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
马逸清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们带来光明的人。她只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她那颗坚强勇敢的心。
"要是每一个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的时间和享受的时间却是有限的。"这是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提到的。我想,如果每一个人每天都这样想,那他一定不会懒懒散散,消磨时光,而是干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效率也大大提高。
"苦难是成功的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虽然曾经不知所措,但她醒悟了,变得乐观起来,甚至心理上比一些正常人还要健康。
海伦・凯勒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我呢,有着良好的条件,却缺乏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所以,我认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比无忧无虑的人更加坚强,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小学部1303班 彭清泉
海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传奇人生。最近,我读了一本她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看完以后,我被海伦那种不屈不饶、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海伦19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便丧失了视觉和听力,从此她生活在了黑暗无声的世界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是无力表达的痛苦无情地折磨着可怜的海伦,于是她开始变得粗暴无礼。
但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莎莉文老师用爱感化着她,并教她认字。此后,海伦的性格开始转变,她逐渐明白了每个字的含义。当她在学习的路上茅塞顿开后,学习兴趣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她如一块海绵,在茫茫的书海中汲取着知识,对知识的渴望使她在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中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的语言,阅读了许多文学名著,在里面逐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海伦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我们常人想象不到的。虽然她也有迷茫不解的时候,但在我们许多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学习对海伦来说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她懂得珍惜自己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她曾多次把自己和平常人做比较,她奉劝人们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不要把拥有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海伦的一生,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们带来无限光明和启迪。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荡气回肠、难以忘怀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