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萧条大树凋,高衙依旧俯寒潮。英名左邓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篇诗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勇抗击日寇的我北洋水师将士们的铮铮铁骨。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17日中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日本舰队来犯,12点50分,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此战我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其姐妹舰镇远舰在陷入敌舰的重围之中,仍然坚持战斗,定远舰右翼总兵刘步蟾和镇远舰左翼总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战愈勇。3点半时,定远舰所发出的30厘米半口径巨弹,命中松岛。日本旗舰被击中起火,完全丧失了指挥和作战能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决定除掉敌舰主力吉野舰,于是,陈金揆果断开足马力,直冲吉野舰,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全部殉难。邓世昌坠海后,其随从刘忠持救生圈往救,但邓世昌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自沉。”这天正是邓世昌45岁生日,他与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邓世昌“大将怒沉舟”的悲壮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中华民族历史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悲歌!经过4小时40分的酷战,我方5舰沉没,800余人伤亡;日方六舰受重创六舰受伤,伤亡300余人。
读到这里,我的心异常焦虑,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为啥还会惨败哪?我们再看看当是的清政府吧。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水师没有更新装备,弹药不足。开战后清政府最高军事统师李鸿章,又执行避战保船的方针。这样,北洋舰队深藏威海港内,坐待日寇来攻。后来,日军从宽松成登陆,占领威海,致使刘公岛成为一个孤岛。在外援断绝,内部叛乱的情况下,丁汝昌仍连续击退倭寇8次进攻,最后,知大势已去,遂自杀殉国。在当时政府腐败、国民羸弱、士气不振的形势下,丁汝昌一人是无法挽回败局的,“壮志未酬身先卒,常使英雄泪潢襟”。
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它几乎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个可悲可泣的历史教训,当引起后人的无限深思!
看今朝,美国富强,他想打谁就打谁,没有人敢惹,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是打着给人家带来和平的谎言发动的。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多少妻儿老小惨遭涂炭,有谁给他们做主,有谁给他们撑腰,没有,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就是强权,没有理可讲的。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日甲午战争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气节!如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领导集团,带领人民搞好建设,(www.lieshai.com)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把国家建设的无比强大,上下一心富国强民,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幸福安康的日子过,这也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
篇二:甲午海战读后感
这几天,我看了《甲午海战》一书,感受到了清政府的腐败。
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北洋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在渤海湾一带发生冲突最后宣战的故事。最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我方被俘十一舰,被击沉九舰。而日方被击沉三舰,没有被俘。甲午海战有三场战役,分别是:丰岛海战、黄海大战、威海之战。丰岛海战,除济远、威远外。我方其二舰沉没,而日方却未沉一舰。黄海大战与威海之战我方共沉七舰,日方却仅沉三舰。
这本书教育我们,教育我国。不要“保船制敌”,要抢到制海权。这样才能使自己翻过身来。生活中也应该这样,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篇三:甲午海战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甲午海战》这本书。里面讲述了一些铮铮铁骨的中华男儿抵抗日本鬼子的生死故事。
我最敬佩的是邓世昌。他率领“致远”号战舰在大战中疯狂地打击日本军舰。到最后,弹药库里空空如也,甲板上血肉横飞,弹痕随处可见。他下令要和日舰“吉野”号同归于尽,他认为“吉野号”是在前面战争中偷袭中国运兵船的罪魁祸首,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大罪,我不能不了这口气。他命令大家要全力以赴,把“吉野”号撞沉。“致远”号冲了过去,敌人用无数大炮轰击“致远”号。“致远”号被打得起了火,但它像一条火龙似的冲过去。但最后鱼雷管中了弹,鱼雷被,把船炸沉了。世晶落水后,有三次被救的机会,但他英勇就义。
到了最后,虽然我们输了,但这些无比英勇的男儿始终让我铭记在心。
-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 陈嘉庚读后感
- 尘埃落定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