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经典著作《好的孤独》简介和语录

时间:2019-05-23 热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陈果经典著作《好的孤独》简介和语录

寄语:同学们对陈果教授课堂上课的评价是:妙语连珠是她的常态,偶尔站立、偶尔弯腰是她的节奏,爽朗的笑容是她的心态,竭尽所能做一个好老师是她的毕生追求。她是最有型的大学女教师,做她的学生很幸福。虽然没有机会成为她的学生,但是网络发达,我们可以成为她的听众或者读者。今天分享给读者的是陈果经典著作《好的孤独》简介和语录,欢迎鉴赏。

简介:

当你一个人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孤独让你远离喧嚣,内心沉静而有力,判断无比清晰;

孤独带你找到自我,听取内心的声音,应对外界难题;

孤独领你看清人生,不再慌乱和迷茫,活得从容坚定。

孤独让你与自己对话,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所有复杂会变得简单,所有空虚会变得充实,所有焦虑会变为平静,所有脆弱会变为强大。从此再也不会感到迷茫,再也不会为谁受伤。

当你最终脱胎换骨,一定会感谢曾经的孤独。

本书由复旦大学陈果老师近10年的教学心得整理而成,囊括了她的思想精髓。

语录:

1. 寂寞与孤独确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是孤单的嫡传,只不过,寂寞是面黄肌瘦的孤单,孤独是体态丰盈的孤单;寂寞是冷僻的孤单,孤独是温情的孤单;寂寞是轻贱的孤单,孤独是高贵的孤单;寂寞是残缺的孤单,孤独是完美的孤单。其差异源于他们从不同的母亲那里沿袭了不同的品性:寂寞是空虚与孤单的孩子,而孤独则脱胎于思想与孤单的结合。

2. “忏悔”二字皆是出于真心,心中有愧,永断不作。

3. 生活之为生活,苦与乐皆是她的真味,谁要是拒绝接受生活之苦,注定也会被剥夺生活之乐;两者之间往往不存在取舍,要么全要,要么一样也没有。

4. 不是世界离你远了,是你离自己的心远了。

5. 让自己在他人眼中闪闪发光,引来旁人路人陌生人的羡慕与赞叹——很多人把这当成对自己的善待。在我看来,这不是真正的自爱,而更像一种“自厌”,因为这里面全然没有对真实自我的观照、尊重和接纳,却充满了对自我本性的无视、嫌弃和压抑。事实上,这大可不必,一个人,不论表现得多好多完美,总有人喜欢,总有人不喜欢。即使像耶稣一样的圣人,也是有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有人憎恨他,甚至将他送上了十字架。既然如此,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这才像“自爱”,不是吗?

6. 与“寂寞”相比,“孤独”是一种更高贵更优美的状态,人需要“孤独”,独处时自我的“真实”能还给我们精神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前辈们讲究“慎独”:从人群中抽身而出,从喧哗中隐匿,返回独对天地、独对真实之自我的存在。我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或是在忙于应对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或是在应接不暇地做着杂七杂八的事,接触着亲疏不一、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应当给自己更多独处的时间,为的是卸下“面具”,自如生活,如我所是——本色、自在、真情实感。

7. 感恩不必急于回报,否则他人的美善反倒被我们当成了一种心头的负担。他人的好意反倒成了我们寝食难安的亏欠。

8. 决定你我能否成为朋友,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时间。

9. 对自己得到的一切不知感恩的人,不配得到任何东西。

10. 选择对它视而不见,自欺欺人地当它不存在,还是选择正视它、心平气和地与它和解,接受这迟早会发生的事实;选择忍受它,将它视为悬在人生之路的上方、时时可能坠落的巨石,还是选择享受它,就像酒足饭饱的盛宴之后,我们终要离席;选择做三楼的人,把它当成那座不可翻越的大山、为之哀愁痛苦,还是选择努力地拾级而上,攀爬到精神的更高层,做那个十楼的人,超越它的高度、摆脱它的威慑。

11. “孤独”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而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与享受,那是一种对自我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的不紧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娴静而从容。而“寂寞”是由自我内心的荒凉、思想的贫乏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精神的空洞使我们直觉到生命的虚无,情感的真空使我们怀疑自我的存在,那是一种灵魂中空的干瘪,是绚烂的烟花在高空瞬间绽放、又坠回广漠低沉的黑暗中的无望,焦灼却疲乏。

12. 孤独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13. “孤独”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即使身处闹市、被人群包围,也依旧如急流中的一块浮木、沙漠中的一位托钵僧,穿行人世,心无纤尘。当你沉入自我并享受孤独时,人群在你眼中自动隐退,因为喧嚣业已从你心中淡退,或者说,你业已从喧嚣中淡退。而“寂寞”是一种病,源于心灵的饥饿、精神的营养不良,它需要用人群与喧闹来治疗,像病人一样需要身边常有人陪伴,它需要用迎来送往来遗忘内心的狂躁不安。

14. 压抑与麻木渐长,虚荣随冷漠共生!

15. 我们能欺骗的往往是信任我们的人,而信任我们的人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我们欺骗他们。

16. 为了活在社会的主流内,我们选择了活在自我的边缘外。

17. 我很喜欢法国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他们在欢笑之时用它赞美人生,在悲伤之中用它调理伤口。这句话的妙处就在于它透露了生活不可预测的无常与善变——苦与乐,微妙地衔接着每一天的起承转合。

18. 孤独不是人类刻意的自我培养、自我要求、自我改造,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而是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万物最原始的本来面目。人在离开母体之后,一直是孤独的,我们的皮肤隔开了我们与外界,我们孤单地蜷缩在自我的皮囊之中。传说中神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他造出了人来和自己做伴;真理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能与之亲近的人永远只是极少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热闹的地球是孤独的,在广袤的宇宙中,它不过是一个孤独的蓝色的小点,淹没在无边的静默之中。

19. 在这个世界上,感恩之情是善的推动者。

20. 孤独很多时候的表现形式是沉默,但沉默不足以代表孤独,孤独与任何可见可闻的形式无关。有些年轻人用抽烟来制造烟雾包裹中的寂寥,或者借酒来玩弄氤氲醉意中的寂寞,或者走颓废路线来表露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这是一种摆酷,或是一种造作,那只是对想象中的孤独的描摹,是流于表面的装扮,是看似冷寂的面具之下一颗急欲引人注意的虚荣心在作祟,而不是真正的孤独者的风范。孤独源于思想的充沛饱满,是思想自发的精神流浪。

21. 意志源于心智坚定,不可动摇;勇气源于内心无所畏惧;谦逊源于心存敬畏;豁达源于心胸宽广。

22. 只有无法接受真实自我的人,才会用虚构的美丽自己骗自己,那是一种直面真相的瘫软无力。如果一个人无可避免地生而有弱点,那么不能接受自己有弱点,恐怕才是他最无可救药的“弱点”。

23. 生活固然是“重负”固然是西西弗斯肩头的“巨石”,也如我们常常哀叹的“人生不如意生之八九”,可是“重负”之下何尝不是埋藏着“恩赐”?我们常说,爱与责任比肩而立,自由与命运比肩而立,人道与人性比肩而立。若责任不是沉重的,由怎见爱的深沉?若命运不圈定其边界,生命不存在死亡,我们又有谁在乎有生之年是否虚度,又有谁会关心在有限的人生中灵魂何以能无限自由?若生活没有“重负”,我们又该拿什么来对人性的顽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之越来越具有德性的温润,散发人道的柔光?事实上,有多少人的刚毅坚强是由“挫折”磨砺而成,有多少人的成熟练达脱胎于深沉的“受难”,有多少人的纯真恰恰是双脚深陷“淤泥”中不忘仰望星空,一个人肩头扛下了多沉重的苦难,胸中就承载着多伟大的情感

24. 而成熟的开心,则接近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淡定。它放开具体的对象、超越转瞬即逝的个人情绪。那不是来去匆匆的“快乐”,而是豁达大度、无所计较的“开心”。当一颗心是洞开的,就能容纳世间万象,“悲欢”和“苦乐”可以在其中自由出入,随它来来去去、自生自灭,只因风平浪静的海面倏忽吹过一丝微风,偶尔微泛水纹而已。对于成熟者,有糖吃挺开心,吃不到糖也不难过;赢了人家挺开心,输了也不难过;美味佳肴不拒绝,粗茶淡饭不计较;得意之时不显摆,失意之时不抱怨。

25. “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嘈杂的房间的一角静静地折纸、画画、凝视着鱼缸中的小鱼,心无杂念,旁若无人,那是一种将散轶于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内心世界的专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而“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空虚,是急于冲破的樊笼,深陷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好,做什么都沉浸不进去,都打不起精神,都不快乐;任何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难以激发起自己对于生活拥抱欢呼的热情;翻了一圈电话本,数百个名字里却找不到一个真正想说话的人;电视频道换了又换,却都显得那么枯燥乏味;想痛哭流涕,想声嘶力竭地大喊,想在暴雨里狂奔,来驱赶压迫着自己的精神低迷……那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自厌”,那是自我心灵之火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f@hequma.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