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宦雯静
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我很是惊讶,这本书居然还受到了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的顶力推荐,让我对这个作者好奇起来,雷夫是个美国人,一个美国人写的一本关于美国教育的书。再看卷首的联合推荐,对雷夫的好奇越来越浓。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细细品味的书,诠释了一个教育者雷夫从事25年教育后总结的自己的教育立场,教育经历,以及耐人寻味的教育方法。
雷夫的成功教育不是偶然的,多年前,他也遇到过我们普遍都遇到的困惑,孩子们有时就是魔鬼,给自己带来的不是疲倦就是挫败感。但雷夫并没有击倒,而是花时间观察班中一个安静的孩子,为帮她找回了自信,竟然投入到自己的头发被烧着也没察觉。他快乐地说“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
是的,雷夫的这个信念让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为教育是没有捷径的,并且他朝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的走到现在。
从雷夫的书中,我明白了称56号教室是奇迹并不夸张,他们不是说成绩好到哪里去,而是品格好到不行,每个孩子就像会学习的快乐天使,因为这个教室最缺少的东西就是害怕。
回到自己的教育阵地,才发现我越是想让学生达到我制定的目标时,学生离目标越远。参照雷夫论述的“道德六阶段”,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品格要比测验成绩重要,我们不应该逼迫、为难孩子做事,而是应该给予期望,引领孩子达到道德第六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并奉行不悖
品味这“道德六阶段”,才发现我的学生很多都只达到了第一、第二阶段,一小部分才三、四阶段。而达到五、六阶段的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我时常以威严加恐吓来使学生服从我,完成我指定的任务,仔细想这真不是长久之计。发火完了,我也时常给他们尝尝甜头,满足他们。而这在雷夫看来也不恰当,他说:“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是呀,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让我做事,也没想到要奖赏我什么,不是还把事情做的很好吗?到现在大了,难道也要为了一些奖赏而去做,是不是也太没孝心了,因为关心父母看到父母的微笑就是最大的奖赏。
道德达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学生,很讨人喜欢,但我却真没想到,这其实是不够的,会取悦别人的人,将来会对生活有不满情绪,会沮丧。而遵守规则也有不利的地方,因为规则有时是行不通的,有时要打破规则做事。所以才有那么多得伟人出现。这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一直以来,我还一直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于是看到学生遵守规则时开心的不得了,其实这是不够的。
再品味雷夫所描述的第五阶段,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这真的是现在的00后缺少的东西,体贴别人,会为别人着想。而第六阶段,学生更是质的飞跃,雷夫的实战经验着实震惊到我了,原来我们的教育真的能转变人的行为和思想,甚至把人的思想境界拔高,太了不起了!
雷夫的努力没有白费,在56号班级里学生就能达到第五、第六阶段,一方面是雷夫善待生命,无私关爱的教育精神;另一方面就是雷夫独特的教育智慧。
感动于雷夫的创新精神,总能找出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来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快乐的学习中感受真知,他用他的经验告诉了我,每一门课学生都能学好,且学的快乐有趣,关键在于方法。也许像雷夫一样推翻统一的教材,带学生出去旅游,对我们来说有些遥不可及,但爱和执着确实感动我了,我们也可以一样的激情四射,开发学生的潜力,不时的想想为学生做点什么,最主要的遇到困难时有百折不饶的勇气。
看完这本书,我为自己的教育目标重新定位了,即: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不要让害怕围绕学生,以培养品格为第一要务,尽我所能让学生喜欢我教的这门课。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感悟
-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