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教育24计读后感

时间:2019-05-28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攻心教育24计读后感(一)
  
  刘李小学  杨萍
  
  最近读了学校发的《攻心教育24计》这本书,书中运用大量教育案例阐释了针对不同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我从中收益很大。
  
  书中提到: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因此,我们主张,学生的教育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以攻心为上。
  
  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象天空一样开阔。 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是好的,学生离心离德害莫大焉。
  
  对学生的攻心教育,其实是“治本” 的方法,学生只有在心灵有触动了,行为就会规范,思想就会进步,教师的教育目标也就会顺利实现。
  
  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攻城,就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须要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他,必要时拿出校纪校规或请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但是攻城为次!不可常用!(www.lieshai.com)因为就在这攻城进行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最后固化成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失去了心与心的沟通。
  
  攻心就不同了,在攻心的过程中,教师不必挥动着大棒,也不必手举着校规校纪,只需找准心结,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甚至进行一些无声的沟通,学生就会放下心结,打开心门,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那么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问题解决了。
  
  一个班级三四十个学生,教师要逐个揣摩他们的心理、性格、脾气等,这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农村,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家长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能够跟着自己的父母在家乡读书,这些学生工作还好做一点,因为有家长在身边有事还好沟通。一部分学生的父亲或父母都在外做工,把孩子丢给一个母亲或是爷爷奶奶,部分学生在家里母亲根本管不住,特别是跟着爷爷奶奶的这类学生,爷爷奶奶能做到的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辅导作业那就免谈。到学校后家长就把这个任务全部交给了老师和学校,而这些学生还都是一些班里的“活跃分子”,往往这些学生让老师很伤脑筋。所以攻心在这儿就显得很重要了。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此为教育的准则,教师倘能以此为原则,则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
  
  《攻心教育24计》读后感(二)
  
  长清五中李文祥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因此,我们主张,学生的教育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以攻心为上。
  
  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象天空一样开阔。 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及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是好的,学生离心离德害莫大焉。
  
  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方可牢牢锁定目标。初中生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对学生的攻心教育,其实是“治本 ” 的方法,学生只有在心灵有触动了,行为就会规范,思想就会进步,教师的教育目标也就会顺利实现。
  
  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攻城,就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须要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他,必要时祭出校纪校规或请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但是攻城为次!不可常用!
  
  攻心就不同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方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的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古人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 .学生跟老师其实就是对阵的两个阵营,但是这两个阵营的战斗力却是有天壤之别。老师强,而学生弱。以强击弱,战无不胜,但是强压给学生的意愿真的是学生想要的吗?常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咱们每个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攻城之法以前我们的老师也都用过,咱们那时候的想法是怎样的?这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
  
  不过反过来说,对于攻城之法我们不应该全盘否定。教育要求我们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我现在教的是一年级,对于课堂纪律,站队,咱们每天要强调好多遍,他们有时候还是站不好,我们再用好言相慰不过是让他们感到厌烦而已,这种时候我们以一种强势姿态命令他们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人愚见还是偏向于攻心,尤其是对于低年级或者问题学生来说。很多时候,或许我们不经意的一个问候,一个玩笑,一个小小的奖励就能让他们高兴半天。
  
  中国人非常喜好“度”,凡事都有个度,超了,不好,低了,也不行。对于度的拿捏,这就是实践的问题了。不记得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想必凡和自己较过劲的人对这话都深有感触。人与自己较劲,到底是什么跟什么较劲呢?左手跟右手,躯体跟心理,还是思想跟灵魂?这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得清。不过依据常理,我们和自己较劲,应该包括整体的我与内心深处的我,具体的我与抽象的我,形体的我与思想的我,甚至灵魂的我与思想的我。人战胜不了自己,不是因为自身太强大,恰恰是因为自身太脆弱。比如说,我们明明觉得被威武所屈有失男子汉气概,可我们还是屈从于武力;我们明明觉得被贫贱改变志向脸上无光,可我们还是在贫穷面前丢弃了尊严;我们明明懂得被富贵利禄收买无耻,可们还是甘愿做了金钱的奴隶。如此等等。所以,人要当一家之主甚至一国之主容易,做心灵之主很难。人,一直是自己心灵的奴隶。
  
  攻心教育24计读后感(三)
  
  读《攻心教育 24 计》所想到的
  
  ――文/涂山之巅
  
  最近通读《攻心教育 24 计》这本书,真可谓是受益匪浅。特别是《恩威并施》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思考良久。
  
  古人云:“师者,传授道业解惑也!”从教 20 余载,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深深地感觉到老师的威信是做好教学的首要条件,那么威信从何而来呢?它源于道德的凝聚,知识的积淀,高超的传授艺术。良好的道德是为师的基础,每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为师者操守和水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真正树立自己的威信,使学生心悦诚服。对于教学而言,渊博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自己一桶水才可以给学生一碗水,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人不知者,我知;人知者,我知之更多。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在传统的书本,更所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给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我们的知识才不会老化,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我们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于教学艺术而言,《攻心教育 24 计》给予了充分的诠释。
  
  其实,教学是一个古往今来的一个重要话题,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人们知道――攻城易,攻心更难。现在教育大家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用于教学中来,无疑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做好教学工作,我以为《恩威并施》不失为二十四计中的经典之作。怎样把恩威并施用在教学中呢?
  
  作为教师,要想用好用活这一计策,首先必须正确把握“恩”与“威”的两者关系,通常我们所说的“恩”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师爱”,也就是每一位教师所选择的对教育事业的爱,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梦的实现,要靠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无私奉献。我们要把无尽的爱不断地给予他们。谈到“威”,其实只不过是爱的另一种方式。就教学而言,可以说恩威并施做起来并非容易的事。“恩”和“威”是一把双刃剑,“恩”给予过多,就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好像一个可爱的羔羊,一旦我们的学生变成了大灰狼,老师注定被学生“吃掉 ” ,导致学生无法无天,难以为学。若“威”的气焰太盛,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好比树林中的老虎,面目狰狞,盛气凌人,这样学生就会像小动物,见之必逃,教育的失败感就会油然而生。
  
  因此,要想把“恩威并施”这一计策,做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我想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攻心为上,了解和尊重学生。 由于学生理性思维还不成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都会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很容易冲动,这些冲动一旦形成,他们就很难改变,久而久之,就变成冥顽不化,这种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做为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多了解学生,多尊重学生,攻心为上策,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内心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分析根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说明原因,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从内心感到错误的严重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要维护学生尊严,“恩威”运用恰当。 维护学生尊严,并不代表放任他们。“严是爱宠是害”,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是不闻不问,就会放纵他们,他们就会不把你当做老师看待,教师的尊严就会遭到践踏,威信失去力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把握“恩”与“威”的度,超了不好,低了不行,对于两者的把握一定要游刃有余,千万不可操之过度,更不可能敷衍塞责。
  
  三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少批评。 奖罚分明是做好“恩威并施”的必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感受到奖励与处罚两重天的重大区别。学生进步要表扬,奖励要到位,学生犯错了,或者学习退步了要处罚,处罚要让学生口服心服,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对于奖罚,并不是指物质与金钱,所谓罚也不是拳脚相加,恶语相向。切记在公开场合训斥学生,绝对不可以拳脚相向,否则,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于奖励要与鼓励并行,奖励注重精神奖励,哪怕是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个铅笔盒 …… 对待改正错误的学生,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了然于心。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爱,还要用高超的传授艺术,把自己的知识教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提升自己。
  •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
  • 彼岸的教育读后感
  • 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 新教育读后感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