,因为他在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之间做了著名的区分,毫无疑问,毛泽东(往最好处说)是前者的代表,邓小平是后者的代表。我们甚至可以说,政治家在政治问题上是最不自由的,这是责任伦理的必然要求。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是必须的吗?现在看来,在国人被政治运动所深深分裂的时期,在过渡阶段的初期,这是不得不的事情。无论我们多么渴望真正的自由立宪政体,无论我们多么哀叹时过境迁之后作为僵化教条的四项基本原则如何牵制了我们走向开明的现代民主政治的步伐,可是当时又能怎么做呢? 对邓小平最主要的批评,抛开89年事件,就是他没有给予胡耀邦和赵紫阳足够的支持,因而错失了可能的政治改革的良机。我不否认这一点,邓小平应该有能力做得更多。可是大体来看,历史时机尚未成熟,改革派在86-88年间不够稳健,不够深谋远虑,不能把这遗憾的责任归于邓小平一人头上。想想,在多么无奈的情况下,邓小平才会通过南巡这种方式打破僵局呢?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三)
  
  由朋友介绍,我在亚马逊购买了美国作者戴高义十年倾力之作《邓小平时代》,这是一本历尽千辛万苦,参考国内外众多资料、采访了与邓小平接触过的各国领导人、邓小平合作伙伴以及家人等完成的一本巨作,网络上这样评价: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说实话阅读这本书是我阅读史上用时最长的一次,本身这本书比较长,共计有近700多页的主要内容,后面还附有参考文献及索引等,同时也因为关于邓小平有很多的说法,阅读中总是犹犹豫豫的。1994年我第一次知道关于八九动乱的镇压惨况时,异常震惊,为什么当时要如此对待手无寸铁的大学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对政治才有一点点的警觉,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懵懂无知的黄毛丫头了,可是对政治我还是抱着美好的愿望的,因此阅读邓小平的这本书过程中,一直希望自己不会失望,希望本书不要有太多的阴险狡诈,不要被作者写成是关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就这样,边读,边调整自己的心情,每次阅读都不会超过50页,读一些内容以后,就放下。最后在昨天,我完成了全书的第一次阅读。对于一个外国作者力尽所能的客观,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有些方面可能也做了润色,这是必然的,在中国要出版的书籍,必须考虑到中国老百姓的心理,也要力争有主流社会的支持。不过通过阅读,我能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对文化大革命的内外原因以及新中国发展过程,都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这是一本能够比较客观地阐述邓小平生平的书籍,我比较认可。
  
  虽然自己大学的专业是政治专业,关于邓小平的理论著作也曾经阅读不少,如《邓小平文选》三卷,可是真正对一个人的了解,只是通过那些经过精简了的讲话能够得到多少详情呢?这次的《邓小平时代》的阅读,可以很充分地了解整个时代的脉络以及邓小平在这个时代发展中的角色与意义。通过阅读,我也真正捋顺了关于这个时代一些领导人的起起落落,有些人,有些事必须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才更全面,更真实,比如胡耀邦,杨尚昆,赵紫阳等等,以前只是对国家的政策进行了片面的学习,关于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重要意义,只是被动的识记,没有深刻的理解。现在能够好很多了,真相也在这里得到了解,对历史发展过程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有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可既然是政治,怎么可能不复杂呢?
  
  上周和两个表妹聊天,我把自身的感受说给了她们,对她们说,一定要让女孩子多阅读历史(两个表妹家都生的是女孩),女孩子天生的感性很容易以偏概全,处理问题容易感情用事,只有阅读了历史, 在复杂的历史脉络中 了解了人性与社会的规律,才能多些理智,拥有比较冷静的判断力,保持自我的独立与客观。以前在大学的时候也阅读过几本传记,如《彭德怀传》,可是真正对我有影响力的是最近一两年阅读的一些历史题材的小说,如《曾国藩》、《张之洞》、《杨度》、《巨流河》和凌力的清朝系列小说《少年天子》等书,这些历史事实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政治课,关于历史,才有了一点点入门。只有真正接触历史,才明白很多事,很多人。人必须拥有一双慧眼,才能辨明真相,可是慧眼来自阅读,来自理智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盲从,更不能主观想象。
  
  很感谢给我介绍这本书的朋友,遇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很不容易,能够通过阅读获得自己一直需要知道的内容,就更不容易了。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阅读朋友借给我的另外一些政治书籍,那些书永远不会在这里留下痕迹,可是阅读之后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希望在不断的阅读中我能够增强心理承受力,更具有属于自己的个性人生吧。
  
  • 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
  •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 邓小平的名言名句
  •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